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們,你買過會噴火的吹風機嗎?見過超速旋轉的“謀殺親夫”牌剃須刀嗎?或者八十塊錢的數碼相機?相信很多讀者已經猜到我說的是誰,沒錯!今日話題就是拼多多,一家宣稱3億人使用的電商平臺,在2018年的下半年承包了10億國人的笑點。其實,關于拼多多,大多數人了解的只是表象。
7月26日,在外界或質疑或觀望的目光下,拼多多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為300億美金左右。阿里和京東從創業到上市都用了超過15年的時間,而拼多多只用了3年。3年,拼多多做到了3億用戶,現在已經是中國第三大電商平臺。同時,拼多多創始人黃錚,因個人持股比例較高,其個人財富也已超過京東的創始人劉強東。
很多人都疑惑,為什么拼多多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這么大的成功,它到底有什么錦囊妙計或者獨到的營銷手法?有趣的靈魂,聊科技人文,我是李自然,那這期我們就來聊聊拼多多。?
【大佬投資人團隊】
??
拼多多的團隊特別NB,首先是它的創始人黃錚。
這位可是個貨真價實的超級學霸,求學階段一路名校保送,實習公司也是響當當的大企業。在這樣遠超普通人的背景下,他自然具備相當高的素質。而真正厲害的是他的投資人團隊,里面全是大佬 ,可謂名動江湖。比如孫彤宇 ,淘寶網的第一任CEO,淘寶網就崛起于他之手。此人特別擅長使用低價的模式占領市場 ,淘寶在早期的時候也同樣以低價和雜牌貨來取勝。此外,孫彤宇還對一些野蠻生長的手段運用嫻熟,老淘寶用戶可能會知道,在一些亂七八糟的網站上隨便一點,就會彈出十幾個淘寶網的窗口,這其實都是出自孫兄之手。后期,淘寶擯棄了低端營銷路線,致力于平臺規范化和品牌升級,孫彤宇就被馬云杯酒釋兵權了。我們能從現在拼多多的狀態看出當年早期淘寶網的套路。
段永平,拼多多投資人團隊里的另一個大佬。
乍一聽這名字,普通人都一臉懵比,但說到小霸王和步步高,相信大家就相當熟悉了。段永平,正是這兩個品牌的創始人,風靡一時的小霸王就是他的代表作。后來段永平主攻投資,投資了網易等一系列公司,也是相當厲害。坊間傳言,段永平有四個徒弟,分別是:OPPO的老大、 VIVO的老大 、步步高的CEO ,以及現在拼多多的創始人黃錚,真是叫人不得不服氣。黃錚留學美國讀碩士的時候,和段永平住得特別近,兩個人又是校友,再加上黃錚確實才華橫溢,深得段永平的賞識。眾所周知,巴菲特每年都會拍賣一次慈善晚宴,段永平早年以62萬美金的價格拍下了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席位,這頓含金量極高的飯局,段永平則帶著黃錚一起參加。當年,黃錚才26歲。26歲,普通人的26歲可能還在考各種國內“人才證書”,而人家已經和巴菲特在一個桌上吃飯了,讓人只得扶額一嘆。
拼多多的投資人團隊里另一位大鱷就是眾多網易游戲玩家口中的“丁三石”,丁磊。
丁磊是網易的創始人,也當過一陣子中國首富。三石兄特別擅長做產品,也擅長做游戲的運營,網易旗下大型端游《夢幻西游》擁有注冊用戶2.5億,最高在線人數達271萬,此外《天下3》《大唐無雙零》《武魂2》 《倩女幽魂2》 等優質端游均為中國本土高人氣網游。2016年6月,網易自主研發的3D日式和風回合制RPG手游《陰陽師》開放安卓首測,短短幾天便引爆整個手游市場。
拼多多投資人團隊里最后一位大佬就是順豐的創始人---王衛。
做電商肯定需要一個特別懂物流的人,毋庸置疑,這個“最懂”的人選非王衛莫屬。我相信他在拼多多的成長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王衛和馬云結下過梁子,馬云曾二顧茅廬拜訪王衛,王衛都沒見,后來王衛有事找馬云,馬云也給了閉門羹。兩人各自組建自己的物流公司,兩方殺得你死我活。王衛有想法做電商,自然選擇扶持一個像拼多多的電商平臺,去和馬云剛一把,不蒸饅頭爭口氣。
