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紅樓夢》解讀:第十回 金寡婦貪利權受辱 張太醫論病細窮源

《紅樓夢》這部作品,對個人而言,每次閱讀都會發現新的內容;對不同時代而言,各個時代也能解讀出不同的意義。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如同一幅精美的畫作,能夠在不同的人性空間中適應多樣的環境,給人帶來新的感悟和啟迪。

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在創作藝術作品時,創作者往往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希望作品能影響他人,或者希望小說能改變人性。一旦我們帶著這樣的預設立場,在搜集資料和觀察人性時,就會有選擇性地取舍,只選擇符合自己觀點的材料,無意間就排除了不需要的部分。只要存在預設立場,對人性的觀察就會變得狹隘。曹雪芹在創作《紅樓夢》時,并沒有這種預設立場,因此《紅樓夢》成為了 一部偉大的作品。如果作者希望這些孩子在學校里都循規蹈矩,他很可能會在寫作時過濾掉這一段故事。

有時,父權、君權、師權等各種權威都會說,因為他們想愛護你,所以不希望你知道太多。一切的愛都可能被權威當作借口。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愛呢?給對方最大的思考和選擇的自由才是真正的愛。

《紅樓夢》在現代仍然具有巨大影響力,因為它體現了寬廣意義上的愛。作者筆下的人性是復雜的,有時會墮落,有時會被各種無法控制的欲望所驅使。面對這種復雜性,他認為向下墮落的人性與追求向上的人性是相互的,必須全面描繪,在閱讀《紅樓夢》時能夠做出自己的取舍。許多人反復閱讀《紅樓夢》,因為它能啟發人生、促進成長,作者卻從未以權威的姿態告訴我們該如何生活。

我們可以將讀者分為兩部分:

第一種讀者認為,讀完一本書后自己就能變得更好。如果屬于這種類型,他們會選擇一本讀完后覺得自己變好的書,但這樣的書絕不是文學作品。文學作品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那些所謂的格言或道德教訓類的書籍,如《菜根譚》,也許對你有幫助,但它們在人性的思考上,無法達到文學作品的深度。我認為這樣的讀者是比較簡單的讀者。

第二種讀者相信,人類對人性的探索和思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在閱讀中,你會發現人性的復雜,同時也會明白成長并非易事。

你可以選擇成為第一種讀者,也可以選擇成為第二種讀者。如果你是第二種讀者,在讀完《紅樓夢》第九回后,你會開始思考:如果你面臨這樣的課堂,如果你是老師,你會如何處理?你會如何與這些孩子相處?你可能會大聲訓斥他們,批評他們不守規矩。但這也可能是一個機會,讓你了解學生在你不在時的表現。這其中存在一種互動關系。

在第九回中,我最同情的人是賈政,因為他完全失去了與下一代溝通的可能性。他不僅無法與自己的孩子寶玉溝通,也無法與仆人李貴溝通。每次他罵李貴,李貴就跪下磕頭。這種威權關系本質上是可悲的。

在讀《紅樓夢》時,我常提醒自己,小說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是我內心的一部分,我身上既有賈政的影子,也有賈瑞的影子。我并不是在外部觀察這些人物,或者贊美、批判他們。優秀的文學作品會讓你感覺每一個人物都是你自己的一部分,讓你思考如何調整自己性格中的這些部分。我曾經也會有幾天,像賈政一樣,總想訓斥小孩。

有一天讀了《紅樓夢》,恍然大悟,自己怎么變成了賈政?從那以后,我開始有所改變。優秀的文學作品能給讀者帶來這樣的提醒。因此,我認為閱讀文學作品并不一定要認同最美好、最理想的角色,有時候更重要的是發現自己是否也有賈政或薛蟠的一面。

我覺得這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你會發現自己身上充滿了人性的弱點,而人性本來就是有弱點的。這部小說的精彩之處在于它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廣闊。作者以精彩的筆觸描寫了青少年打架的過程,讓你意識到這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如果《紅樓夢》真的是曹雪芹一生的重要回憶,我相信學校里打架這件事在他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晚年回顧自己一生的故事時,他選擇了這件事情來寫,以幫助讀者理解復雜的人性。我希望能與大家探討,如何將自己慢慢融入《紅樓夢》中,真正理解人性并從中獲得成長。

我們可能是香憐、玉愛,在成長過程中受過寵愛,扮演過那個角色;也可能是秦鐘,有一個人特別疼愛你,你也會在他面前撒嬌;或者是金榮,曾經被疼愛過,但現在不再受到寵愛,心里感到不滿,總是挑別人的毛病。人性是多面的,并不存在絕對的好壞之分。我讀《紅樓夢》時,真的不敢輕易評價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金榮就是金榮,秦鐘就是秦鐘。

金寡婦的窩氣和心酸

金榮是一個寡婦的孩子,他和母親寄居在賈家,沒有靠山,也沒有勢力。因為被迫給寶玉、秦鐘磕頭道歉,他心里非常不滿。本來想整別人,結果卻把自己陷進去。回家后,他告訴母親想要報復。

金寡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角色,雖然在整部小說中并不重要,可能只出現一次,但她的形象卻非常真實,就像我們身邊的鄰居。作者將這些小人物描寫得極其生動,他們努力生活的生命力量讓人感動。

金寡婦一直勸兒子不要再鬧事了,她說:“你回到家里我怎么養你?至少在那邊讀書還有錢拿,還有人疼你,每天還能帶點菜和肉回來。”這個母親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告訴孩子生活的艱難。

她失去了丈夫,所以她對孩子的這些話格外讓人心酸。表面上看是小孩子們在鬧騰,背后卻隱藏著一個家庭的艱辛和一個寡婦的委屈。作者用心良苦,如果只關注學堂里打架的“孽子”,小說絕不會如此豐富。現在,作者轉而描寫金榮的媽媽。或許有人會覺得第九回給青少年樹立了不好的榜樣,展示了孩子們在學校里的粗話和打架,但不要忘記,《紅樓夢》的重點是這些孩子背后的故事。

金榮回到家覺得委屈,向媽媽抱怨,但金寡婦并不像一般的母親那樣,孩子被欺負了就去找人理論。她清楚對方是寶玉,只能委曲求全。作者在描寫這些在大家族權勢下討生活的人時,充滿了佛性和悲憫。他們的委屈和辛酸被描繪得淋漓盡致。作者描寫黛玉和寶釵的美固然出色,但我更佩服他筆下的金寡婦這些人物。一個出身公子哥的曹雪芹,竟然能寫出這樣真實動人的小人物,實在令人敬佩。

