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訓中的學員導向設計
【R】《重構學習體驗》P27 用WII-FM吸引學員注意力
圖片發自簡書App
【I】
[What]WII-FM:What‘s in it for me?這個片段講了對于學員而言,他們關心的問題是:我參加這次培訓我能得到什么。
[WHY]為什么這個片段對我們重要呢?因為這個片段是培訓師在開發設計課程的時候都需要考慮的問題,這體現是的用戶思維。學習知識的、接受培訓的是學員。他們為什么參加你的培訓,為什么不參加別人的培訓,為什么參加這個主題的培訓,為什么不參加其他主題的培訓,這個培訓為什么對他有用?這是培訓師在開發課程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的問題。不能帶給學員價值和收益,這個課程就沒有開發的價值。
[Where]實際上,在培訓中、學習中、工作中,我們都可以用這個句式,問自己:我能從這個事件里得到什么。這個方法特別適用于功利性學習法。
[How]
1、設定目標。
2、思考架構。
3、倒逼輸出。
【A1】今天在拆書中,我拆解的是英格麗的《你的形象價值百萬》。上次的拆書中就發現榮華這對這個課題沒有興趣。果不其然,榮華今天還是沒有興趣。完全表現出漠不關心的狀態。這是因為這個課程對他而言,他對形象和形象設計并不感興趣,所以,這個課程無法給他任何收益。
【A2】我將在下周日拆解《堅毅》這本書,我將在課程設計中應用本節片段的方法。
1、設定目標。目標人群針對不能堅持的拆書家。
2、思考架構。架構設計如下:成功拆書家的故事,他們的收獲,以及他們成功的原因。以及本節片段能帶給拆書家的收益。
3、倒逼輸出。以終為始選擇好片段,再根據片段和學習目標來完成片段講解的技法。并在下周實踐。
(二)培訓中的互動設計
【R】《重構學習體驗》P47~48 使用KFD原則來和學員互動
圖片發自簡書App
【I】
[What]這個片段告訴我們如何應用KFD方法來設計培訓。其中,KFD是知道、感受、應用的英文首字母縮寫。(Knowledge知道、Feeling感受、Do應用)。
[WHY]為什么這個片段對我們重要?培訓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隨便講講,是為了學員掌握。所以,教給學員,并引導他們反思感受,并應用于工作學習,這才是培訓的本質。和這個觀點相同的,就是培訓這個詞的解釋了。培訓就是培養+訓練。就是通過培養加訓練使受訓者掌握某種技能的方式。目前,國內培訓主要以技能培訓為主,側重于行為之前。 為了達到統一的科學技術規范、標準化作業,通過目標規劃設定、知識和信息傳遞、技能熟練演練、作業達成評測、結果交流公告等現代信息化的流程,讓受訓者通過一定的教育訓練技術手段,達到預期的水平提高目標,提升戰斗力,個人能力,工作能力的訓練都稱之為培訓!培訓是給有經驗或無經驗的受訓者傳授其完成某種行為必需的思維認知、基本知識和技能的過程?;谡J知心理學理論可知,職場正確認知(內部心理過程的輸出)的傳遞效果才是決定培訓效果好壞的根本。簡單理解,培訓約等于教學。即對某項技能的教學服務。如一些專業的培訓班。也可以理解為培訓即提供教學。
[Where]這個方法適用于拆書學習、個人學習、培訓師設計課程使用。其實它用于工作傳授也是可以的。
[How]
1、明概念。通過概念講解,如對比概念、強化概念講解,讓學員知道概念也即我這個主題是講什么,我這個片段是學什么。
2、重感受。學而不思則殆。所以,學習的過程,還要去想,去感受。這個概念真的是這樣的嗎?前因后果,適用邊界都想明白了嗎?用心去感受。
3、踐行動。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所以,讓學員們現場A1A2,最少現場A1回顧并A1+反思行動一次。
