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即將過去,作為一個電影專業的學生呢,我在這一年里也看了不少電影。去年十一月初玩豆瓣,看著自己標記的數量從最開始的800+到900+到1000+再到現在的1300+,恍然隔世。雖然不算多,但也是成就,所以今天我將給大家整理一下我這一年來觀看的400余部影片中的四個十佳
怎么講呢,由于我是是從去年大一入學才開始系統地學習電影史,到了今年呢又開始學習電影理論,這期間惡補了大量以前從來沒看過的經典電影和大師作品,對電影的理解和欣賞也上升了一個層次。雖然比不上那些豆瓣標記幾千的大神,但人嘛,總是需要過程去成長的
除了大量教科書上的經典電影之外,我個人的欣賞口味實際上是有些奇怪的。我偏好獵奇一點或是飛一點的影片,對B級片和cult片情有獨鐘,而這種個人口味向的作品個人認為是不能完全與大師作品相提并論的,因為它們不是同一個維度的東西,不應該用相同的標準來衡量。因此,我將分為四個板塊,分別來介紹自己的年度十佳,它們分別是:
個人口味向
大師經典作品
動畫作品
2017年度十佳
首先介紹最讓人興奮的個人口味向年度十佳。這是我這一年觀影的幾個非常個人向的航標,也是我最為用心的一個榜單。大概大家可以通過這些我自己的私房小電影窺測胡椒是一個怎樣的奇葩……?
1、《天鵝絨金礦》(1998)
這部影片是我2016年的最后一部和2017年的第一部,算是跨年影片。非常喜歡這種華麗搖滾音樂傳記片的感覺,但再也沒有看過比《天鵝絨金礦》更戳我的了,《迷墻》不行,《我不在那兒》也不行。當然,再也找不回那個甩雞兒狂魔伊萬和翻身做受的芭樂大老爺了,所以這部片子在我心中大概是白月光一樣的存在
2、《歌廳》(1972)
最喜歡的歌舞片沒有之一。長半年趁著《愛樂之城》那把火順便西方電影史講到好萊塢歌舞片,一口氣看了二十多部歌舞片,但最后只喜歡這一部。與它比起啦《愛樂之城》大概就是垃圾吧,沒錯我就是這么偏心。無論是視聽語言還是對于歌舞的設置都別出心裁,況且放在70年代那個歌舞片已經不再濫觴的時代,這樣極具有反思性又具有時代特征的歌舞片真的非常難得
3、《人體雕像》(2006)
我對它的愛請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后來我發現這片子還提名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要知道這可是全世界文藝片角逐的賽場。突然為自己的品味感到欣慰
傳送門:突如其來的露雞兒不是噱頭,感官刺激下竟是一部諷喻神片
4、《死者田園祭》(1974)
東方電影史的老師是一個特別傳統的小老頭,最喜歡的就是《小城之春》,然而講到《死者田園祭》的時候竟然用了不亞于《小城之春》的篇幅而且還給我們當堂放了全片并告知期末必考,哇真的震驚。是一部非常具有實驗性的電影,大概是愛上了寺山修司
5、《瓦萊莉和她的奇跡一周》(1970)
這部影片是我2017最后一個星期五看的,捷克新浪潮的代表作。在看《瓦萊莉》的前一天我看了特列姆的《漲潮海岸》,講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瓦萊莉》拍得太好了。新浪潮背景下少女的幻想就該這么拍,我之前看《人體雕像》的時候就開始對歐洲和南美洲小國家的影片燃起了興趣,這部影片大概是捷克斯洛伐克給我的又一個驚喜(上一個是史云梅耶)
6、《日落大道》(1950)
比利.懷爾德其實是個挺具有商業性的導演,他的片子可看性強吧還總是兼具藝術性,并且有極其強烈的攝影風格。《日落大道》不僅是我最喜歡的懷爾德影片,還是個人最喜歡的黑色電影,它幾乎滿足了我對黑色電影的所有要求,我對它的愛甚至超過了標準如《雙重賠償》或經典如《公民凱恩》的黑色影片
7、《愛麗絲》(1988)
捷克斯洛伐克動畫導演楊.史云梅耶難得一見的長篇,我上學期有專門做過這個導演或者說是藝術家的專題匯報,也非常認真地拉過他的大多數作品,以后會放出來在公號上。《愛麗絲》的故事取材于《愛麗絲夢游仙境》,但更黑暗也更像夢境,它所呈現的是一個極為恐怖的噩夢,愛麗絲被困在夢中不得逃脫。而結局,夢醒的愛麗絲長大后就將成為那個砍人腦闊的紅皇后
8、《著魔》(1981)
其實我不是特別喜歡這個片子,但并不影響這部被禁多年之影片的牛逼。不得不說阿佳妮在里面貢獻的一段抽搐嘔吐戲能讓我印象深刻好久,我覺得等我看完《藍色星球》再對祖拉斯基進行一個評價也不遲……
9、《美女與野獸》(1946)
這個片子請一定要聽歌劇音軌!歌劇音軌!歌劇音軌!雖然不喜歡《詩人之血》但我真是愛慘了這部《美女與野獸》。那種形式的美感,那種物化的肢體,誒呀我的媽第一次看的時候我簡直高潮迭起……大概是后來去看屈臣氏小姐版《美女與野獸》的直接推動力(BTW,新版神他媽難看)
10、《圣山》(1973)
佐杜洛夫斯基也是我2018年準備重點研究的對象,因為他的影片我!看!不!懂!但!是!覺!得!很!牛!逼!