文學中的人性救贖之路

“話說金榮因人多勢眾,又被賈瑞逼迫賠禮道歉,給秦鐘磕了頭,寶玉才停止吵鬧。”金榮心中百般不情愿,男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受到這種侮辱,實在是痛苦不堪。大家散學后,金榮回到家中,越想越氣,說:“秦鐘這奴才,是賈蓉的小舅子,又不是賈家的子孫,來附學讀書,也不過和我一樣。他仗著寶玉和他好,就目中無人。”

他被欺負了,他覺得如果欺負他的人是寶玉也就罷了,可是秦鐘算什么,不過跟他一樣是外姓來寄讀的,也不過是寶玉包養的男孩子,還不做正經事。此時金榮批判起秦鐘來,振振有詞。

作者在不斷轉換角色,用心的讀者讀到這里,可能會產生一種奇怪的警惕,真的像《圣經》里說的,你只看到別人眼中的刺,卻看不到自己眼中的良木。金榮心想:“他既然這樣,就該行些正經事,人也沒什么可說的。他平日和寶玉鬼鬼祟祟的,只當大家都是瞎子,看不見。今天他又勾搭人,偏偏撞在我眼前。真鬧出事來,我還怕什么不成?

金榮批判秦鐘和寶玉的曖昧關系,卻完全忘了自己和薛蟠的關系。這里作者對人性的觀察、理解和呈現都非常有趣。金榮越想越覺得自己有理,心想如果真的鬧起來,他也可以揭露這些難堪的事情。

金榮的母親嫁入金家,賈璜娶的大奶奶金氏是金榮的姑媽。金寡婦聽他抱怨了半天,說道:“你又為什么要爭這口閑氣?我好不容易托你姑媽,她千方百計地在西府里璉二奶奶面前說了好話,你才有了這個念書的機會。”

她先責罵兒子,說他在學校里受了委屈,還要和別人計較。然后提醒金榮,這個讀書的機會是她拜托了他姑媽賈璜的太太,賈璜的太太又去拜托璉二奶奶王熙鳳才得來的。“如果不是仗著別人,咱們家還有能力請得起先生嗎?況且在別人學里,茶飯也是現成的,這兩年你在那兒念書,家里也省了不少開銷。”

她覺得孩子不懂事,繼續提醒他說:“省下來的錢,你又用來買鮮亮的衣服。再者,不是因為你在那兒念書,你怎么會認識薛大爺呢?”家里明明很窮,但金榮卻愛打扮。更有趣的是,金榮在罵寶玉和秦鐘鬼鬼祟祟時,完全忘了自己這些年是薛蟠的相好。

他們家境低微,正因為有機會到這樣的學校讀書,才可能結識富貴人家的子弟。母親并不追究兒子和薛蟠的關系,她覺得這很好,因為兒子認識了有錢人,而這個有錢人常常送他東西。這些話透露出單親家庭的貧困和辛苦。她真誠地對兒子說:“如果不是因為讀書,你怎么會有機會認識薛大爺?那薛大爺一年不給不給,這兩年也幫了我們七八十兩銀子。”劉姥姥的二十兩銀子回去就能做小生意,而薛蟠一出手就是七八十兩銀子,對于這樣一個貧困家庭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

第九回中,作者對襲人和賈政的描繪,展現了其非凡的文學功力,而在這一段,通過金寡婦的描寫,我們看到了一個極其卑微家庭求生存的艱難。作者沒有因為金寡婦以后不再出場就草草了事,而是透過她展現了佛眼般的慈悲。

說實話,做到這一點非常難,文學作品里能看到這種佛性的極為罕見。西方讀者理解作者的深意并不容易,因為他有一個博大的文學觀,能全面照顧到人性的各個方面。在他的世界里,最終沒有貴賤貧富美丑之分,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他的世界里的平等是真正的平等。

我常常嘗試用文學來救贖自己。在職場中,一些同事喜歡做小動作來整人,當我被整得痛苦不堪時,心里難免會恨這樣的人。后來我意識到不應該去恨一個人,于是回到家里嘗試用寫小說的方式來描寫他。在寫的過程中,我開始思考,他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要去害人,為什么要做小動作。寫完后,我多少對他有了理解,能從他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了。好的文學不是去謾罵一個人,而是努力找到他之所以成為這樣的原因。

鬧學堂落下帷幕

在曹雪芹的生命中,假如這些故事是真的,那么金寡婦和金榮是與他對立的人。金榮是賈寶玉非常討厭的人,他怎么會關心金榮的母親呢?

在晚年寫小說時,曹雪芹在一生的回憶中竟然也描寫了金榮和金寡婦。這種大慈悲是常人難以理解的。金寡婦對兒子說:“你如今要是鬧出了這學房,再找這么一個地方,比登天還難呢!”金榮每天穿得漂漂亮亮去讀書,他真以為自己是個大爺了,只有媽媽知道其中的艱難。她務實地說:“你給我老老實實地待著,睡你的覺去,別再惹事了!”

“于是,金榮忍氣吞聲,不久便去睡了。次日,他照常上學去了。這一段學堂的故事就此結束。”

金寡婦覺得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與權大勢大的賈家爭斗,但她還是忍不住向金榮的姑媽提了一下。賈璜的太太一聽完便生氣了,認為怎么能這樣欺負金榮,這個秦鐘不過是秦可卿的弟弟,她決定去理論。作者在交代完學堂的爭執后,巧妙地引出了另一件事,就是秦可卿生病了。

起承轉合信手拈來

小說至此再次回到主線。秦可卿是十二金釵之一,她的死在小說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講完打架鬧學堂、秦鐘和金榮的這些故事后,情節又回到主要線索,就是秦可卿生病。

《紅樓夢》的結構非常復雜,用西方文學理論來分析總有些隔靴搔癢,因為它的結構并不完全符合西方小說的理論。它既有意識流的成分,也融入了傳統中國章回小說的古典寫法,脈絡分明,能夠離開主線描寫細節,又能巧妙地將細節回歸到主線。

賈璜太太發現孩子被欺負,決定找個人理論。她選了賈珍太太尤氏,因為尤氏是秦可卿的岳母。可是她到了后,并未開口,尤氏就說:“我家那位最近生病,還有她弟弟在學校打架的事情傳到了她耳朵。” 秦可卿是個很有主見的人,覺得她弟弟在學校鬧出這種事,對她的面子很不利,讓她病得更重了。尤氏開始責罵:“不知是誰挑唆的,大概就是金榮吧。” 這樣一來,賈璜太太什么也不敢說了。

