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同學寫的字最近進步很大了,我覺得表揚真是一個好武器,他很投入。《陶罐和鐵罐》的表演賽,他是第一個要求上臺的,鐵罐的傲慢無禮,他表演的惟妙惟肖:
“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
“不敢,鐵罐兄弟。”謙虛的陶罐回答說。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擺出一副輕蔑的神氣。”
第一組表演賽開始前,為了引導孩子們,征求同學們意見,允許我當旁白。兩個孩子表現太給力了。語氣到位!一直以來,我第一次發現他可以這樣優秀……他倆博得大家主動的鼓掌。全班同學熱度高漲起來,大家都掙著表演,孩子甚至舉著收站了起來……
第二組表演請你們自己演,老師不參與。要求是不看書不帶書到講臺來。還有,舉手規范的優先考慮……孩子們坐的真直,個個眼睛神采奕奕,充滿期待。
“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不卑不亢地說,“我們的任務是盛東西,并不是來互相碰撞的。在完成我們的本職任務方面,我不見得就比你差。再說……”
“住嘴!”——
小賈同學演的陶罐,謙虛的如此溫柔。小代同學的“住嘴!這一句接的不留縫隙。陶罐和鐵罐的形象生動的語言通過這兩個孩子的表演鮮明的對比出來。教師里充滿了快樂的空氣。
關注孩子生命成長的過程,帶給孩子語文課堂的快樂,讓孩子樂學善學,語文課才有生命力。教師和學生是共同發展的生命共同體,孩子的核心素養是在教師不斷的調控下實施的快樂學習中培養起來的。語文教學的任務有很多,落實學生核心素養,讓孩子做全面發展的人,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我覺得作為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應該在教學中探索實踐。樂學善學,學會學習,其實也是從老師的教開始的。在于老師是否給了孩子空間,給了他機會。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都是一朵能燦爛綻開的花朵,他們應該感受春天到來的春的氣息,今年是濟南市教育“減負提質年”,新學期減負提質已經如春風已經輕輕吹拂在每個孩子的臉上,作為語文老師我深深思考著,落實著,考慮著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讓孩子在生動活潑自由自在中學習語文,提高素養。
玉鑫是講臺邊上的孩子。聽課和不聽課沒大有區別。讀聽不見聲,寫字一個小時盯著他寫不出幾個字。我問同學們老師為什么安排他在這個位置。小澤來精神了:老師,央視春晚搶座位說的就是這個事!我讓他講完了這個故事,玉鑫也明白“重點管理區”老師視線下的重要位置了。玉鑫有沒有優點?同學們說他“幽默”。玉鑫聽到后笑了,很開心的笑了。
慢慢來吧,只要快了就好,只要快樂了就會像春天的花一樣,開放,即使是野花,帶著自己的快樂迎接著屬于自己的春天。
晨曦是內向的孩子。這節語文課她給我了一個大驚喜,也給我了一個大難題。教學情景是這樣的:
下面的說法,你更贊成哪一種?關鍵是理由,給大家三分鐘時間。(先看觀點,想不出來再小組討論)
(1)美麗的鹿角無關緊要,實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
(2)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們各有各的長處。
全班靜極了,三分鐘時間到了。“同意第一種的舉手?”
晨曦怯怯的舉起了手。驚喜的是,這是她自上學期以來,第一次舉手。難題是,全班就她自己。我得解釋好這個問題。大家看看她,有的同學笑,但不敢大聲。因為她們瞅著老師的臉看老師的反應。
“同意第二種的舉手?”除晨曦外的所有孩子4都舉起了手。
“我要表揚馬晨曦!”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孩子們一臉的懵逼),因為她堅持自己的意見,咱班就她自己選擇了第一個說法。有的同學笑,她也沒有改變自己的意見。不人云亦云,敢于堅持自己見解就很了不起。
大家聽得很認真。每個孩子看著我。我此時要保護好這個孩子。她本來就不說話,是班里的悶葫蘆。估計這段時間,被語文課的快樂感染了,開始心動了,好不容易舉手,要是這次處理不好,她這心理是不能承受的。
大家說說自己的理由吧!最后我才讓馬晨曦回答理由。孩子們快樂的回答,補充。最后轉到晨曦選擇的問題上來。她只說了幾個字:不跑就讓獅子吃了。
《鹿角和鹿腿》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平時,鹿十分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當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性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
我給同學們講,鹿在遇到獅子帶來的危險時,跑是唯一逃命的選擇,所有腿最重要。所以馬晨曦說的沒錯。其實不同條件下鹿角也有作用。“老師,鹿角有保持平衡的作用”——愛林站起來說。“奧,真好,你怎么知道的呀?”“老師,我在一本書上看到的。”讀書就是好啊,知道這么多。”“它過橋的時候用得著……”“人要是過橋呢?”——人是靠手臂起到平衡的。我做了伸著胳膊個歪歪斜斜的動作——教室里充滿著快活的空氣。
其實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價值。我認為這樣深刻。
教師的鼓勵表揚和真誠是關鍵。全身心投入教學本身就是快樂的,老師要感染學生。小組合作的快樂來自分享和共享。不論是鼓勵,表揚,還是小組合作,或者其他的活動形式,讓孩子們找到載體動起來,只要能調動情緒,給予孩子更多的快樂的學習就是可以采用的教法。梓涵的作業漂亮,就讓她及時分享給每個孩子,讓她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價值。開學初給我“莫須有罪名”的小晴,作業雖然還是拖拉,在我每次的關心和寬容下慢慢跟上了作業,不再編瞎話了。我一直興泰是我寒假家訪的孩子。十歲了還要奶奶摟著睡覺,摸著奶奶耳朵才能睡著,寫字筆畫不對,寫得慢。但是把作業及時上交,不知他經歷了多少堅韌,克服了多少困難。這就是他在成長。這就是培養素養。今天語文課上我表揚他,沒說讓大家鼓掌,大家主動給他掌聲。鼓勵別人,欣賞別人,可以看出這一大群孩子也都在成長著…教著孩子們,我也不再著急,不再煩惱。快樂是共同感染和創造出來的。
語文課的教學,說到底,有快樂才有味道。減負提質不是空穴來風,學生的壓力太大了,靠機械的,無味的過量的作業來提高成績的做法實在是對孩子成長的一種摧殘。減負提質要靠老師在課堂上積極探索,讓孩子們快樂起來,在學習實踐中落實。我相信,語文課堂還給孩子快樂,想盡辦法讓孩子樂學,學生才會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核心素養就會在學習中落實。語文課應給予孩子更多的快樂。語文課也更能給孩子更多的快樂。
(女兒12點前剛睡下,說爸爸我們一家都在奔跑。妻子還在寫教案,寫完這些文字,我踏實而溫馨,愿女兒高考順利,愿所有人溫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