簡單的窺探完拼多多的投資人團隊,我們清楚的明白:黃錚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斗,這也不是獨屬于拼多多一家公司的戰斗。僅從投資人名單來看,黃錚已經和其他創業者拉開了幾個星系的差距。
【正確的市場選擇】
拼多多成功的第二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市場選得好。
近兩年,互聯網創投圈流行一個詞---消費升級。假定,未來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所謂新興的中產階級消費者都普遍追求更高的品質、更好的體驗以及更加健康的生活,在此用戶需求基礎上,吸引了很多創業者做娛樂、做美食、 做健身、做無人KTV 以及高品質租房等。很多人在一線城市生活得久了,會覺得身邊的人學歷都挺高,消費能力也算還不錯,但真相可能并非如此。
前不久,美團創始人王興就說到,其實目前,本科畢業的人口僅占全國人口的4%;也有紅杉資本的朋友發朋友圈說,現在中國有超過7億的人沒有信用卡,超過12億的人沒有護照。在這樣“殘酷的數據背景”下,拼多多反他人之道而行之,面向所謂五環之外的市場——三四線城市,甚至是鄉村。這其實是一個十分巨大的消費市場,深入進去能獲得的回饋遠超高端消費市場。有些做互聯網的朋友告訴我,大家都做消費升級,就拼多多在搞消費降級。以我個人拙見,我并不覺得拼多多是一種消費降級,比如一些老年人,剛接觸智能手機,剛學會使用微信 ,對他們而言其實從未升級過,自然也談不上降級。
另外還有一部分用戶,他們確實在拼多多上買到了之前買不到的東西,自己也覺得很劃算。從這個角度來說,倒也算不上是降級。
【三個關鍵因素】
如果說豪華的投資人團隊和正確的市場選擇為拼多多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那么下文著重分析的三點則是拼多多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三個關鍵因素。
關鍵詞一:微信??
微信作為中國最大的及時通訊App,有著超過10億的用戶,這10億用戶本身包就含著巨大的流量紅利。拼多多采用拼團的模式,讓用戶把自己的親朋好友都拉到自己的平臺上來。如此以來,就用特別低的價格獲得了幾何倍數的用戶,利用流量紅利迅速成長。
騰訊也是拼多多的投資人之一,騰訊在投資拼多多之前,還投了京東,但京東對微信的利用相比前者就顯得單薄許多。后者和微信的合作模式局限于在微信里打打廣告,而拼多多直接借助了微信的好友關系,在微信里搞人拉人的這一套,這樣就對微信的利用率極高,同時這種合作模式對微信也有益,互利共贏是商界公認的最佳合作模式,因此得到了騰訊的大力支持。
關鍵詞二:淘寶??
看到淘寶,很多人要反駁了,上文還提到淘寶是競爭對手,怎么到這兒又變成成功的關鍵因素了?其實,淘寶在這里有點神助攻的意思。我們已經知道,淘寶早期也是靠賣低價商品和雜牌貨起家,但它做起來之后想進入更主流的消費市場,就開始做品牌升級,也想力推自家的天貓品牌,于是開始有點排擠中小商家,導致這些中小商家在淘寶的入住成本越來越高,日子越來愈難熬;另一方面,對于相當多想買便宜貨的消費人群,拼多多為他們巨大的訴求勢能開了一個口。拼多多一經推出,中小賣家們以及這些生產雜牌貨的廠家們,又重新看到了希望,消費者也找到了一個平臺買到便宜貨。
可謂是幾方面一拍即合,中小商家內心的心聲: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于是拼多多恰好穩穩的接住了從淘寶被推出來的這些流量。所以說,淘寶無意間或多或少的成就了現在的拼多多。
關鍵詞三:洞悉人性
