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
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文,多見多聞。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將心比心。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竹籬茅舍風光好,道院僧堂終不如。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這句話是忠哥的口頭禪
忠哥是我的大學室友,因為他年紀最大,在我們寢室排行老大,所以我們都叫他忠哥。2010年的9月,忠哥帶著一床被子和一箱衣服,自己獨自一人從云南坐著火車,在經過了30幾個小時后,浩浩蕩蕩地來到了武漢。
第一次見到忠哥,是在寢室里。當時我報完名,回到寢室,就看到忠哥背著一床被子進來了,武漢的9月還是很炎熱,我們都穿著短褲,短袖。而忠哥卻穿著黑色的外套,可能是坐了一夜的火車,凌亂的頭發配著那黝黑的臉龐,看著很是疲憊,見到了我們,忠哥主動給我們打招呼,當時也沒想到這么粗獷的外表下還隱藏著一顆羞射的心,那一天,我帶著忠哥去交學費,去辦理各種入校手續,同時去校門口買了幾件夏天的短袖。
忠哥的普通話很不標準,我不知道他那里的人是不是和他一樣,反正我們寢室的人適應了好久,才逐漸習慣他那云南版的普通話,可能就像他從20多度的云南突然坐車來到了30多度的武漢一樣,沒有很快地適應過來。
后來,我們與忠哥慢慢熟悉起來,才知道忠哥是我們寢室分數最高的,還獲得了校長獎學金,免除了第一年的學費,殊不知,這是他第二次參加高考。因為一心喜歡農業,所以在高考填志愿的時候,就第一志愿選擇了我們的學校,當時,作為一個學渣的我,對忠哥很是敬佩。
雖然高中的時候是學霸,但是,忠哥到大學卻淪為一枚“學渣”。忠哥從來沒有翹過課,按照忠哥的說法,每一門課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與我們上課玩手機、睡覺不同,在我的記憶里,忠哥從來沒有在課堂上睡過覺,他總是埋著頭,認真地坐在那里記筆記,一學期下來,我們的書仿佛都是新的一樣,忠哥的書上面就密密麻麻地寫了好多東西,所以,每到期末考試,忠哥的書都會被我借來仔細研讀一遍。
但是,忠哥的成績總是在及格線上徘徊,按照他的說法,知識獲取到了就可以,成績什么的都是浮云。于是,忠哥的成績一直和我們這些真正的學渣一樣,每到期末考試,忠哥就顯得很從容、淡定,當我們都在焦頭爛額地復習明天的考試時,忠哥卻在寢室里淡定地看著動漫。
忠哥有幾個愛好,其中一個,就是喜歡農業,大到國家農業政策,小到學校里的花花草草,都是忠哥的最愛。沒課的時候,他最喜歡騎著自行車,到學校的后山上去騎行,然后回來就告訴我們,學校哪里的花又開了,哪里又新種了一棵樹,忠哥對大自然的那種喜歡,從他剛進大學時就表現出來了,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農莊,一直是忠哥的夢想。
忠哥的第二個愛好是喜歡狼吞虎咽,大學四年,我就沒有見過忠哥慢慢地吃過東西。好多次,我和忠哥去食堂吃飯,我剛買到飯,坐到位置上,忠哥就已經把飯吃完了,忠哥吃飯有個特點,喜歡把飯和菜攪拌到一起,這樣就能吃得很快,班上也沒有人能打破忠哥吃飯的記錄。我常常跟忠哥說,吃得太快,對胃不好,還不能體味到食物的美味。忠哥說習慣了,高中四年,都是這樣過來的,吃快點,能為自己學習多爭取點時間。后來我們常常調侃忠哥,說他做什么事情都快,以后自己娶了媳婦,那樣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忠哥是一個非常有原則的人,我到現在也沒有遇到比忠哥還要有原則的人,比如,在過馬路的時候,路上一輛車都沒有了,你們一行人都闖了紅燈過去了,忠哥卻要等到綠燈亮起來再過去,結果我們走了很遠,才發現身邊少了一個人,而那個人還站在那里等綠燈;再比如,忠哥從來不踩草坪,即使要繞很大一段的路;忠哥吃飯碗里通常不會剩一顆飯等等,相比忠哥的行為,自己就一直很自愧不如,涉及到原則上的問題,尤其是在這些生活上的細節方面,有時候,我就覺得他是一個圣人。
忠哥大學的時候,喜歡班上一個女生,我們讓忠哥把自己不修邊幅的習慣改一改,這樣對女生也能有個好一點的印象,奈何忠哥努力了很久,女生對忠哥說了一句:你是一個好人。于是,忠哥又回歸自己的精神世界。
其實忠哥是一個很矛盾的人,往往是自己的欲望與現實之間的沖突,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奈何現實條件不允許。這時,忠哥就想要去逃避這些問題,常常沉浸在動漫與哲學之中,大學四年,我們開導了忠哥很多次,可能是由于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忠哥并不愿意向我們表露這些,大學四年,他看了很多的儒家、道家的經典,奈何還是壓抑不了他心中的一股熱血,他床邊的衣柜就是最好的證明,大學四年,受盡了他的摧殘,一言不合,衣柜就要經受他百般折磨,畢業時,衣柜已經被他快捶出一個大洞。
忠哥真的是一個好人,他會主動承擔宿舍里所有的衛生,會毫無保留地分享他買的所有的好吃的、會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一個不曾相識的人、會任勞任怨地幫助我們的一切,不會有任何怨言。所以,大學四年,一直很榮幸能有這么正三觀的忠哥作為室友,在他的影響下,我的某些習慣也逐漸向他靠齊,比如,即使在沒有車的情況下,也不會闖紅燈。
忠哥一直很豁達,“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是他的口頭禪,也是他的生活,他從來不追求外在的物質。所以,大學四年,你很少看到他去買衣服,唯一的一件羽絨服還是托我到淘寶買的。他喜歡吃,就經常買了好多的辣條回寢室;喜歡騎行,就攢錢買山地車騎到了西藏;喜歡看書,就經常一個人跑到圖書館待到深夜。按照他的價值觀,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得不到的也不會去勉強,對工作、對姑娘都是如此。
畢業后,忠哥回到了自己家鄉,按照自己當初的想法,投入到農業中去了,雖然賺的不多,每天過得倒也是舒適,有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趨勢,雖然我一直鼓勵忠哥到大城市里去闖一闖,奈何忠哥的心意已決,在勸過多次之后,我也不再提及此事,只希望他能早日實現自己的理想。
此時,忠哥還在老家耕耘他的理想;而我,剛從公司的大樓加完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