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嬰幼兒和小孩,會發現他們好像很少煩惱,甚至不知煩惱為何物,細究起來,可能是因為對萬事萬物的無知才少去眾多的困惑。但當人成年之后,繼續保持思想上的無知,就一定還是快樂的嗎?
我們不是沒有接近人生真相的時刻。《黑客帝國》中的叛徒里根認為“Ignorance is bliss”無知就是快樂,所以他兩項比較下,愿意回到母體中,投身于紅塵三千的幻想。《大護法》里的花生人,在未得知自己悲慘的命運輪回前,他們的生活還算簡單平和,但當人生的真相被揭開,很多人無法理解甚至憤怒的與之抗衡,片中的屠夫即使在死前的那一刻依舊執著的自我催眠。
電影如此,生活亦是如此。其實我們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時候不希望也不喜歡接觸人生的真相。即便有一些真相是我們愿意接受的,這也是因為它們符合我們從小到大對生命的假設。美國多位心理學家對91相涉及近8000人的研究進行了總結,發現67%的人在面對信息的時候,都會選擇支持他們原有觀點的信息,尤其是遇到政治、宗教、倫理等方面的觀點時,人們對新觀點的抵抗更大。假如你穿越到電影中,面對里根,你還會同意無知就是快樂這個觀點嗎?
在我看來,無知或許會帶來快樂,但這種快樂并不高級,是一種短暫且易碎的快樂,如人性般經不起簡單的試探,如三觀般經不起多次的沖擊。在無知的狀態下,我們可以快樂的活,但一定是與曾經接近過事實真相的那批人活在不同的時空線上。
但是,山區老農樸素無所求的簡單生活也在告訴我,無知或許真的是快樂的,我們羨慕信息盲區的生活,它有一種原始而樸素的快樂意味,那么我們是否可以這樣定義,如果周遭包括自己都沒有覺察這種無知,沒有機會接近事實的真相,那這種快樂就是永恒且牢固的呢?甚至說,快樂也沒有高下之別,因為連高下這二元對立的概念也是我們人為塑造的。所以,我還是想問,成年之后的無知,到底快樂嗎?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歡迎寫下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