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好好說話節目是【自我對話,好好思考】,節目資源來自依舊回憶的你的私人播客。
I. 節目內容
人的語言習慣會影響到他的做事方式,今天我們接著來談一談當一個人遇到問題的時候,他所用來描述問題的話語會怎么樣對他思考產生不同的引導。
1、兩種想問題方式的區別
舉例,我常在課堂上跟同學們開玩笑,老師我每次問問題,你們這些同學都會做出抱頭苦思、認真想問題的模樣,但其實你們當中只有少部分的人是在思考,多數的同學其實都只是在苦惱。同學一聽就會覺得不服氣,會問:老師,那種抱頭苦思,一直在想答案的思考,這跟苦惱有什么不一樣呢?
我說,這很不一樣哦,差別就在于你抱著腦袋的時候,你在心里問自己的問題是什么?好比,假如我考一個小學生數學,問他7乘以3加5減17是多少?小朋友一聽,說:這這這,這一時不知道啊,有點難啊。你們想一想,這時候我們的小朋友里面就會產生兩種不同的模式。
一種同學,他在聽完題目之后雖然一時不知道答案,但在心里他會吧問題分成一段一段再敘述給自己聽:7乘以3是21,加5,21加5是26,再減17,26減17是9……哦,我知道答案啦,答案是9……
你看這一種過程就叫做思考。但還有一種同學,他聽完題目后卻是不斷在心里問自己,呃,這個,答案是多少呢?答案是多少呢?7乘以3加5減17答案是多少呢?……像這種就叫做苦惱,因為你想啊,如果你在心里一直問著自己那個原來的問題,而且始終問的是:答案是多少呢?答案是多少呢?.....難不成你期待這時候會突然有一個聲音冒出來跟你說:答案是9?那一定是見鬼了吧……
所以,思考和苦惱的差別就是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前者知道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步驟來描述問題,讓自己的思緒跟著自己的表達有系統的往前進,而后者呢卻只會不斷的反復問自己:答案是多少呢?答案是多少呢……
又好比,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經驗,當你去面試的時候,或者是臨場遇到一個很尷尬的狀況,又或許你突然被點名要上臺去表達自己看法,這時候你很緊張,你想乘著這點時間趕緊從腦袋里擠出一點東西出來,但滿腦子里卻不斷充斥著我該怎么辦?我該怎么辦?是啊,我該怎么辦?你用這種問題問自己的時候,難道是又希望突然有個聲音又從腦中冒出來幫你解答嘛?是的,這就是你不懂的怎么樣用話語來引導自己的反應進入思考模式。
2、小技巧
那么要怎么樣說話才能讓自己從苦惱模式進入到解決問題模式呢?今天我來分享一個小技巧,那就是在心里描述問題的時候,不要去描述目的,要去描述理由。
試想一下,假如你想在墻上打一個釘子,然后你在工具間里到處找錘子,這時候如果你在心里念叨的都是:錘子呢?錘子呢?錘子放哪兒了......這時候,你的眼中就會很自然的只看得見錘子,而那些在你眼中晃過的那些扳手啊、鉗子啊、鏟子啊、磚塊啊……你就統統視而不見,但其實如果你那時候在心里念叨的是:能敲釘子的東西在哪兒啊?很有趣哦,這個時候,那些扳手啊就會進入你的眼睛啦。甚至,如果你想想看,你為什么要在墻上釘釘子呢?哦,是為了掛一副畫。如果你自己心里對自己描述是:有什么東西能讓我掛東西呢?什么東西能讓我掛畫呢?這個時候,甚至不止是那個錘子啊扳手啊,甚至是一卷膠帶都可以進入到你的眼睛里,對不對?因為它可以掛畫啊。
描述問題的時候,你的內在怎么描述就會引導你的腦子往哪里去想,而如果你對自己只描述目的,不描述理由,那你的眼中能掃描到的范圍就會縮得很小很小,這也就是問什么人們常說那些最擅長思考問題的人其實往往也就是最擅長表述問題的人。我們再回到剛才這個釘釘子的例子里,事實上如果你能夠把問題表述得更清楚,你想啊,你為什么要釘釘子,哦,為了要掛一幅畫。為什么要掛一幅畫呢?哦,是因為墻上顯得太空,要擺點東西才好看。而你一旦把問題敘述到了這個程度,那你再工具間里到處找東西的時候,你要找的,你要搜尋到的答案就不再只是錘子在哪里,扳手在哪里?膠帶可不可以?為什么?因為當你在腦中問你自己的問題是怎么樣才能讓墻上看起來不那么空的時候,唉,你眼睛看到一個盆栽,就可以掃描到:唉,等等,不一定要掛一副畫嘛,墻下擺一盆盆栽,墻上看起來也沒那么空了嘛。所以有沒有發現?所謂的好好說話,不是只要教你怎么樣對別人說話,也包括了要怎么對自己說話,你試想一下如果你懂得了怎樣對你的大腦說話怎么對你的情緒說話,那這種對話幫助有多大。
II. 個人體會
還別說,今天節目中提到的,遇到自己突然被點名要上臺去表達想法的時候,確實腦子里會是一片混亂,完全想不起要如何去思考,更別說如何表達了,所以,常常會出現說完了之后自己都不知道剛才到底說了些什么的情況,然后下的臺來自己的那個悔啊恨啊,只想說自己怎么臨場發揮如此之差......
今天的節目給我們分析了思考和苦惱的不同之處,雖然,從外表看上去,也許兩者同樣表現出抱著腦袋在想東西,可是,深入來看,其實兩者想的東西完全是大相徑庭,前者是通過拆分問題,引導自己思考,通過跟自己對話,引導自己思考原因,思考理由,思考如何達成想要的結果;而后者卻只是單純的重復原來的問題,沒有拆分,沒有分析,有的只烏鴉學舌式一遍又一遍的重復。所以,兩者解決問題能力的高低也就一目了然了。
如同作者在節目中說的那樣,好好說話不僅僅是要好好對別人說話,我們同時也要學會好好對自己說話。在遇到問題時,怎樣對自己進行合理合適的表述,怎樣通過適當的描述表達問題的原因和理由,來引導自己的大腦對問題進行拆分、分析,讓自己的大腦從苦惱模式切換進入解決問題模式,以達到順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這個過程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思考的過程,一個需要我們逐步練習,不斷進步的過程,這也是我們學習好好說話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