《紅樓夢》的結構復雜,脈絡紛繁,不容易把握。無論如何分析這部小說,都很難用一個框架來概括,因為它像絲棉一樣,上面滿是花紋,但其中的經緯線卻清晰有序。

《紅樓夢》并非單靠大學文學系的課程就能完全掌握,它蘊含的是人事脈絡,源于作者對每個人物的深切關懷,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秩序系統。

僅從文學理論的角度去解讀這部小說,很難真正領略到它的精妙之處。我始終認為,我們需要在文學和人事之間自由穿梭。這也是為什么我對用論文的方式解讀《紅樓夢》感到遺憾,因為這樣往往忽略了小說中最動人心弦的人性部分。

《紅樓夢》被歸類為古典文學,所有古典文學的研究都有預設。我常常思考,為什么很少有人寫論文討論第九回?大概是因為它不符合傳統的古典標準。許多人研究《紅樓夢》里的詩詞,因為這些符合古典文學的預設。這種預設可能限制了我們解讀《紅樓夢》的角度。我認為《紅樓夢》不僅是古典文學,它比許多現代文學更具現代性。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應該關注它的結構和敘事技巧,才能更好地理解這部偉大的作品。

金榮再不服氣,終究也要回到學堂,這一段就此結束。接下來,作者將轉向金榮的姑媽。環環相扣,銜接自然得讓人難以察覺,上一個短篇的結尾,正是下一個短篇的開端。

穿針引線的“璜大奶奶”

因天氣晴朗,家中無事,賈璜太太便帶了一個婆子,坐上車,到處走走,順便探望金寡婦和她的侄子。兩個女人開始閑聊,金榮的母親心中有氣,偏偏提起了昨日賈家學里發生的事情,把金榮在學校打架的事從頭到尾講了一遍。

璜大奶奶一聽,怒火中燒。貧賤之人本就心存不平,稍有委屈,怒火便易于爆發。從人性的角度來看,璜大奶奶如果不生氣,反而不合常理。她聽后怒不可遏,決定去好好理論一番,但最終卻一句話沒說就回來了。

璜大奶奶這個角色,從最初的憤怒,到最終的沉默,情緒變化自然。如果一開始她就不生氣,這個角色便顯得虛假。自家人受欺負,她平時在王熙鳳面前盡力奉承的委屈全部爆發。從心理學角度看,她的憤怒不僅僅源于這件事,還有長期積累的情緒。一貫看人臉色、借錢的屈辱終于壓垮她,她決心要去理論一番。

璜大奶奶憤憤說道:“這秦鐘小崽子是賈門親戚,難道榮兒就不是賈門的親戚了?”她開始比較,兩個都不姓賈,只是姻親而已。“人別太勢利了,況且他們做的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就連寶玉,也不至于被牽連到這種地步。等我去東府,見見我們珍大奶奶,再找秦鐘的姐姐說說,讓她評評這個理。”此時的璜大奶奶,理直氣壯,盛氣凌人。

金榮的媽媽聽了,嚇得不知所措,連忙說道:“這都是我嘴快。”她本不想提,結果一不小心說出來了,發現惹了禍。她擔心璜大奶奶去計較,這樣他們在賈家恐怕就無法安身了。她害怕惹事,明白自己就像雞蛋碰石頭,根本無力與人爭執。她急忙說:“倘若鬧起來,我們怎么在那兒立足?不僅請不起先生,反而要在他身上多花不少錢呢。”

璜大奶奶聽了,氣沖沖地說:“哪里管得了那么多,你等我去說說,看是個什么結果!”她正在氣頭上,一個人生氣時往往不顧一切,不開心了就一定要去理論。她也不聽金榮媽媽的勸阻,一邊讓婆子準備好車子,一邊坐上車直奔寧府而去。

這段描寫頗具趣味,起初璜大奶奶氣得要拍桌子罵人,可最后卻連一聲都沒吭就走了。人性的兩面性在這里展露無遺。這種兩面性人人皆有,看到別人身上時,你可能會不屑一顧,但若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會生出悲憫之情。因為人終究是人,無論有多大的氣,在權勢不如人的時候也無可奈何。一件小事就能如此細膩地展現人性,實在令人深思。

角色變化中的人性探討

她“到了寧府,進了車門,到了東邊小角門前下了車,進去見了賈珍的妻尤氏。也未敢氣高,殷殷勤勤敘過寒溫”。很奇怪,她進了那個門后就變了,去的時候氣憤得很,可是一進去就不敢講話了,只說些家常話。是不是大戶人家的門口有一種氣場,或者是那石獅子已經把人震懾住了呢?

作者在這些細節上的著墨,若不細細琢磨,難以體察其中的微妙變化。前面金寡婦怎么攔她都無效,可是一進寧府,氣焰全消。為什么會這樣呢?分析起來,在金寡婦面前,她必須那樣表現。為什么?因為她要讓金寡婦知道,她在賈家不是普通人,而是有頭有臉的。

一到寧府,她立刻意識到自己真的微不足道。這種兩面性的描寫非常精彩,讓人感嘆人性的復雜與有趣,但千萬不要因此而鄙視任何人。

我并不覺得這個璜大奶奶可笑或可悲,反而感受到人性的脆弱。她一方面要讓自己的寡嫂覺得她在賈家有權有勢,能保護金榮;但到了寧府,她的角色立刻發生了變化。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果我們能抽身觀察自己扮演的角色,就會變得寬容,不會將角色固定化。角色轉換本身是人性中非常有趣的地方。

了結《紅樓夢》中的這些細節,你對人性的理解將會大為改觀,最終你會發現《紅樓夢》每天都值得一讀。無論是外出與人交談,回家面對借錢的請求,或是自己遇到困難需要求助,都像是在演繹《紅樓夢》,你隨時在扮演不同的角色。

她聊了一些閑話,才問道:“今日怎么不見蓉大奶奶?”她原本是要找秦可卿理論的,可聊了半天才突然想起要問,怎么沒見到蓉大奶奶。其實她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明明是來理論的,至少得問上一問。但說這話時,她卻完全沒了怒氣。

賈珍的妻子尤氏回答:“這段日子,她也不知怎么了,經期已經兩個多月沒來。請大夫看過,說并不是喜脈。最近幾天,到了下午就懶得動,話也懶得說,眼神還發昏。”在古代,婦女的病癥多與經期有關,經期不準是身體不調的表現。如果是懷孕,經期也會停,但似乎又沒有懷孕的跡象。

