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不瘦】鐘愛的好聯賞析(之二十三)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常圓)

集句聯,即上下聯出處為不同的詩文,大多作者不同,而且很多非同一朝代。但是卻天然巧成,非常有趣!

上聯:天若有情天亦老
下聯:月如無恨月常圓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唐朝詩人李賀的詩句;“月如無恨月常圓”出自宋代詩人石延年的詩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話在古代就早已聞名,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為上聯,以求下聯。

宋初石延年(曼卿)贈友聯中,以“天若有情天亦老”為上聯,對出下句“月如無恨月常圓”,一語既出,驚動四座。這件事記載在《蓼花州閑錄》中。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賀詩,引喻生長、興衰,石氏用“月如無恨月常圓”作對句,不僅詞性聲律等恰相對仗,而且意境深遠,與上句兩相聯配,自然融為一體。

一、“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詩人《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詩句: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創作背景】

據朱自清《李賀年譜》推測,這首詩大約是公元813年(唐元和八年),李賀因病辭去奉禮郎職務,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時,詩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銅仙人耳”。

李賀(790-816年),字長吉。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今河南省宜陽縣)人,祖籍隴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與詩仙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后世稱李昌谷。

出身唐朝宗室大鄭王(李亮)房,門蔭入仕,授奉禮郎。仕途不順,熱心于詩歌創作。作品慨嘆生不逢時、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反映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社會剝削的歷史畫面。詩作想象極為豐富,引用神話傳說,托古寓今,后人譽為“詩鬼”。

元和十二年(816年),因病辭去回昌谷英年早逝,年僅27歲。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作為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代表人物,李賀與“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詩豪”劉禹錫齊名,留下了“黑云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著有《昌谷集》。

歷史上有很多詩人都引用過“天若有情天亦老”到自己的詩詞作品中(其中最有名的是偉人毛澤東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七律 ? 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

毛澤東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其他歷代詩詞有用到的:

1、《行路難 ? 縛虎手》

【宋】賀鑄

縛虎手,懸河口,車如雞棲馬如狗。白綸巾,撲黃塵,不知我輩可是蓬蒿人?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顛,不論錢,誰問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為壽,青鬢長青古無有。笑嫣然,舞翩然,當壚秦女十五語如弦。遺音能記秋風曲,事去千年猶恨促。攬流光,系扶桑,爭奈愁來一日卻為長。

2、《減字木蘭花 ? 傷懷離抱》

【宋】歐陽修

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

扁舟岸側,楓葉荻花秋索索。細想前歡,須著人間比夢間。

3、《河滿子 ? 秋怨》

【宋】孫洙

悵望浮生急景,凄涼寶瑟馀音。楚客多情偏怨別,碧山遠水登臨。目送連天衰草,夜闌幾處疏砧。

黃葉無風自落,秋云不雨長陰。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惆悵舊歡如夢,覺來無處追尋。

4、《憶秦娥(別情)》

【宋】萬俟詠

千里草。萋萋盡處遙山小。遙山小。行人遠似,此山多少。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說便說不了。說不了。一聲喚起,又驚春曉。

5、《蝶戀花 ? 春到桃源人不到》

【金】元好問

春到桃源人不到。白發劉郎,誤入紅云島。著意酬春還草草。東風一夜花如掃。

過眼風花人自惱。已挫尋芳,更約明年早。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

6、《木蘭花 其一 前重陽幾日籬下始見菊放數花嗅香捋慨然有感而作以貽山中二三子》

【金】段成己

人生行樂須聞早。休惜一尊花下倒。無情歲月不相饒,轉首吳霜紛莫埽。

佳時苦恨歡悰少。鏡里衰顏難再好。試將離恨說渠儂,天若有情天亦老

7、《【雙調】壽陽曲_酒可紅雙頰》

【元】張弘范

酒可紅雙頰,愁能白二毛,對樽前盡可開懷抱。天若有情天亦老,且休教少年知道。

紅顏褪,綠鬢凋,酒席上漸疏了歡笑。風流近來都忘了,誰信道也曾年少?

