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竹石,一位勵志終身成長的退休阿姨。
時間真快,今天是參加逆熵增寫作訓練營的第四天了,今天的主題是關于寫什么的問題。
逆熵學長說:萬物皆可成為寫作素材,可以是閱讀筆記,可是是復盤,可以是書評,可以是聽別人講的故事等等。
我今天從閱讀筆記開始吧:
《風雨哈佛路》
這本書的主人公莉絲,生活在美國社會的底層,父親販賣毒品被關進了監獄,母親也吸毒酗酒,后來又患上了艾滋病。
在莉絲10幾歲時母親去世了,莉絲從此就沒有了家,確切的說,莉絲不愿意看到父母親吸毒的樣子,很早就開始流浪生活。
她以地鐵、樓道、同學家借宿生活。吃著救濟食物。
莉絲的父親上過大學,但是沒有畢業,也算是個文化人,他有看書的習慣,但是他的聰明沒有用在正路上。
而莉絲遺傳了父親的習慣,也喜歡看書,她即使經常逃學,但只要在考試前去幾次學校,就可以通過考試。
所以莉絲沒有那么抵觸學習。即使在流浪生活中,她也時常讀書。
后來經過生活的歷練,她逐步醒悟:她不想過父母那樣的生活,遠離毒品,從不喝酒。
她不能一直依靠同學解決住宿問題,她要靠自己的能力賺錢,給自己租個小房子,也是很好的歸宿。
她在佩奇 的影響下,開始有了去學校繼續讀書的念頭。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這也是社會最公平的競爭方式。
莉絲為了這個夢想,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你要知道,她從一個逃學的孩子變成每天按時上學,而且要背著沉重的家當-課本、衣服......多么不容易啊!
每當她在困難面前想要退縮時,她的腦海里就顯現一種畫面:她在炎熱的夏天,在橙色的跑道上,獨自一人在奔跑,她要跨越許多障礙,她在驕陽下大汗淋漓。
最終莉絲如愿以償,考上了哈佛大學,改變了命運。
大家讀了這個故事,有什么想法呢?
1、大家肯定對莉絲的生活有一絲憐憫,這個孩子太不容易了,沒有家,甚至沒有可以睡覺的地方,更別說吃飯了,即便在這樣的條件下,她卻考上了大家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
我們現在的條件,吃穿不愁,生活環境舒適溫暖。卻沒有了奮斗的目標,過著溫水煮青蛙的生活。值得每一個人反思啊!
2、閱讀,莉絲在無家可歸的流浪生活中,也沒有忘記閱讀,以此鍛煉了她的超強的學習力。
即便經常逃課,也可以經過考試前的惡補,通過考試。
這為她后來繼續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見,閱讀對于打造我們的學習力,多么重要。
3、莉絲的認知力,她雖然生活在父母吸毒酗酒的環境中,但是她清楚的知道,這些不能碰,她為了離開這個環境,情愿去流浪。
我覺得這與她的讀書是分不開的,她明辨是非,知道自己朝什么方向努力。有自己的愿景,要憑借自己的努力,有房子租住,從此過上獨立的生活。
唯一的出路就是上學,使自己出人頭地。
4、思考力,莉絲從逃課到自己主動去上學,這需要多大的勇氣,而且學校要自己去找,還要說服學校,讓自己留下。
顯然她這個決定經過了細致的思考,如果不上學她又會面臨怎樣的處境。這些莉絲肯定都做過一一的比較。
在莉絲開始上學的過程中,肯定會克服很多困難,她也有退縮的時候,但是她把自己最壞最艱難的場景都一一考慮清楚:
一個夏天,橙紅色的跑道,被白色斑馬線劃分出運動員的賽道。唯一不同的是,我臆想中的這名運動員并沒有和其他選手賽跑,她是獨自一人,也沒有任何觀眾。
而且,她并不是在自由開闊的跑道上奔跑,在這條跑道上,她需要跨越許多障礙,她在驕陽之下大汗淋漓。
她害怕出現這樣的場景,所以她必須做出改變。
正如李笑來說的:我的生活中不存在堅持,我要在開始做事情前,先為這件事賦予重大意義;
思考如果不做這件事,會有哪些負面意義;
當這些都想清楚了,哪里還需要堅持。如果不讓我做,反而會跟你拼命。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吧,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