過去的禮節十分嚴格,媳婦每天都要向婆婆請安。古代的婆婆通常都很兇悍,但尤氏卻是個溫柔到幾乎沒有個性的婆婆。她非常疼愛秦可卿,對她說:“你不必拘泥于禮節,早晚不必照例上來。”她不要求秦可卿每天請安伺候她吃飯,而是讓她好好養病。“如果長輩們怪罪你,我替你解釋。”

在過去的權威社會里,這樣的寬容難能可貴。尤氏還說:“我連蓉哥都囑咐了,‘你不許讓她累著,不許惹她生氣,讓她靜靜養病。她想吃什么,就到我這里取。如果我這里沒有,就去找璉二嬸子。要是她有什么好歹,再找一個像她這樣模樣好、性情好的人,打著燈籠也找不到。”

可以看到,府里上下的人都疼愛秦可卿,人人都喜歡她,寶玉暗戀她,她的公公也喜歡她。然而,她卻是個薄命的女子。作者真正的目的是寫賈璜太太來告狀,但尤氏在這里講述秦可卿的病情和她對秦可卿的疼愛,使得賈璜太太看到婆婆如此夸獎秦可卿后,反而無法開口告狀了。

尤氏說:“他這為人行事,哪個親戚,哪個一家的長輩不喜歡他?所以我這幾天心煩意亂,焦慮得很。”她不僅點出了秦可卿的人緣好,也表明了自己對她病情的擔憂。然后,她轉向正題:“偏偏今天早晨他弟弟來看她,不懂事的小孩子,看到姐姐身體不爽快,有事也不該告訴她。別說是這么點小事,就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也不該向她訴苦。”

不止金榮覺得委屈回家告狀,秦鐘也覺得委屈,回來告訴姐姐。《紅樓夢》常常在無意間透露關鍵信息,這里我們得知尤氏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我們可以猜想,尤氏也許早就知道賈璜太太來意,于是先發制人,用話堵住她。尤氏這么一說,璜大奶奶反而無話可說。秦可卿病得這么重,即使有事也不該講,更何況這只是芝麻綠豆的小事,這實際上是在暗罵璜大奶奶。這段情節展現了作者委婉細膩的表達。

“誰知道他們昨兒在學里打架,不知哪里來了個附學的孩子,欺負了他。那些不干不凈的話,全告訴了他姐姐。”這附學來的孩子當然是金榮,但尤氏覺得這種小孩子的事根本不值得提及他的名字。實際上,秦鐘也是附學的,但對尤氏來說,那不知從哪兒來的附學孩子就像野狗一樣,這里體現了權勢的差異。

尤氏繼續說道:“嬸子,你是知道那媳婦的:雖然見了人有說有笑,會辦事兒,但她心思細膩,心又重,聽到什么話都要琢磨三五天才罷休。”秦可卿自尊心強,因家境不好,嫁入豪門后做人小心謹慎,處處要強。這番話由婆婆說出,顯示婆婆對她的全面了解。秦可卿的病情是必然的,心思太重,她的病因正是思慮過度。

“今兒聽見有人欺負了他兄弟,她又氣又惱。惱的是那群混賬、狐朋狗友們搬弄是非、挑撥離間;氣的是他兄弟不學好,不專心讀書。”賈璜太太聽到這里,真的不敢再說話了。尤氏看似對具體情況一無所知,但她的言語中卻狠狠地斥責了那些人,說的“混賬的狐朋狗友”顯然指的是金榮。

“她聽了這事,今天索性連早飯都沒吃。我聽說后,趕緊到她那邊安慰了她一會兒,又勸了她兄弟一番。我讓她兄弟去找寶玉,這才看著她喝了半盞燕窩湯,我才過來的。”通常都是媳婦照顧婆婆,但這個婆婆卻親自去喂她吃半碗燕窩湯。璜大奶奶本來是來告狀的,希望尤氏能為自己撐腰,現在看到她們婆媳感情這么好,知道根本沒戲了。

尤氏又對璜大奶奶說:“嬸子,你說我心焦不心焦?更何況如今也沒有好大夫,我為她這病,心里就像被針扎一樣。你們知道有什么好大夫嗎?”賈珍太太說了一大段話,把璜大奶奶原本要告狀的話全堵回去了。金氏聽了這一番話,早已把方才在她嫂子家里那股要向秦氏理論的盛氣,嚇得丟在爪洼國了。

秦可卿身體抱恙

聽見尤氏問她知不知道有好醫生,她連忙答道:“我們這么聽著,確實沒聽說有好大夫。如今聽大奶奶這個狀況,說不定還是喜呢!”她在奉承,明明是病,而且尤氏已經說過醫生確認不是喜脈,但她還是想安慰尤氏,希望把一個焦慮的事變成開心的事。她又說:“嫂子可別讓人亂治。如果認錯了,那可了不得。”尤氏回應道:“可不是呢。”

正說話間,賈珍從外面進來,見到金氏,便向尤氏問道:“這不是璜大奶奶么?”金氏上前給賈珍請了安。賈珍對尤氏說道:“讓這位妹子吃飯去!”他態度客氣,沒有半點看不起她的意思。寧府和榮府雖然權大勢大,但對依靠他們生活的人禮數非常周到。賈珍說完話,就走進屋里去了。

金氏此來,原本是要向秦氏提起秦鐘欺負她侄兒的事,聽見秦氏有病,不但不能說,甚至也不敢提了。再加上賈珍、尤氏待她十分客氣,她也就反轉怒氣為喜悅。她給自己找了個臺階下,心想人家對我這么好,沒必要為了這點小事吵架。璜大奶奶從剛才在金寡婦面前的角色,到現在在賈珍和尤氏面前的角色,判若兩人。這種狀況讓人看到了人性中極其微妙的一面。

賈珍等到客人走了,就問太太:“今天這個賈璜太太來有什么事嗎?”尤氏回答:“她沒說什么,只是進來的時候臉上好像有點惱怒的樣子。聊了一會兒,提起了媳婦的病,她倒漸漸平靜了。”這段就此結束,因為他們根本不認為賈璜太太有多重要,關注的還是媳婦的病情,小說也即將回到主要情節上。

“現在還是要緊給媳婦找個好大夫來看看病。”尤氏真心關心兒媳婦的病情,因為寧國府的許多事情都是她在打理,婆婆很依賴她。秦可卿去世后,我們才知道原來寧國府的事務大多是由秦可卿管理的。她不僅貌美、性情好,而且非常能干,與王熙鳳的外露強勢不同,秦可卿溫柔可人,連婆婆都覺得她是難得的好媳婦,必須好好找個大夫給她看看病。