襄王夢,神女情,多般兒釀成愁病。琵琶慢調弦上聲,相思字越彈著不應。

詠李白

貴妃親擎硯,力士脫靴,御調羹就飧不謝。醉模糊將嚇蠻書便寫,寫著甚楊柳岸曉風殘月。

8、《朝云集句詩七言律詩(十首)》

【明】孫

零落殘云倍黯然,一身憔悴對花眠。

南園綠草飛蝴蝶,落日空山怨杜鵑。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

此聲腸斷非今日,風景依稀似去年。

9、《閨情集古 其二》

【明】黎瑜娘

殘妝滿眼淚欄干,睹物傷情死一般。三徑冷香迷曉月,十分消瘦怯春寒。

黃花冷落不成艷,青鳥殷勤為探看。天若有情天亦老,可憐孤負月團圞。

10、《玉樓春 其十》

【清】程頌萬

花開未老人年少。頃刻光陰都過了。坐來雖近遠如天,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將紅粉爭花好。春色只宜長恨少。尋思還有舊家心,老去風情應不到。

11、《金縷曲 為藏山題畫》

【清】沈曾植

絕唱酬希聽。我非魚、子猶非我,會心誰勝。天若有情天亦老,目瞬華萎難認。

展畫里、仙關云磬。浪說掛冠神武早,滯翱翔、那得常清凈。

銘鶴罷,倚松暝。

洞庭葉下靈均醒。顧龍門、傷懷眇蹠,楊侯波勁。親友摶沙堅不散,荒了陶家三徑。

溯明月、中秋人定。玉宇瓊樓三世影,喚湘靈、鼓瑟蒼龍應。

常娥老,維摩病。

二、“月如無恨月常圓”出自宋代詩人石延年《句》中的詩句:

“月如無恨月常圓。”

出自宋代詩人石延年的《句》,全篇只有這一句詩。

石延年(公元994年~公元1041年),北宋文學家、書法家。字曼卿,一字安仁,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人。

石延年早年屢試不中,宋真宗年間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累遷大理寺丞,官至秘閣校理、太子中允。北宋文學家石介以石延年之詩,歐陽修之文,杜默之歌稱為“三豪”。

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四日,石延年卒于京師汴京,享年四十七歲。石曼卿尤工詩,善書法,著有《石曼卿詩集》傳世。

大家知道,唐詩宋詞是兩個朝代最為傳奇的產物,一首詩代表的意境就非常多了,你可以從一首詩中體會到詩人當時的情緒,也可以看出那個朝代的繁華與風情,總之呢,在當時,如果一個文人不懂得半點吟詩作對,那就不是一個好詩人了,唐詩的代表人物就是李白了,宋詞的代表人物就是蘇軾,這兩位集大成者,也是大家都所熟悉的,那么就來說大家不熟悉的詩人,可是這位詩人的詩很多人都知道,還出了一個千古成語,大家知道是誰嗎?

他就是傳奇人物蘇麟!蘇麟被稱為宋代“最懶”的詩人,一生寫半首詩流傳千古。所以也是史上最幸運的詩人,一生只寫了兩句詩,事業豐收還出了一千古成語。沒錯,他就是因為這兩句詩,就被提拔重用了。

就是這兩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草木易為春”,這個大家是不是非常的熟悉呢,這兩句的意思呢,也一直被大家所誤解,在這里的意思是說,好處都被別人得到了,而自己就沒有任何好處,蘇麟這個人一開始呢,他也中了進士,可是一直沒被派上用場。

就給范仲淹寫了這兩句詩。范仲淹一看,瞬間就明白了蘇麟意思,直接就被提拔重用了,然后呢還有一個千古成語也出自這里面,就是“近水樓臺”,大家應該知道這個成語吧,千古流傳,這位詩人是不是堪稱史上最幸運的詩人呢,就因為兩句詩,事業豐收了,還千古流傳,只是大家沒知道他的名字罷了。

附:

