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寫作,許多人總覺得那需要天賦——要么靠靈感閃現,要么靠與生俱來的文采。
但《安·蘭德的非虛構寫作課》剝離了寫作的浪漫化想象,將其還原為一種“可習得的技能”,她在書中明確地告訴我們非虛構寫作和學騎自行車、炒菜做飯一樣,是一種能通過刻意練習掌握的技能。
《安·蘭德的非虛構寫作課》絕對是一部被低估的實用主義指南,它就是像老師傅教手藝一樣,把寫作拆解成一道道可操作的工序,讓每一個人都能輕松入門。
1.別把寫作當神秘化,它就是門技術活
覺得寫作難?那只能怪你沒用對方法。
在安·蘭德看來,寫作和蓋房子本質上沒區別——工程師按物理規律設計圖紙,作家按邏輯規律組織文字。
世界獨立于意識存在,寫作的任務是“理解現實”而非“創造現實”。
為什么你對著電腦文檔就發怵?
安·蘭德一針見血地指出,是因為你思維混亂。
你連自己想說什么都沒捋清楚,怎么可能寫出流暢的文字?
她甚至搬出“語法正確就能學寫作”的大實話,把寫作門檻拉低到地面——會說話就能寫,寫作就是用清楚明白的語言寫出清楚明白的想法。
2. 大綱不是擺設,它是你的“思維導航儀”
很多人覺得列大綱浪費時間,不如直接開寫。
安·蘭德則明確地告訴我們,大綱就是“蓋樓前畫的施工圖”——沒圖紙就開工,蓋出來的只能是危房。
她手把手教你怎么用大綱整治“思維跑偏”:
①牢記你的出發點和目的地(即題材和主題),文章最后要讓讀者得出什么結論?這個結論就是燈塔,所有內容都得朝著它鋪路。
②給信息做減法,和主題無關的支線,不要舍不得,統統刪掉!就像做菜要有選擇地把調料倒進鍋里。
③用完整的句子寫大綱,別用“關鍵詞糊弄自己”,模糊的大綱只會讓你偏航。
3. 把自己當讀者,才能說人話
“自嗨式寫作”是新手通病。
安·蘭德給出的解決方法很簡單,把自己化身“讀者群中的一員”,以讀者的視角去審視自己的文章——這是你作為讀者想看到的嗎?
不知道自己寫的怎么樣,沒關系,在作者模式和讀者模式之間反復橫跳,你會有不一樣的靈感。
★作者模式:專注表達觀點,像廚師認真做菜。
★讀者模式:化身第一次接觸這話題的人,像美食家挑剔菜品。
別把讀者當傻子,但也別假設他們是超人。
你想看的內容,也是和你同類型讀者所好奇的。
4. 職業寫作不是等靈感,而是練肌肉
安·蘭德將職業化視為寫作的終極秘訣,“面前的這頁紙就是我的雇主,我必須把這頁紙填滿”。
每天固定時間坐在書桌前,寫不出干貨就寫日記、寫隨筆,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表達慣性。
這和健身一個道理:肌肉越練越強,寫作手感也一樣,只有日復一日的技藝錘煉,才能真正掌握一項技能。
書里還戳破一個幻想:好文章不是一氣呵成的,而是改出來的。
初稿可以啰嗦、可以天馬行空,但修改時必須冷酷得像刪前任微信——所有不能服務于主題的段落,哪怕寫得再漂亮,也得一鍵刪除。
安·蘭德最狠的地方,是把寫作從“神壇”拽到“人間”。
這種“去神秘化”反而給了普通人勇氣——寫作不需要文曲星附體,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執行,每天寫100字,比等靈感等一年靠譜得多。
這本書教不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但一定能教你寫出不哆嗦、不跑題、不說昏話的文章。
畢竟在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能清楚表達觀點,已經是超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