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湖是海珠區首個水利與生態相結合的大型建設項目,兼具調洪蓄澇、污水治理和生態環境營造等功能,與石榴崗河、大圍涌、大塘涌、上沖涌、楊灣涌、西碌涌等6條河涌構成一湖六脈的水網格局。海珠湖于2011年10月1日免費對市民開放,成為市民休閑娛樂、體驗濕地、親近自然的一個好選擇。
公園湖心區面積1422.6畝,其中水面面積795畝,由內湖和外湖組成的。外湖實際上是由六條河涌相連組成的“玉環”,環抱著圓形的內湖,十分優美。因此,海珠湖也被形象地比喻為“金鑲玉”。海珠湖公園恰好與廣州塔、體育中心呈一直線,湖區、果園組成了廣州市中軸線南段的“生態綠軸”,成為名副其實的廣州“綠心”。
——引自“百度百科”
這是一個最好的年代,也是一個最壞的年代,延綿在我們童年的藍天白云、清澈河溪、清新空氣......都已被污染,我們曾經觸手可得的東西成了可遇不可求的奢侈品。想想在我們日漸長大的孩子眼中心中“天是灰色的”就覺得心酸。
小時候節假日父母領著小孩進城走向繁華,現在是要帶著他們下鄉見識大自然。
廣州只有冷空氣沒有冬天,一月中旬的晴日就二十度了,彌漫的太陽讓人暖暖的,但是灰霾又讓人有種霧里看花終隔一層明亮不起來的感覺。海珠湖開放三年多了,本地媒體常有所聞,但見面已是姍姍來遲。而見面亦未如聞名,特色是有大片的草地,波光粼粼的大面積湖面,大量未長起來的綠樹,亦存未完善的野趣。
公園里最大面積的就是湖,名副其實的海珠湖公園了,還有大塊的草地,大量沒有長起來的綠樹,延面大,比較適合放風箏、騎自行車、散步和跑步,冬天曬太陽的好去處,盛夏就不建議了,估計會很曬很熱。而公共設施不是很多很健全,小賣部有,但是吃飯的話公園里面沒有,附近不是什么飲食圈,可以玩樂但無吃喝。
當天風挺大的,地上天上很多風箏,對于兩歲多的小豆來說,又羨慕又驚喜,看人家放風箏就舍不得走了。
走了大半天,平地為主不會太疲累,整體感覺還好,沒亮點亦不過不失。秋天時節去新滘西路觀摩璀璨得驚人的洋紫荊花,然后去這里散散步,騎騎自行車放放風箏,想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