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不但可以享受到父母所有的愛,自然家庭資源也用在自己身上。
但是,如果父母一方提前遇到點什么,獨生子女未必能全部繼承遺產。如果父母提前立下遺囑,則另當別論。
01
劉浩一歲的時候就隨著爸媽移民到邊疆生活,他的成長史也是爸媽的奮斗史,從一無所有到有車有房。
本以為幸福日子就這么無憂無慮地過著,劉浩大學畢業回到本地工作后,爸媽拿出所有的積蓄給劉浩按揭了一套三居室,并且幫助劉浩還款,劉浩剛工作工資雖然不高,吃住都在家里,也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
爸媽和他商量:“新房暫時不裝修,等你找到對象按照你們的心意裝修就好。”
沒想到意外來的這么突然!
有一次爸媽駕車從基層單位的家趕往市區時,爸爸疲勞駕駛車子迅速沖到路基下,爸爸被方向盤刺破胸腔,媽媽被甩到外面腦袋磕在石頭上。當時車毀爸媽雙王!
交警處理完事故,劉浩在朋友的幫助下辦理了爸媽的后事。
整個事故的前后,遠在老家 的爺爺奶奶和叔叔姑姑都沒有露臉——原因就是爸爸是爺爺奶奶抱養的,下面又生了兒子和女兒。
爸媽的房子是婚后購買的,房本寫的爸爸的名字,從法律的角度爺爺奶奶有六分之一的繼承權,要過戶房產必須要爺爺奶奶簽署放棄繼承協議。
無奈之下劉浩只得請假奔赴老家,爺爺奶奶的態度非常明確:“我們把他養大,要放棄繼承權可以,你要把他在老家的宅基地過戶給我們當補償。”
此時的劉浩真的欲哭無淚:剛剛失去爸媽,又被爺爺奶奶刁難。
劉浩只好在村委會的見證下把爸媽的婚房以及宅基地過戶給爺爺奶奶,然后姑姑陪同爺爺奶奶去市里公證放棄繼承協議(70歲以上的老人必須在至親的陪同下簽字才有法律效率)。
來回一個星期,劉浩落寞地回到工作地這才順利辦理了爸媽留下的房子過戶手續。
02
若蘭和老公孫濤是大學同班同學,孫濤當時還是班長,即便后來結婚,若蘭依然戲稱老公“孫班長”。
畢業后,孫濤被分到政府部門工作,而若蘭則被留校任教。
兒子孫凱出生后,若蘭無法忍受朝九晚五的生活,曾和孫濤吐槽:“我干一輩子也可能只是一名講師,我哥邀請我一起做生意開旅游公司,你覺得怎么樣?”
孫濤全力支持:“你盡管去打拼,我在體制內旱澇保收養家沒有問題。”
沒有后顧之憂,又得到孫班長的支持,若蘭全副精力和哥哥一起打理生意。西安古城本來就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再加上哥哥軍人出身敢當敢干,若蘭保證路線推廣,很快生意就走向正規。
雖然做生意忙碌,收入則階梯式增長,若蘭和孫濤大平層換成了獨家別墅,私家車也上了一個檔次。
孫凱大學畢業留在西安工作,若蘭和孫濤全款給兒子購買了大三居,此時若蘭也到了退休年齡,兩千多元的工資與她就是錦上添花而已,生意給她依然帶來持續的現金流。
這時候若蘭認真地和孫濤商量:“咱們都這個年齡了,有些事也該提前說明白。”
“什么事?”孫濤有點摸不著頭腦。
“我想立個遺囑。”若曦看看孫濤什么反應。
“咱們就這么一個兒子,咱倆的家產不都是兒子的?”孫濤覺得不可思議。
“未必,新的《婚姻法》頒布后,父母也有繼承的權力,咱倆的父母都健在,一旦咱倆有什么意外,為難的是咱們的兒子。”若蘭繼續科普,“要是我走在前面,我希望有個女人陪在你的身邊,但我也不想我辛苦打拼的家業讓給別的女人。”
沉浸片刻,孫濤同意了若蘭的想法。
他們的共同財產就是那套別墅,夫妻兩個每人一半的產權。
若蘭著重聲明一點:旅游公司的股份將來的歸屬權只能給兒子。
孫濤并沒有異議,他也重點提出:公積金余額也給兒子。
03
小靜的父母都是那個年代的下鄉知青,母親和 父親在下鄉的地方被招工,然后順理成章結婚。
在可生二胎的邊緣上,小靜的父母只生下小靜這個獨生女兒。
父母全力托舉小靜往上走,大學畢業后小靜入職一家國企,結婚生子發展不錯,一度任公司高管。
自己有能力之后,小靜就在父母居住地用父親的名字購買一套帶電梯的大三居,改善居住環境。
無奈父親身體不好,先后做過兩次大手術,剛剛辦理退休手續那年舊病復發搶救無效離世。此時小靜的奶奶還健在,小靜時不時給奶奶寄點養老錢表示心意。
母親70歲那年內風濕引起迸發癥,終于也沒有熬過去。
辦完母親的后事,小靜準備賣房時,姑姑和叔叔沖上來要繼承一部分份額:“你父親過世的時候,奶奶還健在,她享有六分之一的繼承權,現在你可以和我們一起代位繼承屬于你父親的那一份。”看來叔叔和姑姑有備而來。
“這房子是我出資買的,老房子早就賣了給父親看病,哪有遺產可以繼承?”小靜耐著性子解釋。
叔叔和姑姑不信那個邪,最后親人們走上法庭,這個時候,小靜也不給親人留面子,直接把購房繳費清單呈現出來,打了眾親人的臉。
一點蠅頭小利,親戚關系也不復存在。
立遺囑,表面上看有點不盡人意,甚至有點薄情,但是能合法保護當事人的權力。
盡管是獨生子女家庭,只要父母的長輩還健在,一旦父母有意外,麻煩就立馬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