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還是喜歡,喜歡我們每個人在這個故事里的各樣解讀,在這個聲光影里找到的自己。
關于《丑》 看過時間太久,觀后感都快忘掉了。
?“嘿,你需要人照顧嗎?”卸掉小丑妝容的演員,朝著小女孩問道。
?“不需要,我有人照顧。”女孩揚起手中的玫瑰花瓣,笑著驕傲轉過頭,跑走了。
?這是一個關于帶著面具卑微生活的小丑演員和一個流浪的賣花小女孩的故事。
在沒有遇見彼此的日子里,丑在馬戲團的生活是狼藉與落魄。狹窄的小屋可以看見喧囂的舞臺,而熱鬧之外是他的凌亂小屋里一個人的孤獨。
曾經,他也追求過平凡生活里的小情趣,只是曾幾何時,瓶子里青蔥的綠早就長成枯萎的蕭瑟,也視而不見。
如果說,固化的小丑妝容掩蓋住的是他的情感。那么一杯烈酒,一些調笑,一些玩世不恭的故作謙卑之態里想要藏住的會是他不足外人道的凄涼,和欲蓋彌彰的那份尊嚴嗎??誰的生活,不是在得過且過的平庸中變成了無波的古井。馬戲團就是他的古井。
她不過是流浪街頭的賣花小女孩。她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哪里,她更不知道,在大家說到的那個叫做“家”的地方是怎樣的柔軟。在繁華都市的大街小巷穿梭,窺探過別人的快樂,更多的是自己的無助,烈日炎炎下的汗流浹背,冰天雪地里的饑寒交迫。種種苦楚經歷里游蕩的孩子,卻努力抓住每一個玫瑰花般絢爛的快樂,馬戲團是她的快樂源泉。
?這里有她的小丑。花瓣是對他的獎勵,當他拿出瓶子里干枯的麥稈,第一次放進新鮮的玫瑰花瓣時,暗淡無光的小丑因為被需要,被認同,他的形象因玫瑰花的鮮艷與生機讓凌亂的屋、卑微的他閃著光亮。
?他給她演啞劇;她冒著被老板發現的危險來偷偷看他;兩個人一起吃吃地偷笑;為女孩報仇揍老板…… 因為她,他不再是卑微戲謔的丑 因為他,她不再只是窺探別人的快樂與幸福,她的世界有苦,也有希望的光。
?卸掉小丑妝的丑找到她的時候,他問“誒,你需要人照顧嗎?”
?“不需要,我有人照顧了。”女孩回答。她揚起手中的玫瑰花瓣。
?他們說“啊,她沒有認出他是丑。”
他們說:這是在黑暗里的兩個人互相救贖的溫情故事。
?我想說:這何嘗不是在黑暗里的兩個強大的內心,找回自我的勵志傳說。
十五分鐘的荒誕故事。有具體情節,卻讓不同的人找到不同的共鳴點。 演員演技很棒,全程小丑妝出境,遮住了眼神,遮住了嘴角,看不到笑,看不到哭,看不到悲傷,卻從一舉手一投足一彎腰的肢體里讀出丑的落寞、落魄與戲謔。從動作的節奏,一收一放間,觀眾仿佛和他一起聞到玫瑰的芬芳,感受到路人眼神里不屑的余光。
演員選擇的歌很好聽,唯一遺憾是由于場景太遠聽不到伴奏而導致的瑕疵——沒有在準點進入伴奏。 15分鐘的短劇里我想到《那個殺手不太冷》大叔與蘿莉的救贖,劇情不一樣,可中途幾次閃回《那個殺手不太冷》的某些畫面。
劇末,當丑卸掉妝容,準備去找尋小女孩在小小的屋子里梳頭的時候,十幾秒鐘,我仿佛看到了《阿飛正傳》里梁朝偉梳了幾分鐘的頭的那個場景。
不過我還是喜歡,喜歡我們每個人在這個故事里的各樣解讀,在這個聲光影里找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