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的衣裳
近兩個月來一直致力于寫作。今天一天更是從早到晚捧著手機,鉆進簡書里看文章,不知道這算不算是虛度了光陰,但是此刻,卻是欣喜異常。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用簡書了。
喜歡閱讀和寫文章由來已久,只是以前寫文章每每是在心血來潮時一蹴而就,發一些感想在朋友圈。去年12月,偶然申請了微信公眾號,寫文章便一發不可收拾。幾乎每天都更新,很累,但也樂在其中。感覺2016年最值得高興的事情便是在公眾號寫作,因為寫作已經不再只是興趣所致,同時已經將它作為一項事業了。直到今年初的某一天,偶然在網上看到了一篇來自簡書的文章,非常喜歡,開心地給作者贊賞了紅包。同時也讓自己對簡書發生了興趣,隨即注冊了簡書賬號,因為習慣用公眾號寫作,所以簡書賬號便暫時閑置。本月中旬加入了一個微信作者群,發現里邊常發文的寫作人都用簡書,只有我用公眾號,以至于跟他們幾乎沒有互動。于是,也便嘗試著用簡書來發文。開始時是將公眾號里比較喜歡的幾篇文章復制到簡書里來,發現簡書還有投稿功能,但當時根本不知道投稿的方向,就憑著感覺投了幾個專題。過后手機接二連三地提示著消息,一看真是不得了,全是簡書發來的信息,之前投稿的幾篇文章幾乎都被專題收錄了,并且全部通過了首頁投稿,還被編輯推薦上了首頁。其中一篇《你喜不喜歡,我就是這樣的我》,反響還不錯,點贊的很多,賬號也被關注了,評論寫得特別暖心,彼時的我真是有小小的成就感。第二天再接再厲,又陸續發了幾篇上來,可是就沒有之前那么幸運了,只被幾個小專題收錄了,首頁投稿沒有通過。認真研究了下,發現不能幾篇文章同時頻繁地投稿。這個經歷也讓自己意識到,選擇專題很重要,沒弄清專題方向盲目亂投,結果就是被拒稿,所以這幾篇文章基本沒什么瀏覽量。不過我也并未沮喪,分析出一是要研究投稿方向,再是要更加努力地寫文,提高寫作水平,畢竟寫作質量是最重要的,質量上去了,投稿通過就不難了。
以上是我這段時間的寫作經歷和一點點成功或者失敗的經驗,分享出來,希望對新注冊簡書的寫作人可以作為參考。下面就書回正傳,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寫作人喜歡用簡書呢?因為相比微信公眾號,用簡書有太多的優勢?,F歸納幾條,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編輯器排版簡單方便
簡書排版都是固定格式,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腦使用都一樣方便,可以讓寫作人將心思用于寫作而不是過多操心排版問題,編輯時文章字數隨時可見,一目了然。這種模式讓寫作人更多用心注重文章的質量而不是偏重于華而不實的形式,避免了本末倒置。而且,用簡書寫作,可以隨時進行編輯,即使文章已經發布,也同樣可以重新編輯發布,而之前的任何數據及動態都不會被改變,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用簡書的一個原因。
而微信公眾平臺在排版上是太麻煩了,尤其是對于剛開始使用公眾平臺的寫作者來說,根本是一頭霧水,多數作者都是借助第三方編輯軟件進行排版。我甚至覺得編輯比寫文用的時間還要多,這簡直是一種浪費。而且這還是在電腦上,在手機的微信公眾平臺上功能更是少之又少。另外公眾平臺一天只能發一次文,發現有瑕疵便無法更改,只能刪除了第二天再發,但這篇文章之前的一切數據和動態就全沒了。
文章有更多的機會被讀者看到
簡書作為開放平臺,一直致力于資源共享。只要文章發布了,就有可能被讀者看到,更可以在適合的專題上投稿,讓更多的讀者看到自己的文章,同時也可以分享到簡書之外的QQ空間或微信朋友圈等第三方平臺。而簡書本身是網站,在百度或者知乎上都有很多的機會被讀取,前面提到我就是在百度搜索里看到了簡書文章才進來的。
而微信公眾平臺上發布的文章,只能被關注你的人看到,或者發朋友圈被轉發了才能被朋友之外的讀者看到。作為新人,如果不特意去運營,你發的文章是不會被大眾看到的。
頁面簡單、清晰
注冊簡書賬號以后,就會有自己的主頁,可以很好的整合各類文章的內容,進行分類歸納整理,還可以創建專題,吸引有共同寫作方向的人投稿。在首頁上可以看到人氣高的作者文章和被各專題編輯推薦的文章。
而微信公眾號雜亂無章,只能看自己關注的公眾號或者朋友圈里推薦的公眾號文章,有時候會跟好的原創作者失之交臂。
文章內容豐富
簡書上文章風格各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種題材琳瑯滿目??梢愿鶕枰苯舆x擇關注的對象。進行專題投稿,還要過各位主編的關,所以作者在創作內容上都很嚴謹,不會出現誘導分享。
