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極致楊
編輯|肖童鞋
? ? ? ? 民間流傳“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白露”,這是人們對各季茶葉品質的高度概括。在四季分明的茶區,由于氣候因素的變化對茶樹生長及代謝的影響,茶葉的自然品質也發生相應的變化,一般人都只知道春茶,不知還有夏茶和秋茶之名。所謂春茶,是指當年5月底以前采制的茶葉;所謂夏茶,是指當年6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葉;而7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葉就被稱作秋茶了。春茶、夏茶與秋茶,雖同為當年采制的新茶,但由于季節即氣候條件不一樣,其品質也是很不一樣的。
? ? ? ? 春茶、夏茶、秋茶區別的深層原因:
? ? ? ? (1)春茶就綠茶而言,春茶由于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上年秋冬的養精蓄銳,顯得葉肥芽壯,葉質柔軟,色澤翠綠,毫毛較多,香氣濃郁,滋味甘美。這種鮮葉生產出來的春茶滋味鮮爽,香氣馥郁。因此,大凡名茶均為春茶。春茶尤其是明前茶、雨前茶等早期春茶一向被認為是品質最佳的綠茶。許多名優綠茶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高橋銀針、顧渚紫筍等,都是由早春幼嫩芽葉經精細加工而成的。
? ? ? ?(2)夏茶由于天氣炎熱,雨水過多,茶樹生長十分迅速,故香味不及春茶濃烈,茶味也較苦澀。夏茶葉中水浸出物含量相對較少,特別是氨基酸和全氮量的減少,使得茶湯滋味不及春茶鮮爽,香氣也不及春茶濃;而夏茶中咖啡堿、茶多酚含量相對較高,紫芽數量相對增加,致使干茶色澤不一,茶湯呈暗綠,較為苦澀。當然,就紅茶品質而言,由于夏茶的茶多酚含量較高,這對形成更多茶紅色素有利。因此,由夏茶采制的紅茶干茶和茶湯色澤更顯得紅潤,滋味也比較強烈,但由于氨基酸含量較低,這對形成紅茶的鮮爽滋味又是不利的。
? ? ? ?(3)秋茶秋季的氣候介于春季和夏季之間,從氣溫和濕度來說更接近于春季。茶樹經過夏季休眠后,萌發勢增強,茶芽恢復生長,加上秋季光照較充足,茶芽葉內積累的有機物質又迅速增加起來,秋茶鮮葉中氨基酸、咖啡堿、維生素含量均介于春茶和夏茶之間,有的品種的氨基酸略低于春茶。所以,秋茶如果制得好的話,其品質有時也不亞于春茶。
? ? ?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區分方法:春茶、夏茶、秋茶的區分,可從四個方面來鑒別。
? ? ? ??一看外形:春茶粗壯重實,毫毛較多,綠茶、紅茶的條索緊結,珠茶顆粒圓實;夏茶輕飄肥大,葉梗瘦長,綠茶、紅茶條索松散,珠茶顆粒松泡;秋茶則大小不一,葉片輕薄。
? ? ? ??二看色澤:春茶的綠茶色澤綠潤,紅茶色澤烏亮;夏茶的綠茶色澤灰暗黑綠,紅茶紅潤;秋茶的綠茶色澤黃綠,紅茶色澤暗紅。
? ? ? ??三嗅香味:春茶香氣馥郁,清香宜人;夏茶香氣較淡;秋茶則香氣平和。沖泡時,茶葉下沉較快,香氣濃烈持久,滋味醇厚為春茶。凡沖泡時,茶葉下沉較慢,香氣欠高,為夏茶。凡香氣不高,滋味淡薄,葉底夾有銅綠色芽葉,葉張大小不一,對夾葉多,葉緣鋸齒明顯的,屬秋茶。
? ? ? ??四看茶湯:春茶下沉較快,茶葉脈絡細密,葉緣鋸齒不明,綠茶茶湯透黃,紅茶湯紅顯金,滋味醇厚,香氣濃烈持久;夏茶下沉較慢,葉脈較粗,葉緣鋸齒明顯,綠茶湯色青綠,滋味苦澀,紅茶湯色暗紅,滋味帶澀,香氣較平淡;秋茶則葉張大小不一,對夾葉較多,滋味淡薄,香氣不濃。
? ? ? ?所以簡單概括起來還可以說是從干茶與茶湯來區分春夏秋茶:
? ? ? ?干茶:主要從茶葉的外形、香氣和色澤上加以判斷。凡紅茶、綠茶條索緊結,珠茶顆粒圓緊,紅茶色澤烏潤,綠茶色澤碧綠,茶芽肥壯重實,有較多的毫毛,且叉香氣馥郁者,就可以基本判斷為春茶;凡紅茶綠茶條索松散,珠茶顆粒松軟,紅茶色澤紅潤,綠茶灰暗或烏黑,茶葉輕飄寬大,嫩梗細長,乃是夏茶的品質特征;凡茶葉大小不一,葉張輕薄瘦小,綠茶色澤深綠,紅茶色澤暗紅,且香氣平和者,這些是秋茶的品質特征。另外,茶樹從9月份以后陸續進入盛花期,凡茶葉中偶爾夾雜有花蕾、花朵者,可以視為秋茶。
? ? ? ?茶湯:在干茶定性檢測的基礎上,還可進行開湯審評,通過聞香、嘗茶、看葉底來進一步作出判斷。沖泡時,茶葉下沉較快,香氣濃烈持久,滋味醇厚,綠茶的湯色綠中顯黃,紅茶湯色紅艷顯金圈,葉底柔軟厚實,芽葉較均勻一致,葉張脈絡細密等,該茶為春茶;沖泡時茶葉下沉較慢,香氣較淡,綠茶滋味苦澀,湯色青綠,葉底中夾雜有銅綠色芽葉,茶滋味欠厚帶澀,湯色紅暗,葉底較紅亮,不論紅茶還是綠茶,葉底均顯得薄而較硬,對夾葉較多,葉脈較粗,葉緣鋸齒明顯,此為夏茶。凡香氣不高,滋味淡薄,葉底有銅綠色葉片,葉張大小不一,對夾葉多,葉緣鋸齒明顯的,當屬秋茶。
參考文獻:
《中國茶品鑒 購買 貯藏 》 - 陳書謙主編 2015
《茶學入門 》 - 屠幼英,喬德京主編 2014
《中國茶經 》 - 陳宗懋,楊亞軍主編 2011
《茶坊全話 》 - 微岑編著 2013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紅茶加工,工藝如何?
?茶葉加工除了殺青、發酵,你還了解哪些?
?為什么茶葉會有各種各樣的名字呢?
?茶樹是什么時候從哪里發源來的
?茶樹是什么?茶樹的一生究竟如何?
?茶葉到茶杯的距離
?你不知道的茶馬古道
喜歡茶的朋友們歡迎添加小編微信號: jizhiyangcha 互相交流學習噢! 或者關注微信公眾號:(極致茶文)了解更多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