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文明 死于野蠻
?
人類從茹毛飲血的野蠻歲月進步到公元1975年4月4 日這個文明的時日時,在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國大地上,有幾個壯漢把一個處于五花大綁中的女人摁倒在地,在她的脖子下面墊上磚頭,用一把普通的刀具割斷她的喉管,再把一根體現人類進步與文明的不銹鋼管插進她的氣管后縫上刀口。她痛苦至極,在呼喊掙扎中咬斷了自己的舌頭。這個慘絕人寰的“非凡之舉”,使當時在現場執(zhí)法的一位女法官,突然就在驚恐中慘叫一聲而隨之昏倒在地……
緊接著,這個女人被五花大綁押解至沈陽大窪刑場被槍斃。在她的刑場執(zhí)行紀錄中只有寥寥八個字:彈中頭部,一槍擊斃。這一年她45歲。她給世人留下了一個慘絕人寰的故事和一個敬畏萬古的名字:張志新。
在唯成分論的時代,張志新有著一個優(yōu)越的家庭出身。父親是一個老革命,早年參加過辛亥革命。是一所大學的音樂教師,有著很高的音樂素養(yǎng)。正是在這樣一個革命家庭和音樂世家的熏陶下,張志新不僅酷愛音樂,而且飽含滿腔的愛國熱情。在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正在師范學院讀書的她就積極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號召,義無反顧地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她在軍事干部學校學習中,又被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學去學習俄語,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提前畢業(yè)后,留該校俄語資料室工作。1955年12月25日,她懷著激動的心情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兩年后她和丈夫曾彤雙雙調入沈陽,成為遼寧省委機關的干部。1962年,張志新被調任遼寧省委宣傳部任干事。
在中國歷史進入到一個翻天覆地的特殊時期后,1968年的一天,張志新抱著一個追求與捍衛(wèi)真理的執(zhí)著,在向一位同事借閱Jq講話資料的時候,坦誠地講了她對運動的不解與置疑。這位同事向組織舉報了她的反革命言論。于是,張志新被送進盤錦干校進行改造。可是張志新拒不交待“問題”,反而向組織一吐為快。更為大膽的是,張志新竟然還為彭德懷和劉少奇鳴不平。而且還寫了一篇《劉少奇是我們黨杰出的領袖之一》的文章。她說:“只有共產黨員才能展現出全部政治胸懷,因為她知道自己言行的動機、目的是為了革命,她懂得這一事業(yè)的磊落光明”。但是,她的光明磊落給她帶來的卻是殘酷的刑罰。1969年9月18日,張志新以反革命罪被捕入獄。
1969年的12月25日,是張志新入黨15周年紀念日,她寫了一首題為《迎新》的歌曲以志紀念。結果遭到獄警一頓毒打后沒收了她的紙和筆。她憤懣地拿著一根小木棍在手紙上寫下了痛斥獄方的語言:“看來,我的筆是被你們當作槍給繳去了,但指揮這支槍的思想你們卻永遠也繳不掉”。她的這一抗議行為換來的是,從此獄警只給她吃摻有煤渣的窩窩頭,并且不再發(fā)給她手紙。為此張志新大膽地斥責道:你們這么做,除了說明你們軟弱無能外,什么都得不到……
從此,張志新在監(jiān)獄中度過了六年悲慘的牢獄生活。在這六年中,她在精神和肉體上所受到的雙重虐待,是令人毛發(fā)悚然、罄竹難書的。盡管張志新的遭遇在公開的新聞刊物上很難一見,但是根據相關人員在她死后的查詢與回憶,以及光明日報記者陳禹山的調查與采訪,還是部分還原了張志新在這六年中所遭受的驚天奇冤。