【A1】線上訓練營馬上接近尾聲了。第一周和第二周分別講了1-1和1-2的技能點,但是因為大家并沒有馬上線下來拆書,所以講完大家就忘記了。這是因為沒有應用KFD模型的緣故。
【A2】準備應用本節方法在第三周線上訓練營給本組學員講完2-1的技能點。
1、明概念。先講2-1的概念和技能點要求。并讓大家復述一遍,從片段中標明出來。
2、重感受。接著讓大家去感受別人講2-1的時候,和技能點的對應。并反思和用心感受。
3、踐行動。下周日要求本組學員提交2-1預備表,并線下拆書。
(三)培訓中的激勵設計
【R】《重構學習體驗》P63培養學員責任感
圖片發自簡書App
【I】
[What]這個片段告訴我們在培訓中要巧妙設計激勵機制來調動學員積極性和參與感。。創造需求,培訓責任感。
[WHY]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告訴我們,當人們在追求自我實現和渴望得到社會尊重的時候,他們的內在激勵機制將會被調動起來。因為學習是一件需要學員全身心參與和給予獎勵的事情。所以,激勵機制非常重要。如何采用內外部激勵,讓學員全情參與也是培訓師要考慮的問題。
[Where]針對成人類型的培訓。
[How]
1、創造需求:小組討論,積分激勵,制造名次。
2、培訓責任感:賦予職責,當眾承諾。
【A1】今天的培訓中,我們在學習《你的形象價值百萬》時分了二個小組討論,但是沒有確定積分機制,也沒有故意制造名次,整個拆書設計有點粗糙,所以應該應用本節片段深刻反思,并增加創造需求和培訓責任感的步驟。上周的學習力導師班,迪迪采用了創造需求和培訓責任感的方法,對我們的課間作業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前三名受獎,后三名受罰。由全組人員監督,小組長管理,結果這一期學習力作業是14個班里提交最快、質量最高的。
【A2】下周拆解《堅毅》這本書的時候,可以應有本節片段方法來設計拆書課程中的激勵。
1、創造需求:小組討論,積分激勵,制造名次。分成二個小組討論,并每個小組應用一張A2大白紙,大白紙上設計積分原則,并累積積分總額,獎勵優勝的一組。
2、培訓責任感:賦予職責,當眾承諾。設計計時官、記錄官、小組長,并明確他們的職責。請求他們對小組控時和人員參與程度管理。
(四)培訓中小組活動的設計
【R】《重構學習體驗》P 87 用ADA模型組織小組參與
圖片發自簡書App
【I】
[What]這個片段告訴我們一個如何在培訓中進行小組活動的模型,我們稱之為ADA模型,它是指在培訓中如何應用小組來組織活動、討論、運用的方法。
[WHY]這個片段的重要性在于當應用小組制度來展培訓的時候,我們要盡可能調動一切學習參與者的積極性和熱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小組的智慧挖掘出來,并且保證課堂的趣味性和參與度。
[Where]適用于團體學習。
[How]
1、[Activity活動]設計活動。
2、[Discussion討論]展開討論。
1)、問:剛剛我們是怎么做的呢?
2)、悟:做的過程中有什么樣的感覺?
3)、?。夯顒拥慕Y果是怎樣的,你學到了什么?
3、[Action運用]布置A2。A2行動中需要明確崗位、場景、怎么用。
【A1】今天上午的《你的形象價值百萬》一書拆解中,我們做了一個小組活動,請每個小組討論一下英格麗的故事,討論英格麗的成功因素有哪些?結果,大家討論不出結果,找不到亮點。我想,主要是因為沒有完整應用本節片段方法導致的。如果時光倒流,我應該這么設計:
1、[Activity活動]設計活動。對小組活動重新進行設計,對場景、任務、問題更加明確。
2、[Discussion討論]展開討論。給大家三分鐘時間展開討論。
1)、問:剛剛我們是怎么做的呢?
2)、悟:做的過程中有什么樣的感覺?
3)、?。夯顒拥慕Y果是怎樣的,你學到了什么?