嗯,就是這樣。后來看了那部紀錄片《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我真的超級喜歡這個小老頭
經典領域的年度十佳在這里……講真,我可以說排名不分先后嘛……不敢造次不敢造次,大家就當作排名不分先后好了惹
1、《我是古巴》(1964)
在當初西方電影史課上我覺得《雁南飛》老難看了,然而沒想到有一天被《我是古巴》打臉了。這部影片的長鏡頭和情緒攝影都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長鏡頭內蒙太奇也看的人很懵逼。這種神片不知道為什么會被禁,因為政治嗎?總之牛逼到說不出來話
2、《都靈之馬》(2011)
九月份還是十月份,貝拉.塔爾來我們學校參加講座,為此我專門熬夜刷了《鯨魚馬戲團》和《都靈之馬》,感覺就是“這什么玩意兒啊好難看”。然而后來在電影理論課上老師把這部影片作為范例講解的時候,我又一次嘆為觀止。果然是我藝術造詣太淺,一開始看不大懂。但必要說,《都靈之馬》的確是值得每年一刷的影片
3、《大都會》(1927)
《大都會》是我去年十一月份看的但我忍不住把它放在這里說,因為太喜歡。同時,也是我在課堂上做過展示匯報的一部影片。非常壯觀的科幻片,科幻電影史上的第一座豐碑。從此以后對弗里茲.朗簡直愛愛愛不完
4、《假面》(1966)
非常難懂的一部影片,但非常值得研究。我覺著這類影片我多說無益,還是做個小迷妹簡談一兩句就灰溜溜地過去吧……
5、《大路》(1954)
按道理,我應該放《八部半》但是我實在是太喜歡這部《大路》了,當初看得我哭得稀里嘩啦。不煽情而煽情,這種至情的片子總是能戳到人心底柔軟的地方。至于《八部半》?我看不懂,滾蛋
6、《夢》(1990)
黑澤明的片子里面,最喜歡《夢》,尤其喜歡《夢》里面的梵高段落。這應該是黑澤明晚年的一次大膽的嘗試,盡管無法達到《羅生門》的影史地位或者《七武士》的觀眾影響力,卻是黑澤明極具有實驗性和形式美感的一部影片
7、《野草莓》(1957)
其實相比《假面》我更喜歡伯格曼這部《野草莓》,從第一個夢境開始就極為喜歡了。同樣也是多說無益的一部,我造詣太淺
8、《日出》(1927)
前面說了我特別愛弗里茲.朗,所以相比之下沒那么喜歡茂瑙,可這部《日出》也是讓我喜歡慘了。無論是故事、布景、打光、剪輯,各方面都在展示著默片的美。如果我第一喜歡的默片是《大都會》,第二絕對是這部(在此也可以看出我對于德國表現主義的偏好)
9、《福爾摩斯二世》(1924)
巴斯特.基頓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導演和喜劇演員,完全不亞于卓別林。我先看了《將軍號》就對他場面調度的能力嘆為觀止,看了《福爾摩斯二世》更是無比驚艷,簡直堪稱完美的一部作品。無論是剪輯還是動作設計都令人難以想象那竟然是九十年前的作品,《七次機會》大概也顯示了這是一個被電影事業耽誤的長跑運動員吧
10、《鏡子》(1975)
2018年的目標之一就是刷完塔爾科夫斯基……雖然他的片子不多,但部部精品,然而由于是在略難懂所以我總是望而卻步……
動畫片這一年看得還不少,以下內容既包括動畫劇集也包括動畫長片,短片就不數了哈
1、《飛出個未來》
最愛的動畫劇集不解釋,請大家期待2018我絕對絕對會出這部動畫的超長干貨專題。大概是此生最愛動畫劇集了吧……
2、《東京教父》
今敏四部中的最愛,無論是故事還是分鏡都無與倫比,難以用言語形容的超高水準。我之前看《阿基拉》后來看《蒸汽男孩》,特別喜歡大友克洋的世設但是無比討厭他故事講得那么垃圾,可是今敏就不會,他各方面權衡得都很好。建議國產動畫人每月刷一遍今敏四部研究一下他怎么分鏡怎么安排劇情,順便刷一刷他的私人電影榜單