1、《金銅仙人辭漢歌》

【唐】 李賀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注釋】

魏明帝:名曹叡,曹操之孫。青龍元年:舊本又作九年,然魏青龍無九年,顯誤。元年亦與史不符,據《三國志·魏書·明帝紀》,公元237年(魏青龍五年)舊歷三月改元為景初元年,徙長安銅人承露盤即在這一年。

宮官:指宦官。牽車:一作“舝車”。舝,同“轄”,車軸頭。這里是駕駛的意思。捧露盤仙人:王琦注引《三輔黃圖》:“神明臺,武帝造,上有承露盤,有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潸然淚下:《三國志·魏書·明帝紀》裴注引《漢晉春秋》:“帝徙盤,盤拆,聲聞數十里,金狄(銅人)或泣,因留于霸城。

唐諸王孫:李賀是唐宗室之后,故稱“唐諸王孫”。

茂陵:漢武帝劉徹的陵墓,在今陜西省興平縣東北。劉郎:指漢武帝。秋風客:猶言悲秋之人。漢武帝曾作《秋風辭》,有句云:“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夜聞”句:傳說漢武帝的魂魄出入漢宮,有人曾在夜中聽到他坐騎的嘶鳴。

桂樹懸秋香:八月景象。秋香:指桂花的芳香。

三十六宮:張衡《西京賦》:“離宮別館三十六所。”土花:苔蘚。

舝:一作“牽”。千里:言長安漢宮到洛陽魏宮路途之遠。

東關:車出長安東門,故云東關。酸風:令人心酸落淚之風。

將:與,伴隨。漢月:漢朝時的明月。

君:指漢家君主,特指漢武帝劉徹。鉛水:比喻銅人所落的眼淚,含有心情沉重的意思。

衰蘭送客:秋蘭已老,故稱衰蘭。客指銅人。咸陽:秦都城名,漢改為渭城縣,離長安不遠。咸陽道:此指長安城外的道路。

“天若”句:意謂面對如此興亡盛衰的變化,天若有情,也會因常常傷感而衰老。

獨出:一說應作“獨去”。

渭城:秦都咸陽,漢改為渭城縣,此代指長安。波聲:指渭水的波濤聲。渭城在渭水北岸。

【賞析】

《金銅仙人辭漢歌》詩中的金銅仙人臨去時“潸然淚下”表達的主要是亡國之慟。此詩所抒發的是一種交織著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詩共十二句,大體可分成三個部分。前四句慨嘆韶華易逝,人生難久。漢武帝當日煉丹求仙,夢想長生不老。結果,還是像秋風中的落葉一般,倏然離去,留下的不過是茂陵荒冢而已。盡管他在世時威風無比,稱得上是一代天驕,可是,“夜聞馬嘶曉天跡”,在無窮無盡的歷史長河里,他不過是偶然一現的泡影而已。詩中直呼漢武帝為“劉郎”,表現了李賀傲兀不羈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級觀念束縛的可貴精神。

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

首四句是第一個層次,借金銅仙人的“觀感”慨嘆韶華易逝,人生短暫。世事無常。詩中直呼漢武帝為“劉郎”為“客”,表現了李賀不羈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級觀念束縛的精神。

中四句為第二個層次,用擬人化手法寫金銅仙人初離漢宮的酸苦慘凄情態,亡國之痛和移徙之悲躍然紙上。特別是“酸”、“射”兩字,把主觀的情和客觀的物完全揉和在一起,含義極為豐富。

末四句為第三個層次,寫出城后途中的情景。“衰蘭”一語,寫形兼寫情,而以寫情為主(因愁苦而“衰”);“天若”一語,設想奇偉,意境遼遠,感情深沉,司馬光稱為“奇絕無雙”;末聯進一步描述了金銅仙人恨別傷離,不忍離去,而又不能不離去的情懷,感人至深。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茂陵:長安附近漢武帝劉徹的陵墓。秋風客:漢武帝曾作《秋風辭》,以此稱他。開頭兩句是說,有人夜間聽見茂陵中劉郎的魂魄巡游漢宮,仗馬嘶鳴;可是天亮時這一切都消失了,什么跡象也見不到。

