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沒有幾個喜歡,閱讀的也不多,心情很低落,看來不是自己寫的質量不高,就是大家對這類文不敢興趣,不管那么多,我還是寫我的,多寫寫總能提高自己,不是嘛!!
今天早上,一個同事微信上問我:說孩子不會寫作文,作文是他孩子的軟肋,問我有什么辦法提高不?先前也有些長大成人的學生也有此一問,說自己有時候非常想把有些東西寫下來或者記錄下來,可臨到動筆發現竟然無從下筆。其實我和你們都一樣,我也怕寫。
這讓我想起來曾經流傳甚廣的一句話,說上語文課有“三怕”:一怕周樹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寫作文。周樹人何許人,魯迅唄!為什么怕周樹人?因為中小學語文教材里選用魯迅的文章最多,考的也最多,讓學生丟分也最多。
當年我也怕他,但后來去一師讀書,買了本《魯迅全集》結合別人的賞析進行重讀,才深刻體會到魯迅是多么了不起,多么的偉大。只是他的文章不怎么適合中小學生閱讀而已。
文言文也是不適合中小學生閱讀。你想想讓一個小孩來理解那么遙遠的事情,而且是古文,這有多難,讓他們理解我們小時候的事情都很難的。
那作文有何難?如何提高孩子寫作水平?我想到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像說話一樣去寫作。
我一直討厭一些教師上作文課就叫學生背一些優秀作文,那只能應付考試,對小孩子終身學習是很有害的,讓他失去了寫作的樂趣,沒有了自己的話語。
很多小孩子講起話來是頭頭是道的,有時候講的也蠻有哲理和幽默的。為什么不讓他把說的寫出來呢?如果經常這樣訓練他的作文,一旦他形成了了這個意識,那以后說話也會像寫作一樣更有效、更精煉,一舉兩得。呵呵
那孩子開始按照這樣的方式開始寫作了就萬事大吉了嗎?不是!仍然有兩個問題要解決,一個是詞不達意,一個是意不勝辭。
前一種情況是筆力不夠,積累的文字、詞匯、表達方法不夠,導致茶壺里煮餃子——肚里有數卻說不出來,不能清晰、精準地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意思。
后一種意不勝辭,和上面的恰恰相反,就是掌握的詞匯太多了,但其實想表達的沒那么多,就導致用非常華麗、非常密集的文字傳遞非常單薄的意思。例如你看下面這個:
善良是清晨勤勞的蜜蜂,用悅耳的歌聲喚醒沉睡的花朵,是晌午當頭的烈日,給沉悶的心情帶來激情。善良是黃昏中的晚霞,為單調的天空留下不凡的色彩,善良是漆黑夜空中寂寞的螢火蟲,以無須聲張的光芒點亮懷揣夢想的少年的心。善良不是容顏的閉月羞花,不是舉止的溫文爾雅,不是財富的腰纏萬貫,更不是權勢的叱咤風云。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是干涸枯竭時的點滴甘露,是迷惘徘徊時的一句點化,是沉迷無助時的一把挽扶。真正的善良是來自心靈深處的真誠的同情與憐惜,無私的關愛與祈福。
這些詞語很華麗,看一兩句蠻喜歡,你看多了是不是覺得很矯情做作了是吧。所以錢鍾書先生說:你可以通過一滴水讓人想到大海,但不能看到一塊磚就想到萬里長城。
說了那么多都是講理論,這樣講沒有多大用,下面用點實戰的。比如,我曾經要學生們寫篇我們的錦江廣場,很多孩子都寫到了廣場的熱鬧。
如一個學生是這樣寫的:
錦江廣場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的熱鬧非凡,當天蒙蒙亮的時候,廣場上就已經人山人海了.有跑步的、跳扇子舞的、練氣功的、打太極拳的......。
然后筆鋒一轉就寫其他的了,我在此批語:把這些跑步的、跳扇子舞的、練氣功的、打太極拳的進行番描述,用上點比喻等修辭。
結果學生修改后交上來就是這樣的啦。
錦江廣場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的熱鬧非凡,當天蒙蒙亮的時候,廣場上就已經人山人海了.有跑步的、跳扇子舞的、練氣功的、打太極拳的......。看那些跳舞的人們,踏著音樂的節拍,翩翩起舞.像一只只輕盈的蝴蝶;那些打太極拳的,身著寬松的白衣褲,一招一式,是那么的舒緩柔美.整個身心是那么的投入,似乎整個廣場只有他一個人;那些跑步的健兒們,穿著背心短褲,昂頭挺胸,手前后擺動,像一只矯健地雄鷹在廣場飛翔。
曾經也看到有個寫作高手說他老師怎么教他們寫作文的,當時作者在作文上寫“姑姑走了,我覺得家里最近冷清很多”。
結果老師也是在這句話邊上批語:家里冷清的樣子是什么,寫出來。
然后他就修改成這樣的:往常中午吃完飯,姑姑都叫上隔壁的二奶奶來,加上媽媽和嬸嬸湊夠一桌牌。她們中間誰打贏了,我會趁機過去討幾塊錢,去村口小賣部買上最喜歡的零食吃。但是吃也是有代價的,我要接過茶壺,像個店小二一樣,一會兒過去添點茶水。現在,姑姑走了,家里的牌桌也沒人張羅了,小賣部的老板娘看著我都眼生了,媽媽也是吃完飯就午睡了,二奶奶忙著伺候她剛生出的孫女,那把茶壺,蓋子上都生了灰。我才發現,原來家里已經這么冷清了。
看完上面兩篇你是不是知道孩子或者你自己哪方面需要加強了吧!對了,這就是寫作的細節,沒有細節,文章是很干的,是口水話,沒有幾個人喜歡看的,其實生活中各行各業都是需要這樣細節的。不然老子在幾千年留下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如街上有兩個乞丐,一個直接拿著碗說可憐可憐我吧;而另一個人也說,家里遭了難,沒法子了才出來的。家里還有兩個孩子,都沒好幾天沒吃飯了,你就行行好,可憐可憐我吧。
你看看上面那個更能打動你,肯定是第二個,為什么?因為有說服力,有故事,有細節唄,人家懂得用細節去表明他的貧困,以博得你的同情和可憐,其他行業也莫不如此。
當然這個寫作高手的老師,在他修改后的文章中把他最后一句話“我才發現,原來家里已經這么冷清了”劃掉了。
為什么?不明白的話,你再讀讀,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樣?
如果還不明白,那我就告訴你,其實從你第一行開始讀,讀到“生了灰”,你心情是不是沉浸在這些場景里,感情正要迸發。有了那句話,思緒就被生硬的拽了回來,沒有了回味,是不是特顯得畫蛇添足。
要知道留白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寫作技巧,給你的讀者思考的空間,別一錘定音,這樣的文字,共鳴才更深,古人的詩歌概莫如此,方為大家!
顯然今天的文章我是和東海龍王比寶(你們有些人寫作比我厲害,你們是深藏不露,低調的很,我只是個鄉村教師,沒有多少本領,不然怎么那么多年還呆在這偏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