3、《瑞克和莫蒂》
看了第三季。本來《瑞克和莫蒂》在我心中是神劇,直到看完了《飛出個未來》后再看它,瞬間從第一跌落。下一部還是會期待的,但再也不是心目中的白月光了,不是說它不好,就是我已經心有所屬……
4、《怪誕小鎮》
大概我是個幼稚鬼吧……
上半年跟我男朋友一起死豬躺的時候刷完的一部動畫,哇簡直了怎么能這么好看。那個超級萌的豬豬表情包也是在從這部劇里面出來的。強烈建議觀看的一部作品,雖然B站下架了,但真的,超級好看好嘛!!!
5、《星際牛仔》
這部動畫我到現在都沒看完,但這并不影響我對它的愛。非常有格調的一部動畫,講的大概不是星際冒險,而是中年危機吧……配樂大概是我在日漫中聽過最贊的一部,沒有之一
6、《花園墻外》
之前在碎碎念那一期我說過這一部,非常童趣的一部暗黑童話。實際上我這一年看過很多美國動畫,數量加起來是大于日漫的,雖然《俗世樂土》《脆莓公園》《腌黃瓜先生》這種成人向的色情暴力動畫看起來更爽,但作為幼稚鬼的我還是喜歡這種溫柔的小故事
7、《原始星球》
是的,沒錯,捷克斯洛伐克。可見我對這個國家70到90年代作品的喜愛程度了。《原始星球》的故事現在看實際上特別俗套,但是整體風格極為詭譎,人設、世設都令人驚訝,尤其它的出現比《黑客帝國》早了20多年,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非常具有先驗性的一部科幻動畫,科幻迷不可不看的經典
8、《一拳超人》
我暑假在家補番,刷完了《魯魯修》,刷完了《巨人》,順便還看了《監獄學園》,然而最喜歡的一部就是《一拳超人》。反類型的超級英雄日常番,非常喜歡這個設定,非常喜歡老師,但絕對不會為了變強而剃禿頭的!
9、《瘋狂約會美麗都》
暑假跟男朋友非常偶然看到的一部動畫,手繪風和畸形的人設看起來特別帶感。講真,在藝考前我看了大量的動畫短片,沒有五百部也有三百部吧,最喜歡的就是這種歐洲手繪風動畫片,非常有異國情調
10、《最臭兵器》
《最臭兵器》純粹是回憶三部曲中的一部,列在這兒存粹是因為太好玩了。三部曲最佳應該是《她的回憶》,那個片子我在很多年前看過了所以沒辦法放在這里講,而《最臭兵器》是我暑假非常偶然的機會看到的,惡趣味的胡椒就非常喜歡了
哦好了,馬上就到最水最隨意的榜單了
至于2017年度十佳,怎么說呢,我這一年其實沒怎么看新電影,算下來院線片總共也就看了50—70部,具體數值未知,因為我沒有留票根的習慣。至于出資源的雖然經常及時觀看,但還是有很多重要影片至今未得一見,比如那部一直很想看但是買票時候已經撤檔的《不成問題的問題》,還有《臉龐,村莊》、《每分鐘120擊》這種剛出資源還沒來得及看的(其實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臉龐,村莊》看了一半,非常喜歡,完全可以列入十佳)。以下只是我個人的年度十佳,代表了我個人的口味和趣向,并不完全代表影片質量
1、《銀翼殺手2049》
《銀翼殺手2049》實際上是不應該放在這里的,但我又沒有能找到當之無愧的第一,因此就把它擱這兒了,請不要誤會。新版的美工真的不錯,探討的深度也絕對OK,主要是放在現在這個大環境下,作為一部商業片還能呈現出這樣的藝術感我真的蠻感動,就醬
2、《嘉年華》
說這部是中國版的《熔爐》簡直是高估《熔爐》了,《嘉年華》比《熔爐》好得多。它表達情感克制,敘述角度刁鉆,劇本和攝影都可圈可點,大量的符號延伸了影片的內涵,兩位小演員的演技也絕對在線。我很慶幸趕在撤檔前看到了這部影片,而《嘉年華》上映的前一天爆出了什么事也不用我多說。因為沒看《不成問題的問題》,我愿把《嘉年華》列為本年度國產最佳