賈珍當然也非常疼愛秦可卿。“淫喪天香樓”這個版本發現后,我們知道賈珍曾逼奸秦可卿,所以他在秦可卿死亡前后的表現比所有人都熱情。一方面,他確實愛這個媳婦,這種愛已經超越了公公對媳婦的愛,因為他曾染指過她;另一方面,他需要掩蓋自己逼死秦可卿的事實,所以在喪禮上他哭得比任何人都要悲痛。

賈珍說道:“這孩子也糊涂,何必頻繁更換衣裳,倘若著了涼,更加重病情,那換了的衣裳再好又有什么用,孩子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即使每天換一套新的,也不值什么。”然后他又說:“我正要告訴你,方才馮紫英來看我,見我有些抑郁,便問我怎么了。

我告訴他,媳婦忽然身體不適,因為沒有找到好太醫,無法確定是喜是病,也不知是否有妨,所以我這兩天心里非常著急。馮紫英提到他有一個幼時從學的先生,姓張名友士,學問淵博,且精通醫理,能斷人生死。”

獨具一格的文學經歷

《紅樓夢》里人物繁多,我們常常希望能理清小說中所有人物的脈絡。有人曾繪制過《紅樓夢》人物關系圖,但仍難以全面說明各人物間的關系。因為這些關系非常復雜,不僅僅是血緣和倫理,還有許多其他錯綜復雜的聯系。比如秦鐘和寶玉的關系,大多數人關注的是倫理關系,但更復雜的其實是他們之間的人際交往。

建議大家用讀短篇小說的方式去看待《紅樓夢》的某些情節。比如,寶玉要去讀書,這可以看作一個完整的短篇;寶玉讀書時與班級里的同學打架,又是一個完整的短篇;璜大奶奶去告狀,牽出賈珍太太尤氏,這是另一個短篇;賈珍夫妻提到要找醫生來給秦可卿看病,又是一個短篇。每一章、每一回都可以獨立成篇,然后這些獨立的故事共同構建起一部宏大的長篇小說。這樣的結構形式,恐怕沒有比“章回”這種稱呼更為適合的了。

中國小說的結構實際上就是章回。將“章回”這個概念翻譯成西方語言確實非常困難,因為它并不是簡單的“chapter”的意思。西方文學中的章節,如第一章、第二章,是連貫的,而中國小說中的“章”與“回”卻有獨立性。

每一章、每一回都有一個獨立的標題,例如“金寡婦貪利權受辱”,這講的是金寡婦的故事,可以獨立出來。看病的那一段也能獨立成篇,所以整部小說包含了許多細小的主題。這有點像傳統的戲劇,一折一折地表演。

《紅樓夢》保留了傳唱文學和說書的體例。如今,大部分藝術理論受到了西方的影響,我們在套用這些理論時,往往會忽略原有的理論。為什么不用章回體來分析它呢?就像中國傳統繪畫的長卷,無法用西方繪畫的空間理論來解釋。《紅樓夢》提供給我們的經驗是獨一無二的,若強行將其切割并套用西方文學理論,可能會遺漏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十七世紀中國的百科全書式著作

東方的切脈與西醫的診脈有著本質的不同。西醫通常把手放在手腕的動脈上,測量脈搏的跳動次數;而中醫的切脈則更加復雜和精細。中醫在診脈時,會用三個手指。中指放在“關”位,主要診察肝臟的問題;無名指按在“寸”位,負責聽診心臟的狀況;食指則放在“尺”位,用來診察腎臟的部分。好的中醫在切脈時,手指并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三個手指不斷地輕重互動,通過這種方式來探測身體不同部位的健康狀況。這種方法細致入微,體現了中醫診斷的獨特之處。

在切脈時,中醫會先探左手,再探右手。右手的寸關尺對應的是命門、肺臟和脾胃。現代已經有人用科學的方法整理中醫理論,發現其背后有相當嚴密的科學體系。如果我們用西醫的框架來解釋中醫,很可能會破壞其原有的系統。中醫有其獨特的優點和缺點,其中一個優點就是能夠發現人體內部的平衡和互動。

在探脈時,中醫不僅僅關注某個特定器官的問題,例如如果發現肝炎,中醫不會只治療肝臟。他們會考慮肝臟(木)與腎臟(水)之間的關系,必須一起調養才能達到整體的平衡。中醫通過這種整體觀念和互動關系的考量,展現了其獨特而細致的診療方法。

許多醫學界人士在探索將不同醫學理論結合,以尋求更廣闊的視野。我認為文學也是如此。《紅樓夢》這樣一部經典小說在選世界一百部文學名著時竟然榜上無名,這確實令人啼笑皆非。這是因為西方有一個固有的框架,大家習慣于將所有事物都套入其中,導致他們無法理解這個框架之外的東西。

在我們自己的文學和醫藥傳統中,或許我們能慢慢找回自信。比如,當你看到張太醫在探脈時,你會發現他清清楚楚地體現了在未接觸西方醫學之前,中國傳統醫學的探脈系統。

曾經有一段時間,中醫暴露出來的都是缺點。“五四”時期的魯迅最痛恨的就是中醫,他認為父親就是死在中醫手中,因此后來去日本仙臺學西醫。孫中山在肝病嚴重時,盡管很多人勸他去看中醫,但他堅決不肯,因為他相信西醫的系統。

人們因為傳統中存在許多弊病,認為這個傳統完全不可取,應該全部改成德先生(即民主)和賽先生(即科學)。然而,現在我們已經吸收了西方的東西,再把中國傳統中好的部分融進來,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互補方式。

在談《紅樓夢》時,我們會發現它帶給我們許多關于宇宙、自然和醫藥的知識體系。書中曾提到與醫藥相關的薛寶釵的冷香丸,這涉及到節氣和許多花,以及不同節氣里的水。它的一個核心觀念是調養。

調養認為人的身體是一個小宇宙,正如整個大宇宙需要風調雨順,人的身體也是如此。肺主金,肝主木,心主火,脾胃主土,腎主水,這實際上就是五行,并且它們之間有互動關系。中醫對于人體的理解,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將人體視為一個大循環系統,從整體上進行兼顧和調理。

通過閱讀《紅樓夢》,我們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傳統的許多系統。書中涉及命理、藥理、音樂、繪畫等各個領域的記述,宛如一部百科全書,將整個十七世紀中國各個方面的形態盡收其中。

