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所以給你談錢的不一定都是好人,給你講道理的不一定都是壞人。這也就意味著在生活中我們要有自己的判斷,能辨別出什么是好,什么是壞。往往我們對好壞的評價標準決定著我們主觀認知的好壞。但主觀臆斷有時可能會和客觀存在想重合,有時也可能與之相差甚遠。
跟我們談錢的有兩種人。
一種是真心想幫助我們增加收入的,這種人我會特別感謝他。比如我一直追隨的力哥(力哥說理財創始人),雖然截止現在也沒能賺到很多錢,但至少知道了錢生錢的道理和一些基本方法。之所以追隨力哥,是因為他真心為廣大粉絲考慮,很多建議都很中肯。力哥也有自己的目的:通過幫助更多人自己財富自由,然后實現一些人生理想。但這些和幫助大家目的是一致的,也是所有人都認可的,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另一中跟我們談錢的,無非就是想通過給大家畫個大餅,然后讓大家主動把錢裝到他的口袋里。最赤裸裸的莫過于網上詐騙了,先給你點甜頭,然后再赤裸裸的拿走你的血汗錢。
跟我們講道理的一般也是兩種人。
一種是真心希望我們能夠在聽完道理后有所改變、成長。比如我們的父母。雖然他們所講的道理都很淺顯,也沒有那么動聽。但目的總歸是為我們好的。(好心辦壞事的除外)
一種是道理講的很動聽、感人,到頭來卻發現又是一碗雞湯,這種人的目的就是希望給大家灌輸雞湯來成就自己,比如唐大師。
以上這些相對來說還比較好判斷,但那些即給我們談錢,又給我們講道理的人往往更值得我們警惕。第一,這種人一般很會偽裝。第二,這種人虛虛實實,即讓你有所收獲,又讓你付出很多。第三,我們很多人真的判斷能力有限(我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