一木的主業是股市投資。一木每天干的事情主要就兩件,一是炒股,二是學習。
有微友和我開玩笑,怎么你的文章更新得這么慢,都快長霉了。其實原因有二:一是每天似乎都挺忙的,并不是別人心中想象的那么悠閑——一杯茶一根煙,一支破股盯半天,然后下午三點下班,實際上每天的閱讀量非常大,加上看書學習,實際上也是高負荷工作;二是文章是反映內心的思想和情感,尤其思想性的文章,是比較難寫出來的,因為至少必須自己在認識方面有突破有啟發有感悟。鄙人沒想過靠寫文章吸引流量,因此一直有一個原則:所寫的文章必須是自己真實的所思所感,寫出來的東西至少必須對自己有價值。
算是回應吧。
言歸正傳,說股票。股票的世界里,股價是最牽動人心的,股民的所有愛恨都藏在股價的漲漲落落中。那么,股價的本質決定因素是什么呢?股價的漲落背后存在客觀的規律嗎?
我相信萬事萬物都是有規律的。說個題外話,好多年前,我問一個對周易研究比較深的大學同學:人的命運真有規律嗎?他無比肯定地告訴我:有,一枚樹葉都有規律,何況人?股價的漲落也是一定有規律的,否則,任何對股票的研究都是沒有意義的了,并且也解釋不了為何有人能夠在股票的世界里持續地盈利。
有這么一個夢想很久了,那就是建立一套適合散戶在股海實戰的操作系統。但鉆研越深,越深感自己的不足,越敬畏,明白股市投資是一輩子的修行,學無止境。自然操作系統的建立也是一個長期的工程,無法一蹴而就。因此到目前為止自己的操作系統也僅僅停留在如下幾句話:以價值投資為底色;以市場熱點為方向;以吃透股性為基礎;以倉位控制為手段;以趨勢交易為補充;以波段操作為方式。難以繼續向系統化邁進。
今晚突然有所感悟,對股價的決定因素理解更深了,或者說理解得更系統化了,能夠在這個范疇形成自己的雛形理論,能對各種不同的價格現象進行理論上的解釋,能夠說得清楚,并且其中的邏輯關系一環扣一環沒有漏洞。
一、價格由價值決定
價格雖然有時會或高或低地偏離,但最終會回歸價值。
因此,以價值投資為底色必須是股票投資的根本性原則,是第一宗旨。這是保障投資從本質上不會失敗的理論基礎,我稱之為元理論。
在股票投資領域,因為一定存在著個人的認知缺陷,因此無論有多謹慎都不為過,以價值投資為底色,購買價值配得上或者超過市場價格的股票,就至少在理論上保障了投資的安全性。但認知可能有偏差,需要從其它方面繼續給自己設置安全屏障,比如倉位控制,比如分散投資,這就是概率學的內容,為可能出現的個人認知偏差再增添了多道保障。其實,吃透股性的另一層含義也是深入地了解該股票所對應的上市公司,以確保盡量真正了解清楚公司真實情況。
二、未來的價格由未來的價值決定
因此這就排除了一味只尋找價格低于價值的公司股票,買股票也就是買上市公司所對應的一部分股權,如果公司的資產不能升值甚至貶值,那么即使目前的價格低于價值(對應的公司資產),未來隨著公司的不斷虧損或貶值,其對應的價值也不斷下降,最終其價格也必將面臨下調。
因此必須考慮企業的成長性,所購買的對應公司需要在未來持續盈利和增長,確保其每股對應的價值不斷提升。
而這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決定,一是企業的盈利模式是否合理甚至先進,二是公司所處行業是否有看得見的可以確認的較大發展空間,因而該公司能享受行業發展的紅利,這樣的行業也特別容易產生市場熱點。三是公司管理層是否智慧、能干、誠信、可靠,遇到人品垃圾根本不管公司死活腦袋里主要想著套現的,那就要有多遠跑多遠,有多快跑多快。
這幾條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是難度最大的。這需要具備洞悉企業盈利模式、行業發展和管理團隊的能力,一般人是根本做不到的。那么,有什么其它辦法嗎?有。——那就是只買行業龍頭企業至少是細分市場里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已經在實踐中實戰中證明了很多東西。當然,買成長性的企業也不要忘了第一條原則:以價值投資為底色。同時也不要擔心它既然已經成長為龍頭公司了,未來的成長空間還大不大呢?因為你本來就沒有能力辨別小型企業前景的能力,所以就不要想無謂無意義的事情!
