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寫作群的千塵提出了一個問題,覺得自己的文章沒有價值,所以失去了寫作的動力。該怎么破。
其實我自己也經常有類似的想法,仔細想了這個問題,也許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破。
什么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的文章沒有價值
1、當我們受到了其他人的批評,開始自我懷疑的時候
16年底的時候,我記得很清楚,我姐姐告訴我說你看你寫的都是啥,好多內容都是東拼西湊的,沒有體系的。當時我并沒有立刻就追問她哪一篇文章哪里寫的不好,而是很快地就進行自我否定,你看我果然是寫不好,我還是不寫了吧。
其實關于這件事,后來我也問了我姐姐,她說因為我有段時間更新得過于頻繁,明顯寫了一些自己不擅長的文體,覺得不夠真誠,只是表達的時候言辭激烈了些。
而那個時候的我呢,正好覺得自己文思枯竭,想要提升又找不到新的道路,只好借此自怨自艾地說,你看我文章就是沒有價值。
17年10月的時候,我約見了某時間管理的專家,我順便向他請教關于新媒體寫作的方向,他說,你看這個寫作的門檻很低,會有大批寫作者涌入,你再怎么寫,肯定也超越不了那些商業大號,像咪蒙、艾明雅,而且你在寫作上花的時間會帶來你主業上的消耗。
我聽了之后深以為然,然后就覺得寫作這條路好像確實是走不通了。
其實這個行家他說的確實有道理,但是并沒有說寫作這件事情沒有價值,而是說是不是有更有價值的事情,比如對于成為更有影響力的人,在自己職業方面開辟道路顯然會比走新媒體寫作容易得多。
而當時的我正好想要重啟寫作,但是又下不了狠心,正好這個行家的話就成為了自己的借口。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文章沒有價值的時候,首先要問問自己說,是不是在逃避什么,是不是我在給自己不去行動來尋找借口。
到底什么樣的文章才叫有價值?
文章的價值對于讀者的價值無非是幾個部分:
第一文章有實用價值,讓讀者看了之后,一拍大腿,哎呀,就是這樣啊,然后產生行動。
就拿現在的大咖,一般都是走的這條路,比如李笑來,教人如何學習成長,比如趙周,教人如何讀書。
但是這個過程中,我們賺取的是信息差,用一句時髦的話說,叫我們不是知識的創造者,我們只是知識的搬運工,在搬運過程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實踐的心得體會,以更加的通俗語言來表達,從而讓更多的人看見。
比如我的文章里面《我是如何從憂郁的人變成快樂的人的》這一篇就影響了很多人,從評論里可以看得出,能夠對其他人產生影響,并且激勵其去行動。
而之所以這篇文章影響這么廣泛,也跟我自己的多年實踐是分不開的。
第二文章有欣賞價值,讓讀者看了之后,感覺寫的很美,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遠到一些經典名作,比如《簡·愛》,《飄》,燭照作者于我們眼前,讓我們暢游其中,收獲屬于自己的人生感悟。
近到一些小咖,比如喜歡寫深夜故事的張嘉佳,寫很多溫暖的故事,讓我們更加相信愛,比如喜歡寫旅行故事的大冰,讓我們對其他人多了很多的同理心。
再比如寫《盜墓筆記》的南派三叔,讓大家在工作繁忙之余能有消遣和娛樂。
而這類虛構類的作品則需要能夠把故事講好,有趣生動畫面感強。
對于第一類文章只要你把一件事說清楚了,哪怕只影響了一個人,也叫價值。
對于第二類文章只要你把一個故事講好了,哪怕只有一個人覺得好看,也叫價值。
而往往可能我們在乎的還是另外的一些東西,比如這個文章是不是爆款文章,有多少人閱讀,有多少人點贊,然后對此惶惶不安,開始自我懷疑,哎呀,我不夠好啊,然后懷疑文章沒有價值。
這個叫自我打擊,是滅自己的志氣。
而真正需要告訴自己的是,這是在你成名之前或者寫出真正好的文章是必須要經歷的時期。
其實寫文章,不能只從別人的角度考慮,還要考慮自身。
文章對于自身的價值有幾個方面:
第一是梳理內心、發現自我的過程。
所謂不記錄無發生,流淌在筆底下的文字,會讓我們確認我們到底是誰,或者經常,筆底下會流淌出我們不了解的地方,這些潛意識和意識共同構成了現在的我。
第二是我們不斷解決困惑,加深思考的過程。
很多事情或者很多煩惱一旦被我們寫下來,好像我們的心靈得到了釋放,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即便不能,我們也可以通過書寫找到更系統的解決辦法。而很多時候,當我們悲傷的時候,寫作能夠讓我們減少悲傷,快樂的時候卻又能夠放大快樂,它成為了我們忠實的朋友。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寫的內容無論對別人的價值是否大,而我們自己始終知道,它肯定是對我有價值的。
到底如何提升文章的價值?
1、不斷地探索找出自己的定位,從而確立你的價值
其實這個問題還有另外一面,除了我們自己寫了什么之外,還應包括,對誰產生價值。
而所謂的價值,必然需要你在某個領域有深度的思考,而且有相應細分的讀者,從而兩者一拍即合,產生共鳴。
就像know youself,的定位是了解自我,戰隼的定位是輸出干貨與100天行動。
我們最后都要找到屬于自己的定位,然后創造這個領域的價值。
2、文章發布前,必然要先想一想,這個文章對自己是否有價值
對于我們寫的日記不必有質量上的要求,而對于我們寫給讀者的文章就必須有一定的要求。
而既然標準難于界定,那么它最低的標準也應該是,這個文章對我們自己有價值。
如果連我們寫了和看了之后,都覺得說,哎,這寫了跟沒寫一樣,當然就沒必要發出去給讀者看。
3、不斷提升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
文章的價值不夠深,也跟我們對事情本身的思考不夠深入有關。
就如一個社會熱點,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都會有不同的切入點,讓你覺得都很亮眼。
就像奇葩說里面一個小小的爭論,最后都能升級為自由或者公平,讓我們看的津津有味,那更何況我們寫的文章,思考有了厚度,自然會提升價值。
這個過程中里面長遠要做的是,不斷積累某一領域的資料并搭建相應知識結構體系,以及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
而短期可以做的是,去知乎上回答問題,以及重述TED演講的內容。
最后,希望我們都能寫出有價值的文章,并且不讓他成為我們不寫作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