首二句想象漢武帝的陰魂預知銅仙人將被搬走,頭天晚上顯示靈異的情形。詩中直呼漢武帝為“劉郎”,表現了李賀傲兀不羈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級觀念束縛的可貴精神。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三十六宮:漢代長安有離宮別館三十六所。土花:指青苔。這兩句寫漢代遺宮的荒蕪。是說,宮廷畫欄前的桂樹空飄著秋香,苑中青苔滿地,人跡稀少。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東關:長安東門,這里指明所去的方向。酸風:悲風。眸子:眼中瞳人。這兩句說,魏國的宮官把金銅仙人裝車送往遙遠的魏都洛陽,出長安東門時,悲風迎面撲來,刺著金銅仙人的雙眼。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君:指漢主。這兩句是說,金銅仙人離開漢宮時,只有天上的明月陪伴著它;因懷念武帝,淚如鉛水灑落。

“清淚如鉛水”照應上文“酸風射眸子”,把金銅仙人擬人化,想象它因為離情而落淚,同時增添了銅人落淚傳說的戲劇色彩。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客:指銅人。咸陽:離長安不遠。它附近有渭水,漢代改稱渭城。這兩句說,金銅仙人從長安東去,唯有道旁枯敗的蘭草為它送行;天公如有感情,也將因這興亡盛衰的變化而傷感衰老。

這兩句和末兩句,是記寫從長安至洛陽途中的情形,情景凄涼。“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李賀的名句,妙在反襯,以無情的天公也會傷情變老,反襯出有情的人心中將會泛起多大的波瀾。這是作者對興亡變化的感嘆,也反映出它離京去國時的悲憤。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是說金銅仙人帶著銅盤,獨自離開漢宮后,在月下荒涼之地行進;過了咸陽,越走越遠,渭水的波聲也逐漸聽不到了。

這都是詩人的想象之詞。一個“獨”字,照應了上文的“畫欄桂樹”、“三十六宮”以及“漢月”、“宮門”,點出金銅仙人不忍離別又只得離別漢宮的情狀,也見出詩人辭官離開長安時的孤寂心境。

這首詩是李賀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設想奇創,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鮮明而又變幻多姿。怨憤之情溢于言外,卻并無怒目圓睜、氣峻難平的表現。遣詞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剛柔相濟,恨愛互生,參差錯落而又整飭綿密。這確是一首既有獨特風格,而又諸美同臻的詩作,在李賀的集子里,也找不出幾首類似的作品來。

2、《句》

【宋】石延年

月如無恨月長圓。

【創作背景】

石延年性情豪放,飲酒過人。義士劉潛,酒量也很大,喜歡和石延年比酒量。有一次,他倆在新開業的王氏酒樓歡飲,從早飲到晚,不發一言。第二天,京都的人都傳說,有兩位酒仙,在王氏酒樓喝酒,喝了一天,面不改色。過了一段時間后,才知道傳說中的酒仙就是石延年和劉潛。

石延年任海州通判時,有一天劉潛來訪,石延年請他到船上,豪飲起來。一直喝到半夜,眼見酒快喝光了,看見船上有一斗醋,就把醋倒進剩下的酒里,又喝起來,一直把酒醋全喝光,此時也大亮了,又喝了一整夜。

說石延年是個酒怪,是因為他別出心裁地創造了多種怪誕的飲酒方式。例如他蓬亂著頭發,赤著腳還帶著枷鎖飲酒,謂之“囚飲”;他與人在樹上飲酒,叫作“巢飲”;有時用稻麥稈束身,伸出頭來與人對飲,稱作“鱉飲”。

夜晚不點燈,與客摸黑而飲,說是“鬼飲”;飲酒時一會兒跳到樹上,一會兒又跳到地上,說這是“鶴飲”。其飲酒狂放大概如此。在宮署后有一個廟庵,石延年常常躺在那里,給庵起名為“捫虱庵”。


備注:

1)圖片來自網絡,有異必刪;

2)部分詩詞釋義及賞析資料選自《古詩文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197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15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104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884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647評論 6 40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30評論 1 323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08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366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887評論 1 334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3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39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478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74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586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27評論 1 283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08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14評論 2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