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1.健康的重要性怎么強調也不過分
以前網絡上鋪天蓋地地談時間管理,最后發現時間是不能管理的,每個人每天都極其公平地擁有24小時,要管理的是我們自己。
自我管理的基礎應該,是管理自己的身體健康。
同樣的工作了8小時,回家后你已經累癱了,你的同事卻開啟了ta的斜杠之旅;
同樣的上完一天課,你只想回到宿舍睡大覺,你的同學卻去圖書館看完了一本書;
同樣面臨換季,溫度多變,別人活蹦亂跳地出去搞事情,你卻在家擦鼻涕……
你說“我心累”,其實大部分情況下,心累是因為身體累。身體的健康與否,直接關系著情緒是積極還是消極。
想征服世界,最后卻敗在自己的身體上,這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有時候看歷史類書籍,發現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政黨之爭、政敵之爭,發展到最后,陰謀詭計已不占上風,你活得久你就贏了。
看三國歷史,當看到諸葛亮病逝十,許多人扼腕嘆息,不禁聯想,如果諸葛亮多活幾年,三國的歷史是否會改寫。
其實對手司馬懿早就發現了諸葛亮的弱點,《三國志》中司馬懿評論:“孔明食少事煩,豈能久乎?”
對付一個活不久的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采取耗敵的長期戰略。
所以說,健康的重要性再怎么強調也不過分,身體健康就是一種了不起的優勢。
世間許多事在我們的掌控之外,萬幸的是,自己的身體健康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什么樣才能稱為健康,一千個人有一千種說法。
《你的身體,是一切美好的開始》的作者是這樣說的:
我指的健康,是擁有一個能夠發揮最佳效能的身體、一個擁有精力可以全天運轉而不致崩潰的身體、一個能夠擊退各種疾病并讓人保持強壯的身體。我指的健康,是在你早上醒來、起床、做早餐、動起來時,感覺自己的身體棒極了。我指的健康,是擁有敏銳、清晰、縝密的頭腦,還有快樂的心靈。
圖片發自簡書App
2.人如其食
卡梅隆·迪亞茨與桑德拉·巴克在書中指出:我們每天所攝入的食物,創造了我們當天的經歷。因為我們吃下去的食物,承載著我們的生命。
你吃了什么,怎么吃的,直接決定了你長成什么樣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身上的贅肉,不是一天內長出來的。亞健康,也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
關于怎么吃才健康有營養,其實電視節目、網絡上到處都有,關鍵在于你有沒有一顆自律的心,有沒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
曾經有段時間,特別喜歡吃那些熱量極高的蛋糕,還有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鴨脖、膨化食品等。
除了皮膚不好,肥肉也沒有放過我。
后來自己做飯,慢慢學著做菜、燉湯,其實沒有過多運動,就是一日三餐吃好了,竟然就慢慢瘦下來了。
現在,對高熱量的零食已經失去了興趣,看到含糖分特別高的飲料,熱量極高的蛋糕,再也沒有當初心動的感覺。不需要控制自己,看到這些東西已經無感了。
吃是人生一大樂事,減肥不一定要餓肚子,好好吃飯也是健康生活的一種方式。
平時可以在家里或者工作的地方,準備一些堅果當零食。有時間,給自己做頓飯吧,你會慢慢享受這種感覺的。
還要強調的是,一天之際在于晨,一定要好好吃早餐。
早餐吃好了,才有了元氣滿滿的一整天。
從小,我媽就一直給我灌輸一種不吃早餐容易得病的概念,從小到大我不吃早餐的次數少之又少。哪怕是暑假寒假,我想睡懶覺,我媽也要把我拽起來,讓我吃完早餐再睡。
可是,吃完了,我還睡得著嗎。
后來,到了大學,因為長久養成的習慣,我幾乎每天都會早早爬起來去食堂吃早餐。
吃完了又沒什么時候,如果沒課,就去圖書館看書。周末也不例外。
我們班同學發現后,非常敬佩:“你真愛學習,起那么早跑去圖書館看書。”
我每次都告訴他們,我早起是為了吃早餐。
可是,說實話,為什么沒有人相信?
3.運動是活力的源泉
運動的益處那么多,不用說大家也知道,有時候就是缺乏開始的那一小步。
《你的身體,是一切美好的開始》提出了三條有關運動的小建議:
①不要久坐不動
久坐傷身,久臥傷氣。
經常久坐,不僅容易囤積肥肉,而且會增強患糖尿病的風險。
每坐半小時,起身活動一下,哪怕是離開凳子給自己倒杯水。
②每天運動10+10+10分鐘
運動不是說非要換上運動裝,去健身房跑上兩小時。
每周運動三小時可以降低患病風險,拆分下來,每天半小時。
這半小時可以不用一次性完成,拆分為三個10分鐘會更容易完成。
③堅持一項適合自己的運動
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關于怎樣堅持的問題,可以運用微習慣養成法。
正如兩位作者在書中提出的那樣,學習了解自己的身體,是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之一。營養、健身、意識和自律都不僅僅是干巴巴的詞語,它們是你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