聘請名醫為秦可卿診病

馮紫英是賈家的好朋友,也是世襲將軍。他看到賈珍臉色不好,就問家里發生了什么事。賈珍說兒媳婦生病了。馮紫英便推薦了一位叫張友士的太醫,說他醫理精通,且能斷人生死。今年張友士剛好來京城為兒子捐官,暫住在馮家。

清朝有些官職可以通過捐資獲得,這是國家規定的,不是私下授受。民間有錢人向國家捐資,可以增加國庫收入,然后獲得一個掛名的閑職。過去,名醫非常搶手,很多人爭相邀請他們住在自己家里。這次張友士來京城,就住在馮紫英家里。

我想曹雪芹一定對中醫很有興趣,因此他能在書中寫出一個醫生的醫理,包含如此多的細節。寫到秦可卿的病情時,他真的像一個名醫一樣,能夠詳細地探脈和診病。這個張友士住在馮紫英家,馮紫英便說,這么看來,賈珍的兒媳婦秦可卿的病“在他手里除災,亦未可知”。

賈珍聽后,立刻派人拿著名帖去請張友士到家里。賈珍作為官員,特意下名帖,這是非常高級的禮節。他對尤氏說:“我已經派人拿我的名帖去請了。今天如果天晚了不能來,明天一定會來。”馮紫英立即回家去求這位太醫,說這是我的好朋友,務必要去瞧一瞧。

夫妻倆談論著兒媳的病情,尤氏聽了之后心中很是高興,覺得總算找到了一個有希望的醫生。她隨后對賈珍說:“后天就是太爺的壽日,我們該怎么安排呢?”

賈珍說道:“我剛才去給太爺請安,并邀請他回家接受全家人的祝壽禮。”賈珍的父親大部分時間都住在道觀里修行,因此賈珍詢問他生日是否要回家。壽誕對于家庭來說非常重要,子孫們都要前來磕頭祝賀。然而,他的父親卻表示:“我已經習慣了清凈,不愿意去你們那充滿是非的地方熱鬧。”他建議兒子把那些錢用來刻印幾部善書和佛經,施舍做些功德,認為這樣比接受磕頭祝賀要好很多。

《紅樓夢》第十回的主線是秦可卿的病情,但如果故事一直圍繞主線展開,會顯得單調乏味,因此需要一些旁支來豐富情節。賈珍夫婦不可能每天都愁眉苦臉地只討論兒媳的病。這些旁支就是文學的血肉,除了主線,還需要豐富的細節和插曲來填充。這段情節是旁支,與秦可卿的病無關,而是一些其他的家事。

賈敬還說道:“如果這兩天家人要來拜壽,你只需在家里好好款待他們就行了。不必給我送什么禮品,連你自己后天也不必來了。”因為賈敬是“文”字輩,“玉”字輩以下的子孫都要來給他磕頭拜壽。所以他交代說你們盡情慶祝,我就不回家了。還特別囑咐賈珍后天也不要來,“如果你心中不安,今天就來給我磕頭。如果后天你來了,又帶一大群人來熱鬧,我一定不依。”

賈敬已經明確說明了自己的生日慶祝安排。賈珍便對尤氏說,由于父親如此叮囑,所以后天自己是不敢去了。

他們開始計劃為期兩天的宴席,接著去榮國府邀請老太太、大太太、二太太和璉二嬸子來逛逛。這些老人的壽辰其實很可憐,大家不過是借著他們的名義來慶祝玩樂而已。盡管賈敬不回來,也不接受大家的磕頭,家里依然要擺酒席、演戲,還要請賈母、王夫人、邢夫人和王熙鳳等人來。有時候,這些富豪人家的喜事和生日其實只是一個借口,實際上變成了生活中的一種排場。

薛寶釵過生日,林黛玉過生日也都要請客,大家湊份子,邀請戲班子來表演。因為日子平淡無聊,平時又不知道做什么,于是借著生日的名義吃飯、賞酒,讓生活變得更加充實些。

夫妻倆正說著話,兒子賈蓉前來請安,尤氏便將上面的事情一一交代給他。然后她又說:“你父親今天聽說有一位好大夫,已經派人去請了,估計明天就會到。你到時候要把她這些日子的病癥詳細告訴他。”至此,小說又回到了秦可卿的病情上。

名醫張友士登場

賈蓉應答著離開了,正巧遇見剛從馮紫英家請張先生回來的小廝。小廝向賈蓉匯報說:“奴才剛才到了馮大爺家,拿了老爺的名帖請張先生。張先生說:‘馮大爺剛才也跟我提起過。但是我今天拜訪了一整天的客人,剛剛回到家。'”這位張醫生可能因為到處為兒子捐官,要拜訪很多人,自然也會幫人看病。

名醫探脈有一定的限度,因為他們需要調氣,必須在非常敏感、精神良好的狀態下,才能準確地探脈。張太醫特別解釋了為什么今天不能來:“他說需要調息一夜,明天一定會到府上。”他又說:“我的醫術淺薄,本不敢當此重任,但既然馮大爺和府上太爺都如此推薦,我不得不去。請您代我向太爺解釋一下,太爺的名帖我實在不敢收。”他表示會前來,但認為用名帖來請他過于隆重,禮節上他必須退還名帖。

在當時的禮儀中,名帖是非常尊貴的邀請方式。如果在今天你遞出一張名片,對方又退回給你,你可能會覺得不禮貌,但在古代,退還名帖是表示對尊重的謙遜和不敢當。

小廝對賈蓉說道:“您替我回復一下。”賈蓉原本已經準備離開,但又轉身回去,將醫生明天一定會來的消息告訴了父母。隨后,他走出去,叫來了家人來升,吩咐準備兩天的宴席。

這些都是旁支情節,接著故事又回到了主線上。次日午時,有人來報:“請來的張先生到了。”大家看到這里,就像是在讀推理小說,讀者一直想知道這個醫生到底有什么高明之處。之前安排了幾個亂七八糟的醫生,連是懷孕還是生病都分不清,現在終于來了一個名醫。

這個名醫還特意調息一夜才來,這些都是文學手法,讓讀者覺得這個醫生確實是名醫。不知不覺間,你會產生很多期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的診斷結果。

“賈珍于是請張先生進大廳坐下。奉茶過后,他才開口說道:‘昨天承蒙馮大爺告知老先生的人品學問,再加上您精通醫學,我對您敬仰不已。’”按照過去的禮節,客人一到不能馬上請看病,而是要先奉茶,等茶喝完了才敢提起正事。張先生不是專業醫生,而是一個讀書人,兼通醫理,所以見他需要通過特殊渠道。賈珍先表達了欽佩之意。

張先生回答說:“晚生粗鄙不才,見識淺薄。昨日因為馮大爺告知,大人家謙恭下士,又承您召喚,怎敢不奉命?只是毫無實學,深感汗顏。”不論年齡如何,賈珍的官位很高,所以張先生必須謙虛地說自己學識淺薄。這些客套話中包含了醫生的謙虛與自尊。

賈珍道:“先生不必過謙。請您進去看看我兒媳,希望能仰仗您的高明醫術,以釋我心中憂慮。”于是賈蓉帶著醫生進去診察。

到了賈蓉的房間,見到秦氏,張先生便問賈蓉:“這位就是尊夫人吧?”賈蓉答道:“正是。請先生坐下,讓我先講講內人的病情,再請您診脈,如何?”