3、《莫娣》
講真我真的太喜歡這部作品了,先看了《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都沒感覺但看到《莫娣》結尾哭到泣不成聲。中規中矩的傳記片,跟《至暗時刻》一樣凹演技的電影,甚至攝影風格上還不如《至暗時刻》,但我就是喜歡有本事你打我呀~
4、《尋夢環游記》
沒什么可說的,今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沒跑的了,皮克斯出品根本不需要考慮直接買票進電影院就行了。看了一個月引進爛片之后,看到《尋夢環游記》規整的劇本忍不住寫了一篇長文,傳送門在此:編劇課 | 《救貓咪》拆書筆記(四):實戰!用節拍表拆解《尋夢環游記》故事結構
5、《伯德小姐》
一向不喜歡羅南妹子的長相,也get不到甜茶哪點兒帥,但這個故事是很戳我的。細膩,真實,很容易引起共鳴。此青春成長過程中必將經歷的傷痛類型的電影,最喜歡《伴我同行》和《陽光小美女》,但《伯德小姐》在處理母女關系、朋友關系、戀愛關系方面真的非常能引起共鳴
6、《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這片子我實際上沒啥感覺,真心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攝影、配樂、劇情、演技,各方面都無可挑剔。在描繪初戀情愫的時候那種克制和小性子也把握得恰到好處,結尾三分鐘長鏡頭真的那種失戀的抽離感讓人十分感傷,可以說絕對是完成都很高的一部愛情片,當然還充斥著美貌的。然而這兩個男主都沒辦法get到他們的帥,大概是我的審美有問題?可我真覺得甜茶長得略普通
7、《暴雪將至》
適合大熒幕,絕對不要跟人在小電視小電腦上看的一部影片,攝影非常有特點。盡管劇情bug太多,對《白日焰火》的模仿痕跡略重,但整體上是絕對屬于上乘。說實在話,最近每年一部的“荒蠻小城市未解的連環強奸殺人案”類型電影里,《暴雪將至》算是最好的一部了,甚至超過了我去年比較喜歡的《黑處有什么》
8、《母親!》
大表姐的圣母寫照。也是高概念的一電影,又是哲學又是政治又是這諷喻那暗示的……其實可以做得更扎實。不算太喜歡也不會很討厭,相比達倫《夢之安魂曲》那會兒確實差了點兒,但多義性讓我還蠻感興趣的。這兩年諾吹多了反而更喜歡達倫或者維綸紐瓦了也是真的,反正我不喜歡《敦刻爾克》
9、《小丑回魂》
雖然我出了一期長文(《來自劇透椒:可能是史上最全的《小丑回魂》前史介紹》)盛贊這部影片,但實際上《它》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礙于時長,新作在劇情的邏輯安排和幾個小孩子情感的聯系上做得不是很到位,太大的筆墨都放在小丑是有多嚇人上了。從長遠考慮(1、2兩部結合),真的可以做得更好,就像溫子仁的《招魂》1、2
10、《異形:契約》
要是我寫《臉龐,村莊》絕對不會上榜的就是它了,但實際上我是多年的異形死忠粉。這一部相比之下不如前作《普羅米修斯》,有些不太應該被扣死的情節也扣得略死,不知道雷德利老爺子下一部什么打算。我很喜歡這一部,但既有驚喜又有失望吧只能說
以上就是我的四個年度十佳啦,雖然榜單很長但實際上我看的片子還挺少的。所以接下來的一年也要多多努力多多看片多多掙錢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