有個叫陳玉珊的,是張志新的同學。她在撰寫一份報告時的采訪證實,張志新因為拒絕認罪,慘遭毒打是平常的事,他們不僅給她戴上沉重而深及骨頭的腳鐐、手銬以及背銬,就連頭上的頭發(fā)幾乎都被拔光了。而且更野蠻的是,獄警們竟然還要唆使監(jiān)獄中的男刑事犯人,在廁所里集體對張志新實施輪奸,并無恥地美其名曰,這是“以毒攻毒”。這已是被眾多受訪者所共同證實了的事實。不過還有一個傳說,是我無法,也不敢相信的。據說,張志新在被投入沈陽監(jiān)獄后,有些獄警竟然也肆無忌憚地多次將其輪奸。這是我在二十多年前,已記不清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消息了,對其真實性存疑。不過,作為一個歷史疑團,它肯定是永遠也無解了。因為沒有一個強奸犯會承認他強奸的劣行。
張志新的妹妹張志勤在受訪時說,他們還用鐵絲勒住姐姐的嘴和舌頭,拿著拖布往嘴里塞,姐姐戴的腳鐐是18斤重的雙腳鐐,手銬也是雙手銬,手銬、腳鐐都是深及骨頭的。就這還不算,他們還給她戴上背銬,這種背銬就是把兩只手從身后,一上一下只銬住大拇指的一種殘忍無度的體罰。《光明日報》記者陳禹山說,為了懲罰張志新,獄方將她單獨關在一個只有一米見方的小號里。揭開地板就是便池,扣上地板后再坐上去反省。這種小號在一般情況下,關押犯人的時間只能是一到兩個星期,時間一長人就會因精神崩潰而廢了。因為在一米見方的空間里,人是無法伸展軀體的,只能在卷曲的狀態(tài)下生存。而張志新在這個小號里竟然蹲了一年零七個月。張志新的妹妹說,姐姐在精神與肉體上所遭受的是滅絕人性的摧殘。姐姐為了不遭受強奸犯們的強暴,這一難以啟齒而又最低級下流的侮辱,她竟然把糞便涂抹在自己的身上和臉上……
張志新在長期滅絕人性的摧殘中,盡管她很堅強,但最終精神還是崩潰了,她瘋了。她在小號里脫光衣服卷縮著,一連幾天,徹夜不眠,兩眼發(fā)呆,一動也不動。她自言自語地時笑時哭,吃牙膏,喝洗臉水,把窩窩頭蘸著月經吃。獄警把這個事實倒是據實上報了,但是,上面的回答卻是,張志新是在裝瘋賣傻……
查閱過張志新案卷的陳玉珊說,張志新也有過懦弱的片刻,因為她在某一天的審訊中承認自己有錯。但是第二天她就否認了這個說法。她說,我認為我應該堅持我的觀點。于是就有人罵她不要臉。她的回答是,我連命都不要了,還要臉干什么。
張志新可能是法案史上少有的被判過兩次死刑的一個案例。張志新因拒不認罪,于1970年被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案件送到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后。一位心存正義的高姓副處長說:毛主席說“一個不殺,大部不抓”,張志新只是在黨的會議上發(fā)表觀點,她動口不動手,不搞破壞,構成犯罪嗎?這個副處長隨即就以“辦事不力”被撤職。而新上任的一位姓周的處長,竟然在膽戰(zhàn)心驚中一咬牙就在案卷上寫上“15年有期徒刑”幾個字。但是他的上級在意見稿上直接批上了“惡毒攻擊”6個字,堅持要判決死刑立即執(zhí)行。最后還是在沈陽軍區(qū)司令員陳錫聯說了:把她當成反面教材,不殺為好,才被改判為無期徒刑的。1973年,張志新在長期牢獄折磨中精神失常,她在神志不清的情況下大喊口號的行為,激起了一些人的暴怒,再次被判處死刑。1975年2月,遼寧省高院下達了死刑執(zhí)行文件。
據記者陳禹山回憶。張志新的女兒林林對他說,1975年初春的一天。沈陽法院來了兩個人,通知爸爸弟弟和我到縣城開會。法院的人問我:你知道你媽媽在監(jiān)獄中的表現嗎?我搖搖頭。法院來的人又大聲說:“你媽媽非常反動,不接受改造,頑固不化,……罪上加罪,政府考慮加刑。如果處以極刑,你是什么態(tài)度?”爸爸代我回答說:“如果確實那樣的話,政府怎么處理都行。”法院的人又問:“處極刑,收不收尸?張志新獄中的東西你們還要不要?”我低著頭沒說話。爸爸又代我說:“我們什么都不要。”
林林在回憶里說,那個人把寫好的東西,交給同我談話的那個人,他們嘀咕了一陣后,又在上面寫著什么。寫完之后,要我在上面簽上字,按上手印。弟弟被嚇得不敢出聲,緊緊地抱著爸爸。
在張志新的案卷中,保留下來的卻是這樣一段特殊的筆錄——
問:張志新實屬死心塌地,罪大惡極,你們有什么想法,看法?