按照中醫的傳統,診病時要“望聞問切”,先看氣色,再聽聲音,然后詢問病癥,最后才切脈。然而,這位醫生有些不同尋常,他可能也想證明自己不是庸醫,于是說道:“依小弟的意見,還是先切脈,再說其他。我初次來到貴府,原本對情況一無所知,但因為馮大爺極力推薦,所以不得不來。現在先看看脈息,看看我所說是否準確,再討論這些日子的病情,大家斟酌一個方案,看是否可行,那時再由大爺您來決定。”

這位醫生一出手就顯得不凡,因為大多數醫生會先詢問病人最近的情況,哪里不舒服,通過詢問套出許多信息。而這位醫生則直接切脈。賈蓉說道:“先生真是高明,如今恨相見之晚。請先生先看看脈息,看看能否治療,好讓家父放心。”于是,他吩咐家里的媳婦們拿來中醫看病時用的迎枕。

如今的醫學體系主要是以西醫為主,中醫系統往往被認為與迷信和神秘的事物聯系在一起,很多人認為它并不科學。魯迅對中醫深惡痛絕,因為他的父親臨終時,中醫還在建議用一對原配蟋蟀做藥引,他覺得中醫荒謬至極。這些例子后來成為攻擊中醫的重要依據。然而,中醫其實是一個博大精深的醫藥體系。所有的名醫都有自己的家學,且常常是私相授受,使其變得越來越神秘。

你會發現,很多中醫每次開的藥方都不盡相同。我們無法確定每次病情真的都需要更換或添加藥材,還是有些名醫為了防止藥方被盜用而故意添加一些不為人知的成分以混淆視聽。比如,藥引這種東西就非常神秘。當名醫要保有自己家學上的秘方時,就會刻意做一些偽裝。即使你拿著藥方去中藥店抓藥,說這是某某名醫開的,治某種病的,但效果可能不佳,還是需要這位醫生親自診治才行。在中醫中,從探脈到開藥方都存在這種現象。

中醫系統后來之所以變得神秘,有很多原因,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西醫的引入。西醫有許多科學邏輯,可以用化學儀器證明很多東西,使中醫系統神秘化了。

秦氏拉起袖口,準備讓醫生把脈。如今已經很開明了,以前大戶人家女子看病時,至少要用帳子隔著,根本見不到人。“先生先伸手按在右手脈上,調息了幾次,凝神細診了大約有半刻鐘,才換到左手脈,同樣細致地診斷。”

調息是指在探脈的同時調整自己的呼吸,以便感受到對方五臟之間的關系。凝神則是指全神貫注,完全安靜下來,才能準確地聽到脈息。曹雪芹把醫理中探脈的部分描寫得非常細致。“診完脈后,先生說道:‘我們到外面坐罷。”

賈蓉便與先生到外面的暖房里坐下,一位婆子端來了茶,賈蓉說道:“先生請用茶。”他沒有立刻急著詢問病情是否可治,而是按照禮節先奉茶,這是大戶人家的禮儀。然后他才問道:“先生看這脈息,還能治好嗎?”

先生回答道:“根據尊夫人的脈息來看:左寸沉數,左關沉伏;右寸細而無力,右關虛而無神。”沉脈和浮脈是二十八脈象中的一些內容,沉脈通常是要按得很重才能感覺到脈息,而浮脈則是輕輕觸碰時感覺很重,但加重按壓時反而消失。這種方法用來探測內臟的問題。

曹雪芹將自己平時對醫學的關注和好奇心融入了這些細節中,講得非常專業。如今,許多中醫從《紅樓夢》中找出藥方和對脈息的見解,發現這本書不僅是一部小說,還包含了許多醫學理論的部分。

一位優秀的文學家,一定是對生活充滿好奇心的人。小說絕對不是論文,不是等到需要時才去搜集材料,而是需要平時的積累。創作者比研究者更需要豐富的好奇心和觀察力,因為創作本身包含了創作者對人生現象的全面體驗和觀察,而這些都是在沒有任何特定目的的情況下進行的。《紅樓夢》就像一部百科全書,幾乎涵蓋了人生的各個方面。也許曹雪芹某次遇到一位醫生,談到了關于脈象的醫理,他當時根本沒有想到這些知識日后會寫進小說中。

提到“左關沉伏,右寸細而無力”,左關是指肝,左手的中指按壓的位置對應肝的部分。右寸則是肺,肺部的呼吸細而無力,說明秦可卿的病是肝與肺之間失調所致。“右關虛而無神”中的右關是脾胃,由于肝的問題,影響到了脾和胃。“其左寸沉數者,乃心氣虛而生火。”左寸對應的是心臟,因此心臟也受到了影響。他提到的左關、右寸、右關、左寸,左關是肝,右寸是肺,再回到右關是脾胃,而左寸沉數則是心臟。因為心主火,心氣虛則火旺。所以“左關沉伏者,乃肝家氣滯血虧”。

中醫理論認為,血液運行是否暢通與氣有關,氣推動血液循環。但因為秦可卿容易生氣,且善于隱藏情緒,肝氣郁結,血液便不暢通。這就是中醫所謂的氣滯血虧,主要問題在于肝,這是情緒問題,尤氏婆婆也提到秦可卿的性格特點,她對一切都要求完美,一旦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就會幾天睡不好覺。

“右寸細而無力者,乃肺經氣分太虛。”右寸是指肺,這個部位的脈象細而無力,表明肺的功能已經非常虛弱。肺屬金,因此心火、肝木和肺金都出了問題。秦可卿的病正是因為五臟之間嚴重失調所致。