3、[Action運用]布置A2。A2行動中需要明確崗位、場景、怎么用。安排布置一個A2,如果我是英格麗,我計劃在下一周如何制訂行動計劃,行動計劃中必須要包括崗位、場景、怎么用三個具體內容。
【A2】下周的線下拆書課,我要應用3-1的方法設計20分鐘的課程。其中將應用本節片段的方法來設計小組討論活動的環節,怎么做呢?我想計劃如下:
1、[Activity活動]設計活動。對小組活動重新進行設計,對場景、任務、問題更加明確。如:你過去三個月參加了拆書幫學習,并立志成為三級拆書家,但是因為感覺壓力太大而停滯不前,今天你又回到拆書現場(場景)現在你發現問題是因為缺乏耐心(問題),因此,你將應用所學片段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請你完成一個提升耐心的小劇本(任務)。
2、[Discussion討論]展開討論。給大家三分鐘時間展開討論。
1)、問:原來我們是怎么做的呢?
2)、悟:做的過程中有什么樣的感覺?
3)、?。夯顒拥慕Y果是怎樣的,你學到了什么?我們其實應該怎么做?
3、[Action運用]布置A2。A2行動中需要明確崗位、場景、怎么用。在未來的一周,你將如何應用本節片段方法提升自己的耐心?請寫出你的計劃。
(五)喚醒需要方法
【R】《重構學習體驗》P 105~106 讓學員準時從課間休息回到課堂的方式
圖片發自簡書App
【I】
[What]這個片段告訴我們一些實用的方法來將學員重新喚醒回到課室。
[WHY]勞逸結合,將提高學習效率。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所以,課間休息的布置不可缺少,但是如何快速地讓學員回到上課狀態,這需要精心設計,應用提示和吸引,讓學員從課間休息以自然的方式準時回到課堂。這是一種藝術,我們不妨試行并思考,如何讓學員快速回神,喚醒他們的學習細胞。這么做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控制時間。不這么做的話,有可能精心設計的課程效果大打折扣,或者延誤時間。
[Where]課間休息的回歸、下午開工的調整、番茄鐘的設計。
[How]怎么做?
1、約定時間。計數、敲鐘、倒計時、音樂、約定。
2、應用多媒體。如音樂、視頻、聲音。
3、采用記計官、敲鐘人。
4、趣味回歸。
5、獎勵回歸。
【A1】
今天的培訓中,還是感覺時間不夠用。特別是中場休息的時候,學員開始走動,課堂的嚴肅氣氛,一下就消彌于無形。后來雖然回歸課堂了,但是時間比開始預計要多用了十分鐘。下次一定要改正。
【A2】
在下周日的拆書課中,應用本節片段方法來銜接二堂拆書課的課間休息及喚醒。怎么做呢?查以考慮以下五種的結合,也可以考慮從其中選擇至少一種。
1、約定時間。計數、敲鐘、倒計時、音樂、約定。
2、應用多媒體。如音樂、視頻、聲音。
3、采用記計官、敲鐘人。
4、趣味回歸。
5、獎勵回歸。
(六)培訓中的案例設計
【R】《重構學習體驗》P 118 設計學員案例
圖片發自簡書App
【I】
[What]案例比你會說話,應用案例設計是培訓師的基本功之一,設計一個好的案例,將提高培訓的轉換率。
[WHY]為什么說設計案例很重要?成人學習以及庫伯學習圈都告訴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反思應用,通過別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經驗,比單純的講解效果會好很多。因此,這個片段特別適用于技能型培訓、心態型培訓。
[Where]適用于拆書課中加深對片段的理解應用。不適用于純知識理論的培訓。
[How]怎么做?
