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上小學快滿一學期了,有些想法需要復盤一下。
一? 考試分數(shù)
沒想到小一的考試不少,差不多每個星期都有考試,中英數(shù),口算,都有。
這方面我不支持佛系對待,平時也是鼓勵考試分數(shù)要好,保持高分習慣,也會無形中增加自身對學習的要求。
但也經(jīng)常提醒自己不要表現(xiàn)出對成績分數(shù)的比較心,只問,是哪里錯了,什么原因沒做對了。
最近也開始引導學習匯總錯題本,兒子還很有興趣地把以前的試卷全翻出來找錯題抄錄打印在上面。
其實知道剛開始的積極也只是小朋友的一時興起覺得好玩,重要的還是后面的堅持。
如最近英語考了99,說是有道題聽錯了,我問那是怎樣聽錯了呢,他就自己開始分析起來,聽力里面的book和bar說的好像,book沒有聽到錄音讀k,聽起來跟bar好像。
我跟他分析,嗯,可能會有這種情況,k可能沒有說的很明顯,但book是短音,bar的音比較長,還有卷舌r,所以還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區(qū)分它們的不同。
嗯,覺得問到這種程度差不多,也大概了解可能平日里精聽的頻率不夠,今后這方面加強就行。
二? 書 ? 閱讀
小學有比較多自由的閱讀時光,所以這也是比較看重的一點。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這方面是認同一個觀點,不記得在哪里看過的了,WE OFFER,NO GIVE
提供環(huán)境,提供氛圍,不強加,跟前兩天粑粑分享我的一句話類似。
“父母要做園丁,而不是木匠”
要做的是辛勤澆灌,給予陽光、土壤、水,和溫暖支持,給予成長的環(huán)境,而不是雕刻或定制臆想癡念的人生作品。
想想如果真那樣,當孩子成為了你想要的完美孩子,孩子終將不是孩子了。
那然后呢。
跟兒子說,家里有些書現(xiàn)在看不懂很正常,不一定現(xiàn)在要看,等以后知道的事物多了,到能看懂時再去看就行了。
包括現(xiàn)在喜歡看米小圈,一種用日記的方式講述小學生生活的系列書,基本俘虜了眾多小學生的眼球。
我看了,有些內(nèi)容對小朋友的引導值得商榷,但投其所好,就當是提高閱書速度吧。
新買回來的一本米小圈,就自己迫不及待坐在一旁讀起來。還是覺得很美好的。
有沉浸書中的專注,竊以為是人身上最有魅力的事情。
最近自己也愛看起人物傳《蘇東坡傳》、《人生海海》,想看看人世沉浮、世事多變,或許只是想為困頓的內(nèi)心尋找答案而已。
回望,年少時代
抬頭看到旁邊的那個人,臉面寧靜地翻閱著手中的書;走在昏暗路燈,扭頭看見被燈光照的黃暗分明的臉龐輪廓,總覺是最暖心的時刻。
想到誠品,深圳誠品
有人說是經(jīng)營不善,也有可能是疫情加速了停業(yè),也會想著,如果誠品不把自己一下子就開在寸土寸金的萬象天地,深圳的消費力總不至于到兩年就要停業(yè)的地步吧。
也就只能是滿足一下小失落的如果式安慰。
像心中敬仰的東西,就說以后就不能那么容易看到了。
再見了,深圳誠品,希望能再回來。
扯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