接著又提到右關,也就是脾胃,“右關虛而無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脾主土,脾胃在中醫中是連在一起的。肝屬木,肝氣過強就會克制脾胃,使人沒有胃口。這里運用了一整套中醫五行學說。心屬火,肺屬金,肝屬木,脾胃屬土,它們之間互相牽連。

五行學說認為木在東方,代表生長現象;水在北方,代表寒涼現象,對應腎臟;火在南方,對應心臟;金在西方,對應肺。這些元素有內在的循環機制,一旦失調,身體就會失去平衡。因此,即使問題出在肝,調理時也不一定只調肝,而是要調理整個身體系統。

病由心生

前面講的是病因,接下來要講的是癥狀。西醫關注的是癥狀,而中醫認為更重要的是癥狀背后的原因。“心氣虛而生火,會表現為經期不調,夜間難以入睡。”“肝家血虧氣滯者,必然肋下疼脹,月經延遲,心中發熱。肺經氣分太虛者,頭目不時眩暈,寅卯時分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肝病的人肋下會疼脹,月經延期。

寅時是凌晨三點到五點,卯時是五點到七點。黎明時分會出一身冷汗,感覺像在船上,頭暈目眩。“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然不思飲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軟。”肝的問題會影響脾胃,導致胃口不好,精神疲倦,四肢無力。

很多人對這段描述理解不深,而比較好的注解版本已經把這里的細節全部解釋清楚了。曹雪芹并不是在隨意寫作,他確實有醫學上的依據,用中醫的理論和系統對秦可卿的病進行了詳細描繪。作為寫實文學,極少有作者能寫到如此多的細節,甚至包括左關右寸的具體描述,而且全都非常精準。這也是《紅樓夢》為何會發展成為紅學的原因,因為它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個文化寶藏。

如果我們在這里僅僅看到秦可卿的病情,用三言兩語交代過去,可能我們不會如此滿足,也不會反復地閱讀這部作品。記得我第一次閱讀時,根本沒有注意到什么左關右寸,只是急著翻到秦可卿去世的那一段,因為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大的故事情節。可是現在,隨便翻哪一段來看都覺得非常有趣,因為它的細節實在是太讓人著迷啦。

所以接下來他說:“根據我診的脈象,應該會有這些癥狀。如果有人認為這是喜脈,那小弟就不敢茍同了。”醫生已診斷出病情的緣由了。

旁邊有一個貼身服侍的婆子,每天照顧秦可卿,她說:“確實是這樣。先生簡直說得像神一樣,完全不用我們解釋。”這個婆子感覺醫生說得非常準確,因為有些事情連賈蓉都不知道,只有貼身照顧她的人才清楚。“

我們家里現在有好幾位太醫都在看診,但沒有一個能說得這么詳細。有的說是喜脈,有的說是病脈,還有的說沒關系,更有的說要等到冬至,總是沒有個準確的說法。”通過貼身婆子的描述,讀者會覺得這個醫生真是名不虛傳。

醫生笑著說:“大奶奶這個病情,是被那些太醫耽擱了。”他很自信,也敢于批評。他繼續說道:“如果在第一次行經時就用藥治療,不但不會有今天的病患,而且此時已經痊愈了。”高明的醫生因為自信,才敢說出這樣肯定的話。他又說:“如今病情既然已經耽誤到這個地步,也只能說是應有此災。”

中醫常常認為治病和天命有關系,講究醫緣。在中醫理論中,心火、肝木、脾土之間有著牽制與克制的關系,就像一個小宇宙,而病人和整個宇宙之間也有因果緣分。在東方的醫學和人生哲學中,都認定命中的吉兇各有因果。

在傳統醫學中,最高明的醫生不僅僅是治病的專家,還是病人人生哲學的重要導師,因為生理與心理本身是互動的。秦可卿的病確實與她的性格有關,她太過精明,對生活過于認真,這些性格因素也導致了她的病情。

“依我看來,這病尚有三分治愈的可能。”這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十分中有七分是無法治療的。“先吃我的藥試試,如果夜間能入睡,那時再添上二分的把握。”如果藥效顯現,就有五分的治愈機會了。接下來,他分析秦可卿的性格。“從脈象來看,大奶奶是個心性高強、聰明絕頂的人;然而聰明過度,常常事與愿違。”看病時,西醫不會討論這些,而中醫則一定會提到。

這種討論非常有趣。在世間行走,如果你憨厚,會覺得一切都很如意;但如果你過于精明,不如意的事一定很多。如意與不如意并非絕對,而是主觀感受。同樣一件事,發生在我身上,我覺得如意,另一個人卻可能覺得不如意。這位醫生不僅在講病情,也在談論性格。

她總覺得身邊的事情不如意,總是在思慮,希望做到更完美,“此病是憂慮傷脾,肝木過旺,導致經水不能按時而至。”在五行中,木與水是相連的,肝木過旺時,腎水不足,肝木的部分就會枯竭。

張太醫推斷:“大奶奶過去的行經日子,不是常縮短,必定是經常延長,對嗎?”婆子回答:“可不是,以前從沒有縮短過,有時會延長兩三日,甚至十日。”醫生聽后說道:“妙啊!這就是病源所在。從前若能服用養心調經的藥物,何至于此。如今顯現出水虧木旺的虛癥候。”最后,他歸結到五行理論上,身體中水不足,木過旺,自然會出問題。

他說:“待用藥看看效果。”于是寫了一個方子遞給賈蓉,上面寫著“益氣養榮補脾和肝湯”,下面列出了具體的藥材配方,后面注明一個藥引——建蓮子七粒去心、紅棗二枚。

賈蓉看了藥方當然很高興,更急切地想知道這個病對性命有沒有妨礙。醫生笑著說:“大爺是個聰明人。病情發展到這個地步,非一朝一夕之癥,吃了這藥,也要看醫緣。”回答得很委婉,他不敢保證能否治愈,只說吃了藥后要看緣分。賈蓉是個明白人,自然聽得懂,知道這個病不好治,就不再細問了。送走醫生后,趕快去抓藥,然后怒罵家里的那些醫生,說他們原來都是混吃等死的。

下一回就要講到秦可卿的死,她的去世標志著《紅樓夢》中第一個巨大的幻滅的開始。秦可卿后來變成了警幻仙姑,此后每當這個家族發生什么大事,她的鬼魂就會出現。她是最早去世的人,但后來成為最重要的人,陰魂不散地預示著家族中的興盛衰落。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702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43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553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20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16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40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24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70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09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9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84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91評論 5 35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2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07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63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03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46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