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會遇到孩子在學校里,因為高矮胖瘦啦,成績不好啦,不愛說話啦等等,在大人眼里匪夷所思的原因被別的小朋友嘲笑,起綽號,甚至集體圍攻。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小孩子的生活圈子相對狹小,有太多他們沒有接觸過沒見過的所謂“異類”。對這些不同的事物不知道該怎樣看待,難免就以異樣的眼光視之,比較調皮愛作妖的孩子就會以取笑打擊起綽號這樣的行為,來對待自己看不慣的小朋友了。
作為家長的你,遇到這種事情是怎樣處理的呢?
最近,有個家長的小孩就在學校遭到了其他同學的嘲笑。我們來看看她是怎樣處理的。
小明:媽媽,今天我把同學小黑打了。
媽媽:哦,是嗎?發生什么事了?值得你出手?
小明:中午吃飯時,小黑一坐下來就大聲喊:“小明的爸爸媽媽離婚了!你們知道嗎?”我太生氣了,沖過去就打了他一拳,周圍的同學都說打得好,說他嘴欠該打。有的同學還指責小黑,你怎么能這樣呢,怎么就把小明的秘密說出來了?太過分了!還有同學說,小黑你這不是自己找打嗎?(現在的孩子比我們小時候強多了,是非分明)
媽媽:那小黑告訴老師你打了他嗎?
小明:他怎么敢?他自己錯在先,就算他告訴老師,老師也是說你活該啦。
媽媽:嗯,是他腦子抽抽,做的不對。不過爸媽分開這事也不算什么秘密的事,讓人知道也沒什么。你生氣是因為他不應該在大庭廣眾這么嚷嚷,這讓你覺得不被尊重,是吧?
小明:是的。
媽媽:現在說出來是不是好多了?你還生氣嗎?
小明:不生氣了。
對話就這么結束了,家長后面也在班級群里說了這個事,告知小黑的家長和其他同學家長知道這回事,希望今后不要再有孩子拿這事取笑小明。這件事就處理完畢了。
大家覺得這個家長處理的怎么樣?很明智,對不對?當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時候,我們能這樣冷靜嗎?
當孩子回家向你訴說委屈時,你是什么樣的態度呢?你是耐心的?還是一聽到孩子打人就像引爆了炸藥桶一樣,火冒三丈,如果是這樣孩子以后遇到什么都不會給你講了。他無論遇到啥事都會自己消化或者找同學幫忙,孩子年紀小,同學自然也見識有限,這樣很容易把小事弄成錯事壞事。
聽孩子訴說時,我們的態度很影響孩子對嘲笑的看法。你覺得這是件很大的事,孩子就會很緊張,覺得天要塌了;你覺得這是件稀松平常的小事,孩子就能云淡風輕的看待它。根據事情的大小,盡量不給孩子幫忙,讓孩子養成能處理的都自己處理的好習慣。你也不能幫到老不是?
當你告訴孩子這是她可以自己解決的事,孩子就接收到兩個信號,一是這事沒什么大不了,二是感受到你的信任感。在面對和解決這個事的過程中,還捎帶提升了自信心。
所以,無論孩子發生任何事,作為家長你只能協助和引導,需要面對的人是孩子。還是那句老話,不需要讓孩子生活在真空中,只要是他這個年齡段能接受的現實,哪怕不美好,也讓他自己去面對。父母能幫助孩子的是盡量淡化消除嘲笑帶來的傷害。
再來一個優秀家長的栗子
小紅放學回家:媽媽,我太胖了,是不是?同學們都叫我小胖豬。同桌都不愿意跟我坐了,我好難過,嗚嗚嗚
媽媽:恭喜你,寶貝,你遇到了人生第一個大挑戰!
孩子疑惑的表情。
媽媽:被取笑的事,很平常,人人都會遇到。媽媽這么大人了,上班還被取笑呢,比如被取笑工作做的不夠好,還有臉上有顆大黑痣啦。
小紅:那你怎么辦呢?
媽媽:還記得我們看過的繪本,不怕被嘲笑嗎?里面的猴子是什么做的呢,別人說我什么,如果是真的,我就承認就好了。他們笑我工作不夠好,我就承認,努力去做好就是了。笑我臉上有個大黑痣,我也承認,是啊,你覺得不好看,我覺得挺特別呀,你一下子就認出我來了是不。當你自己承認并勇于自嘲的時候,別人就會覺得沒趣,沒意思了。就不再拿你取笑了。如果還是有人取笑,你不理他就是了。因為胖不胖,好不好看這些評價標準在于自己,不在于他人。不管別人說什么,只要你不往心里去,就傷害不到你,是吧。你仔細看看,誰沒有缺點,對吧。小事一樁。
這樣處理也很好,對不對。
我們要傳遞給孩子這樣的價值觀—每個人都有缺點,這是正常的,沒什么大不了。重要的是怎樣看待它和需不需要改正的問題。就像馬云那么丑,他一直很自信,我們可以看到他未成功以前的視頻,也是自信滿滿的每一刻,為什么呢,就是因為他搞清楚了這個丑是難以改變的,也不算什么大缺點,世上本來也沒有完美,沒必要把丑看成啥大事,做自己就好了。
在詩詞大會上,面對一個手腳不方便的女孩的時候,董卿說: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完整,只不過有些是看得見的殘缺,有些是看不見的,用樂觀、堅強,勇敢追求一顆完整的心靈和完整的精神世界,是值得欽佩的。
當孩子擁有這樣的價值觀,她就能平淡的看待外界的各種浮躁和片面的評價,對吧。
提高孩子抗壓能力,推薦兩本繪本
美國心理協會認證的《不怕被嘲笑》
線條繪本大師謝爾?希爾弗斯坦傳世經典《失落的一角》
日劇《女王的教室》也不錯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