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琳子2017 年分享的第4篇文章。
溫馨提示:本文字數為 1700個字,閱讀時間約為3分鐘
2月17日是我的生日
每年的生日我都會寫下一些文字,用以自省。現在回過頭來看之前的文字,真是各種矯情又無知,不過誰人不是從小白到大神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呢?
有時候我想我寫的文字有什么用呢?其實書寫出的文字最初是一個與自己對話的過程,我從之前的文字里看到了自卑怯懦的我,也能從現在的文字里看到了不將不迎的我。
蔣勛老先生在《孤獨六講》里曾提到:“生命里第一個愛戀的對象應該是自己,寫詩給自己,與自己對話,在一個空間里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這個生命走出去時不會慌張。“
所以又大了一歲的我,不畏懼,不慌張,想將我在舊的一歲所感知的一些道理分享給你聽~
一:你不能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去年我寫過這篇書評別裝了,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點擊藍字可直接閱讀),原因是那個時間段特別浮躁,總以為自己接觸了新媒體,懂了點排版,就沾沾自喜。
自己的排版尚處于一窮二白的狀態還好為人師,總是看了朋友的排版提出大大小小的意見,等到自己時才知各種錯誤一籮筐,忘記預覽直接發送更是常有之事。
后來我自己常常泡知乎,圍觀排版好的大V的排版,經常和我從事新媒體工作的小伙伴(如花 )聊天,關注一些排版具有美感的公眾號,從自己的公眾號著手,讓我的公眾號具有自己的小模樣,不再是全篇五六種字體,背景圖片水印滿天飛的模樣。
時間用在哪里就在哪里產生結果,你假裝的努力最終騙的還是你自己。
二:你關注的東西就決定了你是怎樣的一個人
有一段時間自己迷戀上娛樂性閱讀,公眾號好久都沒有更新,好友都在催我,說你的文章怎么停了?事實是,我總是閱讀各種類型的小說,雞湯文,沒有深度思考,久而久之腦子里沒有新的認知,也沒有效果的輸入,自然不會有什么輸出。
喜歡的作家七芊最近在閱讀群里的總結里說道:我們關注的東西就決定了我們是怎樣的一個人,你總是天天去關注那些享樂的東西那你其實就會變成一個非常懶散的人。
三:不要過早地給自己設限,要趁年輕多去嘗試
我公眾號停更很久的時候,二馬師傅一直在督促我,要我堅持寫作,我總是找各種借口說不想寫,寫不好,總之就是拖延癌。
(感謝師傅二馬菌,我從最初喜歡他的文字開始,到后來厚著臉皮成為他的徒弟,無形中教導我很多知識)
他告訴我:不要拒絕一個爛的開始,不苛求,先開始做,就比空想好。
有了實踐,就有了經驗和積累,也會因此積累到這個行為的好處,久而久之,行為轉化成習慣,也就能長期堅持下去了。畢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四:你只是一個普通人,請先專注于你手上的一件事
有一段時間我總想一心多用,比如說我想學習新媒體的排版,又想報名學習寫作,還總是想能不能再考個課外的證。
結果就是我自己的公眾號排版非常爛,寫作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原地踏步,想考的證自然沒有考上。
年輕可以勇于嘗試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但是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喜歡一件事就要做好,做到極致,再去嘗試另外一件未嘗不可。
工作只要一樣一樣做好就行,因為你總想一次全部完成,所以才會失敗。——《余生皆假期》
五:如果你想更快地成長,一定要走出你現在的舒適圈。
認知心理學認為成人學習有三個前提要求的時候效率最高,有目的,有目標導向,有即時反饋的最近發展區。
簡單來說就是能解決當下的問題,學了有地方用的,難度適中的知識最有效。
朋友今天和我說想學PS,學不進去。其實和我當初學習排版一樣,只是想學,沒有把目標量化出來,學了也不知道用在哪,還有對未知領域夸大了的恐懼導致一直在原地踏步。
六:你想比你周圍的人更好地成長,就不要省去同過來人聊天的時間。
雖然我還是個學生,但我的朋友圈子友人從來不局限與學生這個身份,里面有我的好師傅二馬菌,他時常歡快又逗比不僅教導我新媒體運營方面的知識,還教育給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還很喜歡看我最喜歡的作家七芊的公眾號,她雖然才25歲,大學時就已經為各大知名專欄撰寫文章。
畢業進入職場不僅兩年做到公關經理的職位,還在業余時間寫出了很多職場系列熱門的文章,并且在中華英才網,插座學院開設了很多課程。通過看她的文章讓我的眼界不斷地刷新,認知也慢慢地得到了提升。
還有雞血怡,認識的一個商人大哥哥,新媒體運營的各位伙伴,他們因為身在職場,總能告訴我一些很有趣的觀點,讓我看到我現在還不能經歷而未來也會走的路~
今年我們二十一二歲,歲月還很長,你我不必慌張,一步一步慢慢來,生活總要給你最美的模樣。
祝我生日快樂,祝你們永遠18歲~
我是琳子大了?(點擊關注)
在校會計女一枚,寫點身邊的小感悟,相信堅持的力量,愿你我在有生之年,都能才貌雙全。
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關注一下點個贊?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