1、圍繞培訓知識設計多個案例。
2、搭配組合,全面考慮。
3、應用檢驗,反思回顧。
【A1】今天在拆《你的形象價值百萬》的二個片段中,應用了案例設計,直接讓大家針對小玲的案例幫她設計面試、著裝、形象設計方案。大家很喜歡。在選擇案例設計是,無意中就符合了以上三個步驟,圍繞培訓知識,提出一個方案設計,實際上大家可以用三個知識點來延展,所以大家很喜歡。而且在搭配組合和全面考慮上,也是充分考慮了這個問題,反思回顧的設計也不錯。所以,大獲全勝。
【A2】在下周拆解的《堅毅》一書中,應用至少2個案例設計,擬將應用本節片段分步催化進行。。
1、圍繞培訓知識設計多個案例。生活中某位拆書家缺乏耐心放棄的案例,以及某位拆書家堅持的案例。正反二個案例,讓大家選擇。
2、搭配組合,全面考慮。將引導大家考慮失敗的原因和成功的經驗,全面考慮,對比概念。
3、應用檢驗,反思回顧。引導小組陳述,并對優秀小組進行積分獎勵。
(七)培訓中的學員活動引導如何設計
【R】《重構學習體驗》P 137 指導學員活動
圖片發自簡書App
【I】
[What]
引導活動是培訓師在培訓過程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它其實非常簡單。陳述講解——示范——學員演繹——指導檢查——指導澄清——重述步驟。
[WHY]
這樣的一個過程,主要是為了讓學員充分明白培訓師的指令,做到指令清晰,并按培訓師要求展開活動不走樣。這對培訓師的引導技術有要求,如果培訓師基本功不夠,引導可能失敗,會影響培訓效果。
[Where]適用于知識型、技能型、經驗型內容的演示活動。
[How]我們將之稱為活動引導模型,它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讀出]講師大聲念出活動要求。
2、[示范]講師先做示范,按照活動要求提供具體示范內容。
3、[學員活動]學員自行進行活動。
4、[組長帶領]組長按照要求帶領小組完成活動。
5、[重復]講師可以重復活動要求。
6、[指導]講師挑選一個小組,并指導這個小組示范完成整個活動。
7、[完成活動]各個小組可以按照示范的步驟完成活動。
我們將之稱為活動圖圈:
【A1】今天的拆書課上,在進行自我形象設計的活動引導時,因為課件設計沒設計好,所以,很多內容跳動出來的時候,有重復的情況。再加上講解沒講好,大家在這個環節出現了很多疑問。如果時光倒流,我應該這么做:
先陳述講解自我形象設計的三個步驟。
然后,示范引導設計過程。
接著交給小組完成任務,并請出學員演繹。
對學員演繹結果進行指導檢查。
如果學員演繹偏離方向則提供指導澄清。
最后,再一次重述步驟,強化大家的記憶。
【A2】在下周2-1技能講解中,應用本節片段的方法來完成活動引導。
計劃如下:
陳述講解——示范——學員演繹——指導檢查——指導澄清——重述步驟。
(八)培訓中的提問與答疑設計
【R】《重構學習體驗》P 179 提問與回答學員問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I】
[What]這個片段告訴我們在培訓中如何巧妙提問以及如何正確解答學員提出的問題。
[WHY和Where]提問及回答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個片段如果應用的好,課堂氛圍將非常融洽,如果不能精準設計,有可能帶來冷場或者對抗。因此,設計問題及回答解惑,是培訓師的現場技能重點。它適用于線下培訓也同樣適用于CCTALK的培訓過程。
[How]那么,這么重要的技能,我們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1、提出問題。
2、回應反饋。
3、互動引導。
4、坦誠應對。
【A1】這個技能我掌握的很好。今天的培訓中,我提出問題,然后,巧妙設計回應反饋,互動確認、并對學員的質疑也能坦誠應對。所以,我認為這一節的內容我雖然還要細思量,但是還有是應用的比較有優勢的地方。
【A2】在接下來的拆書課中,繼續學習本節片段內容并巧妙應用。并將拆書手冊中的招數一一用遍。
1、提出問題。設計問題大綱,并嘗試結合培訓內容選擇提問內容。
2、回應反饋。采用拆書冊的各類招式一一回應反饋。同時還可借鑒參考KK的提問五式。
[澄清意圖]:“你是感覺……才問這個問題的嗎?”
[認可提問]:“這是一個容易混淆的問題!”
[重述理解]:“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你是問……?”
[完備回答]:“這個問題的理論依據是……”
[確認滿意];“這樣回答可以解決你的問題嗎?”
3、互動引導。
4、坦誠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