三、價格還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
讀到這,你是不是想說:你說了半天僅僅就說了一些常識性知識啊。是的,我只相信常識,相信大道至簡,相信真正懂透了常識就能在股市里持續盈利,我從來對聽得一頭霧水的高深理論一開始就懷疑。
供求關系的變化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在資金上。成為市場熱點市場追捧的對象后(比如現在的5G、新能源等行業),各路資金容易蜂擁而上搶購,于是造成供不應求的局面,從而導致股價上漲;一旦熱點退潮,高企的股價又成了大家爭相拋售的對象,于是造成供過于求的局面,從而導致股價下跌。
接著深入分析就能發現,無論是成為搶購的香餑餑,還是成為爭相拋售的臭狗屎,都屬于市場熱點的兩個極端。而這,實際上風未動幡未動,心動而已。說到底群體性的認同甚至盲從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主觀心理決定的。記住,是主觀心理,而非一定是冷靜理智的客觀判斷或客觀事實。
這就涉及到對市場情緒、散戶情緒的把握問題了。群體性的情緒一旦形成,其產生的羊群效應、貪婪心理就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力量,如果再加上機構或游資的推波助瀾以及媒體的煽風點火,其市場行為及所反映出來的價格現象更是容易讓人無法想象。
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供求關系影響價格,可以換一句更本質的說辭,那就是——市場情緒是影響價格的第二要素。
于是自然就能得出以下判斷:市場熱點往往有快速盈利的可能,如果趨勢形成,或許就能爆發出驚人的上漲空間,但這需要對市場情緒有非常強的感知能力和判斷能力,知道何時眾人還在癲狂之中不愁沒有接棒者,何時出現了危險信號要及時撤退。這也是以市場熱點為方向、以趨勢交易為補充的背后含義。當然,這是市場的極端表現行為,一般情況下,股價在市場情緒的影響下,會表現出比較平和的漲和跌,那就可以降級為“以波段操作為方式”的操作思路了。再啰嗦一點,如果對市場情緒的感知把握能力較低,有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價格上漲到自己滿意的程度后,分批離場,不過于貪心,不要希望把錢賺盡。或許這也是應對市場極端情緒導致大幅上漲的一種理智辦法。
歸納起來,其實也不外乎三句話,一是以價值投資為底色確保自己投資的安全性;二是發現挖掘有成長空間的公司,沒這方面的能力就將標的鎖定在龍頭公司上;三是市場情緒是影響價格的第二要素,因此有時運氣好一旦搭上船需要懂得利用市場情緒。
歸根到底,投資是認知的變現。認知是一個綜合體,涵括一個人各方各面的知識,以及對人性的理解,還有自身心境的層次。投資是一場修行,一輩子的修行,學無止境,而絕非簡單問人要個股票代碼。說實話,我還沒有看到哪個靠打聽牛股發財了的人,一個也沒有看到。舉個不恰當的比喻吧——你連內功心法都沒聽過都沒練過,卻撿到一本《葵花寶典》,于是內心一陣狂喜一陣竊喜,反手一刀就自宮了,心里想著成為武俠小說里的武林盟主。可以坦白地告訴你,這是不可能的,自宮后你唯一的光明大道應該就是進宮上班了。
別說沒練習過內功心法的人,就是心法已經練得不錯的殷素素拿著屠龍寶刀,并且江湖上都說:“?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可她刀還沒拿熱,就給金毛獅王搶走了。
人生沒有捷徑,股市也是。若要逍遙于股海,唯有不斷思考不斷實戰不斷學習,唯有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