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扼殺的自由
- 自由的人 vs 不自由的人
- 大多數成年人,都是不自由的人,在人際關系的羈絆下,把自己被成了別人的形狀;
- 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自由的人,卻被批判成“享樂主義”
- 什么是享樂主義?
- 享樂主義是,以快樂和痛苦來進行決策;
- 我們應當按照理想中的自己,去進行決策,這樣才會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 享樂主義,只會讓我們在蹉跎中,不斷遠離理想;
- 通過課題分離,我們會到達自由的入口;
- 所謂的分離原則,就是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關系;
- 所謂的分離原則,就是可掌控與不可掌控的關系;
- 所謂的分離原則,就是被傷害和不被傷害的關系;
- 行為與結果的確定性;
- 行為與行為主體的掌控關系;
- 結果與承擔結果主體的相關性;
- 追求他人認可,是要他人給予你“認可”這個結果;
- 這個結果會不會出現,什么時候出現,都是不確定的,不可掌控的;
- 追求他人認可,大多數結果就是,“傷害自己、傷害他人”;
- 雙輸的情況,顯然不是我們追求的自由;
- 追求認可,沒有自由,只有傷害,只有活成別人想要的樣子;
- 社會環境中,我們生活在人群中;
- 人群中的每一個個體,他們對我們的認可出現偏差,我們該如何去滿足呢?
- 做自己,自由的選擇生活方式;
-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盛開,清風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