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友在知乎發帖稱,在中國科技大學讀書時,因為每月過少的校園卡消費記錄,竟被通知去領補助。
看來,這真的是別人家的學校;不過,這也正體現了一個大學的擔當與巧作為。正所謂大學之大不在高樓,而在于大師及其中所蘊藏的一種理想情懷與人文關懷。與某些有著濃厚官本位氣息的大學相比,想必這所學校的學生走入社會后,對社會上的各種人與事應該也會更多一份溫情,而不是在韶華時就變成了一個滿腹牢騷的憤青,這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為他們積淀了人性中的真善美并打響了走入社會的頭炮。
從學生資助層面上看,這只是應盡的學生資助職責而已,但跟現在大學的官僚體制相比,就照耀出了該校不平凡的一面。從某些學校設置的勤工助學崗來看,一個學期僅500元,每周要去8小時;而每餐消費為6元,一天餐費至少15元。真想問一聲,你確定這是勤工助學崗,是為了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可以安心讀書,而不是對自己學生的一種勞動剝削嗎?現在外面的兼職至少也有10元每小時,一個學期16周,一周8小時,平均每小時工資在4元左右,遠低于市面工資。
就資助評定方式來看,中科大使用數據監測來鑒定一個學生是否真的需要救助,可謂是有心加創新之舉,真切地抱了一顆為學生服務的心出發,是學生資助中的一股清流。相比較,某些學校就只會通過申請表來簡單地評定,只是作為一個例行的公事罷了。
大學領導們都想做出政績,為什么就不能以學生為本位出發,真正地為學生做出一些實事,而是一味地崇上呢?每次重大會議召開完后,就抓緊學習,可卻從不落實到學生身上,只是擺形式走過場。最后,只惹來師生的一片怨言。
網友們對此發出一片贊揚之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此事所傳達的正能量,也表達了普天大眾對這樣一所充滿了人性之善與“巧作為”學校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