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和瘋子,一線之隔。最近的領悟,讓我不知道是走向瘋子的一端,還是天才?就當我真的瘋了。
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一直在糾結,那些看似對人生有很大影響和意義的事情,比如我要不要跳槽,比如要不要生孩子,比如要不要買房子,在哪里買房子,買了這個房子別人會怎么看我。比如工作中,怎么樣排擠某一個人,怎么拉攏某一個人,諸如此類的。然后便在在乎和不在乎之間游走。碰到了如意的事情,就小人得志。碰到了不開心的,不爽的事情,放不下,卻還要假裝釋然,就來一句我不care。不care嗎?事實是,我們在乎,我們在乎別人怎么評論我們的,我們在乎自己新買的衣服,別人會不會喜歡。我們在乎自己和別人意見不和,會被別人嫌棄、排擠。我們在乎的東西太多了,在乎那些皮。于是我們連自己真正在乎的東西都不知道了,或者完全喪失了對自己真實想法的分析能力。說個極端的,是不是所有的人說天是紅色,那它就是紅色的了?如果我們生下來,人類都以吃大便為食,我們也就乖乖的吃大便了。別覺得這是無稽之談,或者此時你正吃著大便呢。
在乎和不在乎只是表象,內在的卻是恐懼。恐懼被排擠,恐懼自己是異類,恐懼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會影響到自己,恐懼大大小小所有的一切。我很喜歡google CEO Sundar Pichai的一句話,Let's not let fear defeat our values . 這是心魔!這個武俠片里才會出現的詞語,武俠片里,常常會讓你面對自己的心魔,沖破心魔,找到真正的自己。這心魔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自己的心魔,父母的心魔,朋友的心魔。太多魔鬼的幽魂在這世間自在的穿梭。 不同的是,沒人讓你沖破心魔,相反的,我們都用自己小小的力量,不斷壯大自己和別人的心魔。
“生活”是一個假象,是一個所謂成功者炫耀的平臺,是他們為了選拔繼承人所設計出來的游戲。Mike Lewis 在他的書When to jump里說,從小我們便生長在一個個破關游戲里,中考,高考,工作,結婚,生子,每一關都有個終極Boss。中學,大學所有我們得到的‘教育’就是對我們的洗腦,告訴我們如何沖關,沖關才是唯一的出路。或許是人性如此,或者是被教育的如此,誰不想在游戲里贏?那些考入重點中學的,名牌大學的,進入500強工作的,有完美婚姻,有沖關成功的孩子的人,就被視為了人生贏家。這他媽的是個笑話。游戲是你們設的,關是你們設的,我怎么就不能不玩了?
今天在星巴克吃早餐,看到一個花甲老人喝著咖啡,做著puzzle,干凈且修飾過的裝扮,告訴我他應該有著人生贏家般的晚年。東西放的整整齊齊,修飾過的細節,感覺以前是做會計之類工作的人。觀察了一段時間之后,我忍不住揣測起了他的一生。出生在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有挺多兄弟姐妹,讀了大學,找了份穩定的工作。和一個安分守己的女人結婚,女人不太漂亮,但很持家,生了幾個乖巧的孩子。生活也有up and down也會生活惆悵。看著老頭應該算是個老實人,風風雨雨,也算攢夠了退休金,孩子也都成家立業了。到了晚年享福的日子,終于不愁溫飽,不用每天早起,可以喝喝咖啡,吃吃早飯,玩玩 puzzle,偶爾和家人聚聚,享受子孫滿堂,這是人生贏家啊。這是懶惰,因為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 follow別人的人生軌跡,然后爭取通關。80后的我們,常會這么告訴我們的父母,你們的年代,雖然苦,但是精神壓力不大呀,不需要思考自己要干什么,國家分配,只要不犯錯誤,熬到退休, 通關。我們這代不同,雖然生活上沒你們苦,但是精神壓力大呀,要面對殘酷的競爭,更多的是腦力上的挑戰。表象上看似是進步了,事實上本質是一樣的,只是關卡變難了,通關的人少了。覺不覺得自己都像是被編程過的機器人。我常常覺得我們就是被某些高級的的外星人編程過的機器人,所有的pattern都不竟相同,無論你生活在什么國度,什么政府背景下。偶爾程序有點出錯,然后迅速的就被身邊的人修復。高級吧,自帶修復功能。
擺脫心魔很難,因為千萬年的歷史下,這個魔早已長在我們的心理,血里,肉里,牙縫里。更可怕的是,它長在了空氣里,水里,一切我們無法離開的物質里。我相信事事都有輪回,千千萬萬年年,這個輪回近了。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