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感悟三下鄉,青春筑夢行#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表過
走進魯土司
2017年8月,我們乘車從紅古窯街出發來到了永登縣城,在這里我們見到了等候已久的永登縣文化館的張寧中館長,在張館長的帶領下我們來到大通河畔的連城古鎮見到了期待的魯土司衙門。
文化館的工作人員湯學玲告訴我們,魯土司衙門是全國現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土司建筑群,見證了魯土司這個家族五百多年由盛而衰的歷程。魯土司是西北影響最大的土司,從一世土司脫歡投明代民國二十一年被廢,歷經十九代,五百六十多年。來到魯土司衙門,首先傳入演練等的是一座氣勢恢宏的牌樓,上面寫著“時代忠誠”四個大字彰顯著魯土司曾經地位的顯赫。穿過牌樓是六扇門,兩側蹲坐著兩只威武的石獅,雙眼炯炯,毛發清晰可辨,大張的血口訴說著魯土司家族威望之盛,權柄之重,透露出曾經魯土司在連城地區的巨大影響。走進六扇門迎面看到的便是魯土司衙門五個大字,跨過儀門便是大堂,是魯土司處理公務的地方,大堂內的設置與電視劇當中升堂的衙門相仿,大堂中央的高臺上擺放著已長大的實木桌,后面是兩張太師椅應。在后面是仁獸麒麟在在紅日初升的水面上 ,象征著官員的仁德。往后走跨過如意門就是魯土司休息的地方了,左右分別是廂房。在深入就是提督軍門和燕喜堂。說到提督衙門就不得不提及八世土司魯光祖。魯光祖歷經嘉靖,萬歷兩朝而不倒,固官至南京大校場總理提督,統率水陸兩軍背倭。提督軍門也是反映了魯土司家族戰功顯赫,自永樂到乾隆年間,三世,四世,五世,六世,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共八代土司因軍功升任一,二品大員。由此魯土司家族也達到了輝煌鼎盛。提督軍門之后是祖先堂,里面供奉著魯土司家族世代的土司。這里我們要提一下魯土司家族清代中興的歷史。明末戰亂不斷,九世魯土司魯允昌死于亂兵,十世土司被亂兵抓走,魯土司遭遇了大衰落。但是幸而一位女人的出現才讓魯土司避免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狀況。她便是十世土司魯宏的妻子汪氏。她精心撫養魯帝心,并聯姻娶了岳升龍的妹妹,而岳升龍就是一代名將岳鐘琪之父。隨著屢次戰役的勝利魯土司終于穩定了自己的地位得以中興。最后后是后花園,里面擺放按著許多來自魯氏陵園的石像,處處透露出一派衰敗的氣象,也正如魯土司家族的命運般,最終沒有逃脫衰敗的命運。蘭州學者張國常說“;魯土司自十五世魯繼勛起,豪奢盛極而衰”。乾隆后十三世至十五世各土司只能萌祖蔭承襲指揮使,但都未獲戰功不得升遷。同時近親結婚導致魯土司智商低下,一代不如一代。1951年末代土司魯承基因不法地主罪被判處死刑,其子1975年病逝。至此連城土司直系絕嗣,,如今我們只能從遺留的建筑中才能夠依稀感受到魯土司曾經存在過。
離開了魯土司衙門,傍晚的余暉灑落在土司衙門上,講述著魯土司的曾經。一代世家大族曾經輝煌,甚至得到皇帝御賜九龍黃袍的至高待遇,然而最終還是泯滅為歷史的塵埃。歷史的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則亡。魯土司的存在違背了歷史的潮流,最終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如此的世家大族尚且如此,那么我們又當如何自處?或許只有投身于社會,服務于國家,順應歷史,我們才能成為歷史的弄潮兒吧。正所謂“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吾輩應當砥礪前行。
西安交通大學一帶一路知行計劃蘭州
田智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