林林、彤彤:堅決鎮(zhèn)壓,把她處死刑,為人民除害。我們連尸體也不要,政府愿意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我們都擁護。對于張志新在監(jiān)獄的還有什么財物,我們什么都不要,這由政府處理。
這一年,林林未滿18歲,彤彤不滿10歲。
林林在回憶那天被詢問后的情況時說。爸爸領著我和弟弟從縣城招待所出來,跌跌撞撞,頂著呼嘯的風雪回到家。沒有什么飯,爸爸將家里僅剩下的一個窩窩頭掰成兩半,分給我和弟弟吃,說:“吃了早點睡覺。”
我靜靜地躺在炕上。爸爸獨個兒坐在小板凳上,對著燈發(fā)愣,他瞅了瞅炕上,以為我和弟弟睡著了,就慢慢地站起來,輕輕地把從沈陽家里帶來的箱子打開,翻出媽媽的照片。看著看著,爸爸禁不住流淚了。我翻身下床,一頭撲進爸爸的懷里,放聲大哭。爸爸抱著我說:“不能這樣,不能讓鄰居聽到。”聽到哭聲,弟弟也醒了。爸爸把我和弟弟緊緊地摟在懷里。這一夜,我們不知流了多少淚,卻不能大聲哭。
這應該是張志新生命中的最后一個晚上。離她慘遭割喉到一槍斃命,大概也就只剩下幾個小時的時間了。
張志新被槍斃后,她的遺體暴尸法場而最終不知去向,至今仍然是一個謎。在四年后追悼會的靈堂上放置的骨灰盒,只是一個空盒……
生前,張志新曾給丈夫留下了一封訣別信。信中悉數離情別緒,將年邁的父母和未成年的子女托付給他,并讓他徹底把自己忘卻,重新開始新的生活。她在信中說:“一個人不管是生或死,只要是為了革命就是有意義的”。在信的最后,她還莊重地寫上了三個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偉大的祖國萬歲!毛主席萬歲!
張志新在對親人殷殷囑咐的訣別之后,就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然而,這封滴血的訣別信,卻被獄方扣下來裝入張志新的檔案。直到十年以后,她的丈夫和兒女才看到這封遲到的訣別信。那一刻,全家人聲淚俱下,悲痛欲絕……
文革結束后的1978年春天。遼寧省委第一書記任仲夷在看了張志新的案件后非常憤怒。他頂著極大的政治風險,指示公檢法部門立即清查此案。并且親自主持為張志新平反的匯報會。任仲夷說,張志新案件是件奇冤大案。她的死是非常慘的。張志新同志是一個很好的黨員,堅持真理,堅持黨性,堅持斗爭。我贊成定為烈士,予以徹底平反昭雪,由此造成的影響要徹底肅清,要開追悼大會,要號召黨員、革命者向她學習,要學習她那種“五不怕”的精神。我們現在搞解放思想,她早就思想解放了……
從1978年7月開始,張志新的親屬、家人,分別向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省公安局、省高級人民法院、中共中央組織部、最高人民法院等同時發(fā)出申訴信件。
1979年3月21日,遼寧省委召開了為張志新烈士平反的昭雪大會。省委領導人都參加了大會。除了張志新母親郝玉芝因年邁沒能前來參加大會外,張志新的丈夫、子女、張志新烈士的哥哥、妹妹都來參加了大會。
在平反大會開始之前,復審張志新案,并堅持為張志新平反的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趙文蘭,在看望張志新的家人和親屬時,把她找到的10多件張志新的遺物交給了他們。趙文蘭說:張志新被殺害,留在獄中的東西共有125件,可是法院判定:全部沒收。我找到經手處理遺物的盧鋼成,他說,東西早在兩年前就處理了。我對老盧說,烈士的遺物,是無價之寶,哪怕找回一針一線,對親人也是個安慰。但最后也只找到了這十幾件。
1978年10月16日,營口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布:張志新案撤銷原判,平反無罪。
1979年3月1日。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發(fā)文宣布:按照黨的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應立即撤銷原判,推倒一切污蔑不實之詞,為張志新同志徹底平反昭雪。
同年3月9日,遼寧省委召開了常委會,專門聽取了對張志新案件的復查匯報。會議確定,省委要作決定、發(fā)文,召開平反昭雪大會和追悼會,在報紙和雜志上刊登她的英雄事跡,并且要很好地安排照顧好她的親屬和子女。
1979年3月21日,中共遼寧省委為“文革”中遇害的張志新徹底平反昭雪,并追認她為革命烈士。4月4日,在張志新殉難4周年的日子里,遼寧省委宣傳部在沈陽回龍崗革命公墓禮堂,為張志新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會場四周擺滿了花圈。烈士的母親在墓碑上題詞“探求真理,貴在實踐,忠骨毀滅,浩氣長存”。
對于張志新的墓地所在,有著多種說法。一說是張志新烈士之墓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安鄉(xiāng)縣雙林鎮(zhèn)阿榮村墓地。又說張志新烈士的墓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內。但是,筆者認為還是應以張志新被葬在沈陽回龍崗革命公墓的說法最為可靠。因為在這里,她的墓碑上“探求真理、貴在實踐、忠骨毀滅、浩氣長存”的碑文,將永世記載著她錚錚鐵骨和浩然正氣的一生。
