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天的忙碌后,李林把完成的接待方案打印好,下班前放到張經理的辦公桌上。
第二天早上,張經理例行公事般站在門口召喚李林:“李林,到我辦公室來一趟。”
“來了,張經理。”這一次李林馬上應答,拿上已準備好的本和筆,起身來到張經理辦公室。
“兩件事:
一件是關于你昨天提交的辦公用品使用數量,你只統計了使用數量,沒有標注剩余數量,我下單采購沒有確切的依據,回去再加上這一項;
第二件事是接待方案,這樣接待王總怎么能行?還想不想混了?回去重寫。”
回到座位上,李林心想:“你又沒說還要標注剩余數量,我怎么知道你統計辦公用品是做什么。”
再翻開看看那份接待方案,仔細看了幾遍,覺得挺好的啊,自己特意設計了一下版面、格式,還在網上參考了很多相關的接待方案,才辛辛苦苦完成的。
“需要請示一下嗎?到底讓我改什么?”李林心里嘀咕著。
可是看著張經理忙碌的身影,還不時有人進去匯報工作,李林猶豫了。
經過了一下午的努力,李林把修改好的接待方案交給張經理,沒想到張經理看到后又是一頓批評:
“我是讓你把接待任務細分到每一個人身上,接待人員每人要明確主要接待對象,還有你不清楚王總的住宿標準,怎么也不問一下呢?讓王總住在這個酒店,費用超標了你來承擔嗎?拿回去再重寫。”
“還有,這次采購我準備更換辦公用品的供應商,有哪些品類可以繼續采購,哪些不好用需要淘汰的你也了解一下。”
李林滿腹牢騷地回到座位上,和王舒發泄:
“一份辦公用品數量統計表,讓我改了三次!每次都要加入新的內容,不能一次說清楚嗎?還有,接待方案到底改什么,也不說清楚,改不好又挨罵……”
王舒聽完牢騷,問了一句頓時讓李林啞口無言的話:“領導沒有說清楚,你也沒有問明白呀!”
看到李林略顯尷尬的樣子,王舒繼續補充道:“你知道到底什么才是把工作做好嗎?”
李林想了想,說:“我覺得是事兒要干的漂亮、是早早地干完、是超額完成吧?”
王舒搖了搖頭:“真正好的標準是:
干在上級的心坎上,讓他滿意!
因為上級帶領自己的團隊,要完成他的上級交給自己的任務,每位他的下屬都要替他分擔一部分工作,如果每位下屬的工作都能按照他的意愿完成,他就輕松多了。
而下屬的義務之一也是:要因為你的存在而讓上級更輕松。”
“我明白了,也就是在接受指示時需要主動探詢上級的意圖。”李林很聰明,一點就透。
“是的!”王舒給李林豎了大拇指,
“在上級布置任務時,他的腦海里往往有一幅關于這項工作的藍圖,但是在表達時不會完全說出來,需要你去自己領會,需要你去詢問,才能把工作完成的符合他的期待。”
“那么,在面對統計辦公用品數量這項任務,你可以怎樣問呢?”
“我可以詢問一下:領導,您統計使用數量是為了采購下個季度的辦公用品嗎?還是核算辦公費用?或是準備更換供貨渠道呢?”
李林嘗試著把上級做這項工作可能的目的問了一遍。
“對,如果為了采購,那么需要統計的就不僅是這一個季度的使用數量了,而是要做同比與環比分析,否則萬一這個季度使用數量較少,以這個標準采購下個季度的辦公用品,則很有可能會不夠用。
而如果是為了更換供貨渠道,則需要注明每一件辦公用品的采購價格、供貨商,員工的使用評價,甚至可以列出兩到三個供貨商讓領導選擇,這樣領導在做決定時才會心中有數,同時也會提升員工的使用體驗。
如果是為了核算辦公費用,則同樣需要標注清楚每一品類辦公用品的價格,并且計算出總金額。”
聽完王舒的講解,李林頓時茅塞頓開:
怪不得自己辛辛苦苦完成的工作總是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返工;
怪不得自己完成的工作總是得不到領導的認可,有時候領導雖然不說什么,卻是眉頭微皺、似有不滿的樣子;
原來自己并沒有干在領導的心坎上。
李林馬上把今天學習到的要點記錄在筆記本上:
古賀 報聯商鐵則:
之三:接受指示最重要的是領會上級的意圖。
“現在我要趕快去詢問一下第二個任務:接待方案,張經理的意圖是什么?令王總滿意的標準是什么?到底怎樣才算是做到賓主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