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相機大家都會想到兩個廠家,尼康和佳能,近兩年也有更多的人會說索尼大法好。說iPhone的同學可以先出去罰站一會。這些廠家的確是不錯,可是今天我們不是來介紹相機的,我們是來科普品牌的。
上述的三個品牌就不介紹了,再寫可能會被打,那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那些不是特別容易見到的相機們。以下品牌多為膠卷機,基本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不過不妨礙我們去認識和了解他們。
先作死一波,介紹一下尼康。
其實不是尼康,是尼康瑪特。尼康瑪特的logo看起來是不是像尼康?尼康馬特系列是獨立于尼康專業系列的一支,1965年有了第一臺馬特相機,其銷售對象主要是非專業用戶,那個年代照相機無論在那個國家都是奢侈品,那個年代的日本,一臺好的膠片單反可以買下一棟別墅,現在來看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之所以叫做NIKKORMAT,主要是NIKOMAT的發音和當時蔡斯公司的IKONMAT很相似,有侵權的嫌疑,所以在國外品牌稱為NIKKORMAT,意思是尼康鏡頭的伴侶。
這一系列的相機和美能達srt系列長的差不太多,拍照的同時還可以和諾基亞一樣砸核桃,金屬機身真的是蠻重的。個人更加傾向于機械快門的FT系列,雖然有些機器附帶了測光,但是由于電池買不到或者年代久遠等原因,測光無法使用,但是機械快門還是經久不衰。金屬機身冰冰涼,看上去就很有質感,就是天冷的時候有點凍手。
柯尼卡
柯尼卡(KONICA),是一個日本品牌,成立于1873年,前身為小西屋六兵衛店。主要從事相片行業。然而到了1948年,柯尼卡這個名字才首次出現于當年推出的35mm照相機Konica I上。柯尼卡向來以底片與感光技術著稱,但隨著數碼相機的迅速普及和傳統膠卷市場的急劇萎縮,柯尼卡在近年來的業務受到很大的沖擊。除了輕便型照相機、膠卷及沖印系統之外,柯尼卡的產品還有商業器材及光學儀器。
美能達
美能達(Minolta Co., Ltd.,前譯萬能達及美樂達)是日本的照相機、攝影用品、影印機、傳真機及鐳射打印機制造商。美能達于1928年于日本大阪成立,初名日德寫真機商店(Nichi-Doku Shashinki,日獨寫真機商店,意即日本與德國合作之照相機店)。美能達最為人熟悉的,是創造出全球第一個內置自動對焦功能的35mm單鏡反光相機系統。然而要到了1934年,美能達這個名字,才首次印于當年推出的Minolta Vest相機之上。
上圖的美能達X700,是現在豆瓣四神機之一。也算是我的入門機,自動曝光,特別大特別亮的取景器,簡單的操作,對新手特別友好,就是這個機器的電容容易出問題。這款機器用的是電磁快門,需要通電。X700于上世紀80年代發布,直到2001年才停產,這20年的市場供應足以說明美能達的設計功底。不過既然是豆瓣神機,那自然是文藝小清新必備了。適合新手,價格不高,極具性價比,膠片入門好選擇。
柯尼卡美能達
是的你沒看錯,這兩家合并了,其實索尼愛立信也是這么一回事。2003年8月,柯尼卡與美能達合并,成為現在的柯尼卡美能達。柯尼卡美能達組成的初期主要繼續推出原本屬于美能達的DiMAGE系列數字相機、影像軟件及膠卷底片,菲林掃描儀,并繼續生產原本屬于柯尼卡的Centuria系列膠卷及輕便型膠卷照相機。
2005年7月19日,發表與Konica Minolta(柯尼卡美能達)合作,加入數碼單反相機市場,以因應消費型數碼相機的飽和。是的你還是沒看錯,所以現在索尼全畫幅單反的口和美能達的A口是通用的(微單接口不通用)。
康泰時
上圖又是一臺被明星超高價格的機器,不過本身的價值也不低。德國相機品牌,德國康泰時(Contax)或稱【康泰克斯】原為卡爾·蔡司Carl Zeiss嫡系相機品牌,但后來幾經滄桑,成為KYOCERA京瓷下面的一個品牌,但是血濃于水,KYOCERA京瓷使用康泰時(Contax)依然采用了德國卡爾·蔡司的鏡頭。
康泰時了解較多的還是G和T系列里面的幾款。G系類可換鏡頭,T系列不可換鏡頭,不過兩個系列都非常便攜輕巧。個人更愛T系類,排除顏值的原因(不過黑色T3真的太好看了你說是不是),便攜還是更重要的,旅游的時候誰愿意長槍大炮的跑出去玩,又不是負重越野,當然為了拍照出去的除外。和男女朋友出去旅游,帶上一個顏值高,鏡頭好的膠卷相機,可當道具被拍,也可以當拍照工具,堪稱完美。鈦金機身蔡司鏡頭的康泰時,除了貴之外,都挺好。
京瓷
京瓷?KYOCERA于1987年推出了頂級半畫幅AF全自動固定鏡頭相機SAMURAI X3.0SAMURAI?在日語中是“戰士”的意思,外形獨特,類似手持攝像機。不過可謂也是一個“不務正業”的公司,京瓷旗下主要產品有:陶瓷刀具、陶瓷文具、珠寶首飾、手機、精密陶瓷零部件、半導體零部件、太陽能發電系統等。