1979年4月5日,《遼寧日報》刊登了《為真理而獻身》的長篇通訊,首次公布了張志新的壯烈事跡。此后,《遼寧日報》對張志新的宣傳一直持續(xù)了5個月,編排出了20多個專版,并配發(fā)了張志新的大幅照片。隨之,全國的各大報刊也都相繼發(fā)文宣傳了張志新的事跡。一時間,無數國民義憤填膺感動倍之。時任中央宣傳部部長的胡耀邦說,張志新是劉胡蘭式的英雄人物,《人民日報》應該刊登。1979年5月25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加“編者按”發(fā)表了長篇通訊《要為真理而斗爭》。在張志新平反的6月11日,《人民日報》又加“編者按”,發(fā)表了題為《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第一生命》的張志新在獄中的一次答辯(摘錄)。同時,新華社向全國播發(fā)了《人民日報》5月25日的長篇通訊和編者按語,《光明日報》從6月5日到13日,用四個版面的篇幅刊登了張志新的事跡,其中在長篇通訊《一份血寫的報告》中,報道了張志新的愛人和女兒的回憶文章。6月16日,《中國青年報》在刊登張志新事跡時,發(fā)表了《學習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的社論……
張志新烈士撼人心魄的英勇事跡,經媒體潮水般的報道后,迅速在海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整個中國都沸騰起來了。各種情緒以累積了10年的驚人能量在文章、詩歌、連環(huán)畫中持續(xù)發(fā)酵,音樂家為她譜寫了頌揚的歌曲,電影工作者把她的形象搬上了銀幕,盡管這個影片至今未能與觀眾見面。
在全國各大報紙介紹張志新的文章如潮似涌中,任仲夷在1979年8月的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就張志新冤案作了題為《吸取歷史教訓,健全社會主義法制——談張志新同志被害這種冤案產生的原因和有關問題》的專題發(fā)言。他在發(fā)言中說:必須防止陰謀家篡奪黨和國家的領導權……任仲夷的發(fā)言在《工人日報》上刊登后,《人民日報》也于1979年8月30日作了轉載。
在張志新死后,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曾親自到張志新的家中看望了張志新的母親,以感謝張志新曾用生命為劉少奇喊冤。1980年5月的某天晚上,劉少奇的兒子劉源,受母親的委托叩響了張志新的家門,為張志新的母親送上了劉少奇追悼會的入場證。
張志新在獄中曾寫過一篇《感謝》的文章,為后人留下來一段,至今聽來仍然振聾發(fā)聵的話:“那些顯而易見的問題,如若少聞未見也可不加責難,一旦發(fā)覺仍處之泰然,貪圖個人安危,不究不管,那么有朝一日被階級弟兄質問:供你們念了這么多書,享有這么多優(yōu)越的條件,為什么沒發(fā)現問題,見到了又置之不問,好像與己無關......”
后來有人評價這段話時說,它讓多少男人都要汗顏,而它卻出自一位堅強的女性……
詩人雷抒雁也曾高度評價張志新:“我們有八億人民……七尺漢子,偉岸得像松林一樣,可是,當風暴襲來的時候,卻是她,沖在前邊,挺起柔嫩的肩膀,肩起民族大廈的棟梁!”
有個叫韓瀚的詩人,為張志新寫了一首題為《重量》的詩:“她把帶血的頭顱,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讓所有茍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辭海》在1979年新版后,多了一個辭條:“張志新”。
1990年12月5日,遼寧共產黨員雜志社,在沈陽青年公園為張志新烈士建造了一座雕像。
2010年5月2日,由嚴正學、朱春柳伉儷傾其心血完成的張志新與另一位烈女的雕像在蘇州鐵玫瑰園揭幕。
另外,在人民大學校園內的雕塑群里,有一座美麗姑娘的雕塑,她就是人大校友,勇敢的張志新烈士。
在張志新的慘案中,善良的人們恨透了那個位高權重,身份特殊的人,也就是那個大手一揮說“殺了算了”,一錘定音把張志新送上斷頭臺的人。后來,歷史公允地也把他送進了監(jiān)獄。在他出獄后,他的一個朋友受邀拜訪了他的家。這個朋友在他家里竟然驚奇地發(fā)現,他的女兒是個啞巴,更為奇特的是,他的女兒生下的女兒也是一個啞巴。他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當年,張志新刑前被割斷喉管的事……他后來對人說,這人世間難道真的會有現世報?
這只是一個傳說,這個傳說也可能是一個謠言,但是它是一個出自人心的謠言……
西頭落日東頭來,后人仍為今人哀。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