在創立拼多多之前,黃錚其實是做游戲公司的,而且做的是所謂的色情游戲,或者叫軟色情游戲,打打擦邊球。他們最能理解用戶內心深處最根本的需求是什么,知道怎樣能夠留住用戶。拼多多現在也有一些游戲化的設置,比如多多果園,最終目的是讓用戶能夠不斷地回來,不斷地刷拼多多。黃錚前段時間發言時說,拼多多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滿足用戶心里占便宜的感覺。這句話說明這是一個對人性理解非常深刻的團隊。
“一帆風順”這個詞不存在于商界,那么拼多多在未來會不會有什么危機或者問題呢?我覺得主要可能有三點。
危機一:拼多多自成立以來累計虧損已經超過了13億人民幣,但在巨額虧損下并沒有構建起足夠堅固的壁壘。
是的,你沒看錯,拼多多在持續地虧損。創業三年多,拼多多已累計虧損已經超過13億人民幣。不過,虧損本身并不是問題,因為亞馬遜也好,京東也好,都曾經長時間且大規模的虧損。但我們必須明白一點:虧損往往是為了建立護城河。這條護城河可以是渠道,可以是物流,也可以是用戶的忠誠度、用戶的消費習慣,或者供應鏈等等。但目前來看,拼多多的這條護城河還不是特別明顯。比如拼多多的用戶,他們中大部分是貪便宜的用戶,這類消費者來的雖然容易,但忠誠度極低,某天一旦其他平臺出現更低的價格或者使用更高的補貼,這些用戶肯定揮揮衣袖轉身就走,不帶走一片云彩。其他方面,拼多多也沒有特別強勢的地方,就像系著鋼筋懸在空中的城堡,一旦那根鋼筋斷裂,它將跌落摔得粉碎。
危機二:拼多多的上市吸引了各界目光。淘寶、京東、蘇寧紛紛推出了針對拼多多的營銷活動,而拼多多能否保持住自己的優勢還未可知。
拼多多目前發展勢頭良好,但可能會面臨多方的圍剿。之前拼多多還沒上市,不足以引起對手的高度警惕。現在拼多多做到了這個級別,像一顆吸飽水的海綿瞬間漲大,成為讓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對手。針對拼多多,淘寶推出了淘寶特價版,京東和蘇寧也同時推出了京東拼購和蘇寧拼購。有趣的是,蘇寧拼購的口號:正品拼購上蘇寧。一看就知道是針對拼多多的Special定制。所以,拼多多在這樣越來越兇險、白熱化的競爭中能否保持住自己的先發優勢還未可知。
危機三:拼多多平臺大量的冒牌商品使得它可能會面臨各種侵權指控。這一商業模式能否持續走下去也成為了拼多多發展最大的一個問題。
上市之后 ,拼多多肯定會面臨越來越多的品牌侵權指控。我最近聽說有一家很大的電視廠商已經向拼多多發起了訴訟。拼多多平臺上確實有很多牌子乍一看特別像我們平時耳熟能詳的品牌,仔細一看卻是極易讓人混淆的山寨貨。藍月亮大家熟悉吧?藍月殼呢?超能也是很多人喜歡用的洗衣液,可你們知道“起能”么?可怕的是,很多拼多多用戶并沒有分辨能力,價格的優惠讓他們自動弱化了甚至忽略了產品本身的介紹。
拼多多畢竟是一個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它的這種商業模式在美國能否得到認可真挺難說的。
首先,美國沒有這么多雜牌商品,它不像中國有這么多小的生產廠家大批量生產這些雜牌商品。
其次,美國的消費者沒有消費雜牌商品的習慣,他們往往都特別認品牌,比如買衣服,可能就在他(她)認識的品牌里買,不會因為便宜而考慮別的品牌。還有一點,美國的物流非常的不發達(這里必須要感慨一句中國物流真的NB),很難做到低價包郵這種模式。在此前提下,拼多多的這種商業模式想做國際化 ,我覺得是非常困難的。
最后,拼多多畢竟是美國上市公司,主要投資者也在美國,如果美國沒有類似的商業模式,當拼多多出現問題的時候,他們是選擇理解?支持?還是跟大部分消費者一樣再見來不及揮手? 這些都是未知數。
但拼多多畢竟是一家特別年輕的公司,能做到這個程度已經非常了不起。這些問題也并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很多公司和企業在起步階段都面臨過各種各樣的問題,肯定會有一批倒下,但戰勝難關撐過去的都成為了強者。這里,我也祝愿拼多多未來能夠越來越好,越來越規范,最重要的還是能給大家帶來更實惠的消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