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無意中翻看到張愛玲的短篇小說《色·戒》,《色·戒》寫于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才發表。
雖然《色·戒》在社會上不大被關注,張迷還是很看重這個作品的,張愛玲自己還寫過一篇關于《色·戒》的文章。她的小說發表之后,有人批評,她不同意,為了《色·戒》她專門寫了一篇《羊毛出在羊身上》加以反駁。
張愛玲很少寫文章為自己的作品辯護,我覺得,因為這是她的得意之作,所以才不愿意受到誤解。李安也曾說過:《色·戒》是短篇小說中的極品。
之前在大學的時候看過李安拍的電影版的《色·戒》,這是李安繼《斷背山》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后執導的首部影片。
該片講述愛國女學生王佳芝使“美人計”暗殺漢奸老易,卻對老易生出愛意,在暗殺關頭助他逃走的故事。
我認為《色·戒》,表面上是諜戰三級片,實際上是情愛文藝片,然后是一部隱諱的歷史政治片,最后,發現更是一部極致隱藏的黑色懸疑片。
色戒是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經典主旋律,是明寫刺殺實寫男女情愛,是可憐可悲的王佳芝易先生的色戒。
看完小說后,極其想重溫一遍電影,可是這部電影在網上卻搜不到視頻,搜不到的結果顯而易見,《色·戒》被片面的定為諜戰三級片,被屏蔽了。
于是,從微信上搜索,很幸運的是找到了電影視頻,習慣了在微信上分享內容的我,習慣性地將鏈接分享給了朋友,看到一小時三十分鐘時,才發現視頻是未刪減版的,頓時覺得很尷尬,后悔把鏈接分享給別人。
這讓我恨起微信創始人,騰訊副總裁張小龍,為什么微信發出的信息不能隨時撤回,為什么不給微信用戶留有長期可以悔信息的權利,更讓人無語的是限時兩分鐘內撤回的消息還被一行灰字提醒:XXX撤回了一條消息,赤裸裸地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
我分享的舉動是無意識地,可是電影某些爭議的片段卻讓我的分享行為陷入尷尬窘迫的兩難境地,此時的我后悔也于事無補。
鎮定思悔,為什么我會這么尷尬,為什么我會這么后悔我的分享行為,可能皆因電影里那些飽受爭議的畫面,可是究其根本到底是什么原因才會讓我覺得難為情呢,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我們對這種人類正常的生理行為感到不齒和齷齪呢?
我們從小根深蒂固的傳統道德觀念中一直認為性是隱秘的私事,更是不能與外人所道的隱諱的事情。
而且,從小看到接吻的畫面,家長會立即換臺或者關掉電視,而我們也會情不自禁的用雙手捂住眼睛,因為我們被教育那些都是不堪的畫面,小孩子是不允許被看的。
正因為我們從小被教育性是不可碰觸的,在家長的耳濡目染之下,開始對性教育變得歧視,從小生活在這種落后愚昧環境中的我們,潛移默化的在內心烙印住,有關性方面的知識是齷齪的,更是不登大雅之堂拿出來分享的事情。對性避而不談,隱蔽起來似乎成了一種崇尚的道德風尚。
所以,人們基于這種性方面的道德附加,當接觸到有關性方面的內容,這種被大家認為不應該接觸的事情時,內心會被自己形成的道德觀念譴責,不由得產生羞恥和尷尬的局促感。
那么,現在的家長該如何對待性方面的問題,才不會讓孩子繼續對性產生羞恥感呢?
1、家長不要談“性“色變,否則更易引發孩子好奇心
家長對于人類的性生活知識,總是遮遮掩掩避而不談,而且也不讓孩子過早的接觸,我記得我看的第一本小說是《簡·愛》,當時被發現時還被說教了一番,其實只是一部著名的愛情小說而已,記得十幾歲時想買《紅樓夢》卻不被允許,當時的自己還好委屈。
家長談“性”色變,這種現象不只是我們那個時代會有,現在依然如此,有一次去朋友家,她兩歲的兒子正在看電視播放的一首歌曲,MV里面的女性穿的有些暴露,朋友就極其緊張失態的吆喝兒子,忙不迭地跑到電視機前把電源關閉,小男孩看得正入迷呢,被媽媽這么突然慌張的行為嚇壞了,立刻嚎啕大哭。
這種情形在中國家庭比比皆是,一旦涉及到有關于性方面的問題,中國的家長就會異常的緊張敏感,好似自己的小孩做了什么見不得人的丑事,其實,沒必要把自己偽裝的太緊張。
事實上,這種過激的制止行為,反而適得其反,不僅增加了性方面的神秘感,而且更加引發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家長把有關性方面的知識,像給孩子講童話故事一般素若平常的解釋,它就不會再引起孩子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和熱情,孩子反而覺得很正常,不會格外的私下研究這方面的知識。
2、談性如同“拉家常”,讓“性”不再神秘
我的一個女同學,因為她的父母很開明,對她的教育更是很放松,她會和父母討論有關性方面的知識,她的父母也會欣然地和她交流,為她答疑,所以她也從不避諱有關性方面的討論,《色·戒》,當時就是她推薦給我的,這個女生性格直爽,自信,獨立,很有主見,我想她性格的養成和她父母的開明是分不開的。
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性教育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家長的觀念也要與時俱進,放松心態,相信樹大自然直,如果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太過緊張看重反而給孩子造成無端的壓力和負擔,最終適得其反。
適時讓“性”不再神秘是當代家長的明智選擇,如果家長平時主動搜集相關的知識講給小孩聽,不僅可以讓孩子對自己有更充分的認識,也更懂得保護自己,實際上,如果不給他們講的話,他們反而會更好奇。
3、如實回答孩子提出的有關性方面的問題
我們該如何回答孩子“我從哪里來?”地疑問呢?
或許有一天,我們都會面對孩子,我從哪里來?的質問,面對孩子的困惑,我們沒有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搪塞,甚至回絕孩子們渴望知道答案的疑惑,家長也不應編瞎話,說出那種“撿來的,從腋窩里滑出來的……”令人啼笑皆非無稽的回答模式。
如果家長真的感到羞澀,可以選擇網上適合孩子的性教育視頻,比如2013年11月,一段時長1分鐘的兒童性教育短片爆紅網絡,幫助不少幼兒家長解決了如何像孩子解釋“我從哪兒來”之類的尷尬問題,也可以將報刊雜志上的有關內容折疊起來,悄悄放在孩子的床頭或寫字臺,讓孩子自己去閱讀,以此來解開孩子心中的迷惑。
不要讓我們自己的保守和愚昧觀念繼續荼毒我們的下一代,孩子的心理,需要我們的開明去呵護,孩子的性格,需要我們的放松去培養,家長的相處方式和對性方面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將來對家庭、婚姻的看法。
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其實就是對孩子一種良好的性啟蒙。
因此,下次再看電視劇或者是電影時,無論它被定位成什么類型的影片,只要你覺得它是一部有內涵發人深省的故事,那你就放松心態,大大方方光明正大的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