相信知道這京瓷公司的朋友基本都不再年少啦,沒錯!當年紅及大江南北的第一批進口小靈通就出自該公司之手。京瓷公司現在還在,但是Contax品牌卻已隨滾滾紅塵而去,退出了歷史舞臺。
上圖的3.0手持的感覺特別有趣,像攝像機一樣,又是半格相機,也就是說一卷能拍72張(正常為36張左右),它又不像普通半格,取景器是豎著的長方形,它是橫著的,也就是說取景構圖和普通相機一樣,簡單好用又有趣。不過相比其他的半格相機來說,這個相機的體積,也未免大了一些,不過主要還是圖個新鮮。
蔡司伊康
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蔡司的公司,全稱叫Zeiss Ikon AG是當時德國光學工業中最大也極富盛名的企業,由當時的四個光學產品制造商合并組建的。Zeiss Ikon AG公司于上個世紀70年代初關閉。現在Carl Zeiss決心復活Zeiss Ikon這一相機品牌。為了配合其優秀的光學鏡頭,Carl Zeiss自行設計了新型的Zeiss Ikon相機。
說到蔡司公司,這里給大家講個當時的故事。卡爾蔡司鏡頭可以說是非常優秀的的德國鏡頭,然而經常會有聽到東蔡和西蔡的說法,那么這到底是各什么意思?
二戰后德國分裂成東西兩部分。蔡司廠原來在東德境內。而管理和技術人員都跑到英美控制的西德去了。廠房和工人留在了東德。后來去西德的那批人在西德重建蔡司,這就是西蔡。而留在東德的蔡司也恢復了生產,這就是東蔡。開始時兩家產品區別不大。后來由于西德科技發展快。產品提高較快。社會主義的東德產品相比之下就越來越落后。但這些都是老話了。蘇聯解體,德國統一后,蔡司廠也統一了。所以現在無論哪個蔡司廠生產的鏡頭質量標準應該是一樣的。
福倫達
早在照相機被發明前的18世紀福倫達即是一家充滿活力的光學儀器廠商。廠址設在奧地利的維也納,隨后遷移到德國。1839年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機在法國出售。翌年,研制成功獨立照相機,1841年開始銷售。之后,受到世人青睞。可謂是伴隨攝影歷史同步發展的、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照相機廠商。
美樂時
美樂時創始人瓦特蕯波先生在公元1938年也就是攝影術發明100年的時候,推岀全球第一部超小型相機?(Ur-Minox),它的體積不及一枝雪茄,重量也輕於一個打火機,并且擁有頂級的光學鏡片,提供人們拍資料文件及街頭速寫攝影的一項重要工具。在當時正式銷售後,不但轟動全球動,更引起了當時情報單位的注意,因此美樂時便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小巧迷你相機、以及世界上著名的間碟相機。上圖的相機,大概也就比正常成年人手掌心大一點點。
上圖的minox35ml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虧為間諜機,快門聲幾乎沒有,唯一的缺點可能是無法對焦,只能估焦了。是我用過最小的能拍出德味的機器,舍去了取景用的五棱鏡,重量起碼減去三分之二,可能因為體積原因,也去除了黃斑對焦,但是拍出的照片還是全畫幅的,每次把玩都感嘆設計的巧妙,重量體積都十分適合女孩子,小巧輕便。
雅西卡
雅西卡公司的前身是八洲精密制作所,成立于1945年,主要生產鐘表和電氣儀器。1949年改稱八洲精機株式會社,開始進行照相機的生產。1956年公司又改稱為八洲光學工業,確定?yashica商標,1958年改為yashica株式會社,同年推出yashica 44和yashica 35?相機。1960年公司推出第一臺單反相機yashica pta matic,1966年發表了yashica electro 35,開始了35mm?自動曝光相機的生產。
雅西卡也算是一個最近比較火的品牌了,因為近期玩情懷,出了一個“數碼膠片”的相機:Yashica digiFilm Y35。至少在我周圍的人都認為這個是一個被情懷玩壞的相機,玩膠片的不會去買,玩數碼的也不會去買,只能說是一個玩具,很尷尬的地位。不過我用過的雅西卡的一款雙反,畫質可圈可點。
歷史的發展是必然的,可以看到這些品牌的相機要么是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里,要么合作以求生存,本文中盤點的只是少部分,哈蘇祿來林哈夫徠卡什么的基本網上能都看到,在此不表了。如果你還知道什么有趣的相機和品牌的話,歡迎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