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見即所得嗎?
你看到了什么?
如上圖,有的人會看到兩張相對的人臉,而有的人就只能看到一個杯子。那么誰看到的才是事實呢?
《學會提問》第八章首先質疑了個人觀察作為證據時的效力。
就好像大家都去看《金瓶梅》,有的人看到的是官場,有的人看到的是女性意識的覺醒,而有的人看到的是淫蕩。誰都沒有錯,但如果要說官場等任意其一就是《金瓶梅》的全部,那就有失偏頗了。
個人觀察受個人經驗、價值觀、偏見和態度的影響,我們見到和聽到的東西都是我們想見到或聽到的東西,比如你媽看你不順眼,這時候她看見你玩手機,她就會說:
一天到晚啥事不干就知道玩手機!
她看見你主動做家務,她就會說:
又給我闖什么禍了在這假惺惺的!
她看見你看書,她就會說:
一天到晚就知道宅在家里,趕緊滾出去找個對象!
她看見你出門,她就會說:
整天不著家,就知道的外面野!
那么如果根據她對你的觀察,你就是一個啥事不干又宅又野的闖禍精。這時你可以申請多幾個理由來證明她對你的觀察是準確的,或者你干脆去趟醫院,請醫生證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