而微信公眾平臺上許多公眾號文章來回轉載,同一篇文章在關注的很多公眾號里都會看到,容易產生審美疲勞。更嚴重的是現在的微信文章內容千篇一律,感覺都在編著相同的故事。有些公眾號文章只是作者名字不同,但是題材、格式、中心思想大同小異。有些所謂大公眾號發的文章都非常單調,且很少原創,主要是轉載。想看原創就要去關注原發作者,但是很難搜索到。很多公眾號為了求關注,淪為標題黨,點進去只有一個引導分享的二維碼。還有黃文,很多時候想投訴但很難。
強大的互動功能
可以直接看到點贊、評論,跟粉絲互動更方便,同時可以看到你關注的人的動態,他喜歡什么,關注什么,都可以給自己一個借鑒。文章的每一條動態都可以馬上知曉,點贊、評論、關注、投稿通過或者被拒絕、被收錄進專題,馬上就可以通過微信、郵箱收到信息。用簡信功能可以簡單方便地與粉絲還有自己關注的作者進行交流,甚至可以直接跟簡書CEO簡叔進行對話。我注冊簡書以后,就收到了簡叔的問候,心里暖暖的。文章發布以后,還可以根據個人意愿開通或者關閉贊賞功能。
而微信公眾平臺就沒有健全這些功能。發布文章之后,不打開文章是不會知道閱讀量、點贊量的,甚至不進入公眾號后臺是不會知道有人關注了公眾號的。有些時候,發了文章以后,便總是忍不住打開看看,感覺有些神經質了。在互動功能這一塊,因為不可能總是打開公眾號平臺,不能及時看到粉絲發送的信息,從而不能實時進行互動,并且這種互動信息只能存留五天。而贊賞跟評論功能只有開通了原創功能才可以有。我申請公眾號至今兩個月了,努力更新了40幾篇文章,全部是原創,可一直沒有收到微信平臺的原創邀請,因此很多功能都沒有開發出來,文章也不能受到原創保護,感覺很不公平。
寫作自由隨性
簡書上寫作面臨的都是陌生人,不會擔心隱私泄露,可以心無掛礙地寫一些自己想寫的東西。文章發布以后,因為彼此都是陌生人,被點贊還有加關注,會讓自己有真正的認同感。因為陌生人沒有必要敷衍誰,喜歡就是喜歡,喜歡就點贊、就加關注,評論也是發自內心的,你會感覺自己的勞動被尊重。即便發的文章一時無人問津,心里也并不難受。只是想著要提高寫作質量或者在文章選題上多用心,亦或者是自己投稿專題沒有選正確。
而微信公眾平臺在這一點上真是傷人啊。那些大V公號文章閱讀量越多,關注的也會越多。而對于我們這些剛剛起步的來說,有時候受到的傷害真不是一點半點呀。剛剛發文時先發朋友圈,起初會有人鼓勵你,但發現你將寫作當成了事業來做,一部分人也就逐漸失去了關注的興趣,開始變得冷漠起來。其實并不是文章寫的越來越差了,只是人性使然。很多時候,人們習慣于雪中送炭,而不喜歡錦上添花,因為平時熟知的圈子里,突然出現了一個所謂的“作家”,大家就會不習慣,尤其是對于同事而言。有些人不愿意你變得更優秀,所以選擇漠視你的努力。你發在朋友圈的文章仿佛沒有看到一樣,甚至有些時候連自己的好朋友都選擇視而不見,這種現象真是令人挺傷心的。即便有熟人點贊,也不排除有敷衍的嫌疑。有時候會發現在朋友圈里被點贊了,打開文章后卻發現閱讀量并沒有增加,于是只能呵呵了。只有少數幾個家人跟朋友會認真地閱讀并互相交流。除了剛加入的寫作群以外,我幾乎不往其他群里發文章,因為不想聲張,同時也怕發了沒反應會很尷尬。并且基本都是熟人看文,寫起文章來會畏首畏尾,不能將感想淋漓盡致地抒發,生怕會引起別人遐想,甚至對號入座。
簡書上述這么多的優勢,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寫作人來到簡書,用一顆本真的心來寫作,或閑庭信步或奮筆疾書,既增加了知識,又愉悅了身心,真是寫作人的幸事。不過用簡書這段時間,發現簡書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改進。
加強稿件的審核功能
讀文過程中發現抄襲現象時有發生。有些寫作人做文章“搬運工”,大段復制粘貼別人文章內容,而且還被很多專題收錄。專題主編需增強審稿能力,張開慧眼將抄襲文拒稿。
加強原創保護功能
文章發布時如果與之前發布到網上的原創文章高度一致的應該予以提示。這一點微信公眾平臺的原創保護功能做的不錯,希望可以借鑒一下。
加強專題管理
創建專題,名稱審核時把把關,盡量避免重名現象,搜索關鍵字時會出現很多同名專題,有時令人無所適從。簡書上專題質量良莠不齊,使投稿產生障礙。
以上是我對簡書部分功能的闡釋,因使用時間尚短,有些觀點難免片面,希望各位多提寶貴意見。但是我對簡書是真心喜歡的,希望簡書發展越來越好。也堅信,簡書這么好的平臺,勢必會吸引更多的寫作者來到這里勤耕不輟,妙筆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