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到今年,王凱在不停地拍戲、不停地拍戲,他不敢懈怠,不敢輕易松開好不容易得到的機會。蟄伏十年始成名后,王凱和他的團隊也選擇了連軸轉的工作狀態(tài),這和其他處于上升期階段的演員的選擇并無二致。在這樣節(jié)點里的王凱,一面埋頭苦干于各個劇組之間,一面也會謹慎小心的跳出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這些“選擇”是否真那么有必要。在花無百樣紅的娛樂圈,并不是沒有范本可供參考,然而真正屬于王凱的答案,或許要在很久以后,才會清晰起來。
“現(xiàn)在我是上升期,這些工作必須得做”
《瑯琊榜》爆紅之后王凱就再也沒有停過。入行十年才真正嘗到走紅滋味的他,終于踏踏實實地進入了“不愁沒戲拍”的階段,只是到了工作無縫銜接的當下,他有點想要“喊停”了。
“你天天的生活就是不停地拍戲,人就麻木了。麻木了就會缺少一些激情,就會覺得每天在機械性的干同樣一件工作,就會覺得有時候莫名的煩燥,就覺得少了這個工作的一個初衷,沒有快樂。”
從去年到今年,“不停地拍戲、不停地拍戲”,王凱在“ON/OFF”之中一直是“ON”的狀態(tài)。《瑯琊榜》《偽裝者》兩部大熱劇像是通往新世界大門的鑰匙,在此之前,已經30出頭的他未曾感受過這番“成名之苦”。緊接著,他趁熱打鐵推出《青丘狐傳說》《他來了請閉眼》《歡樂頌》等多部戲劇作品,而且這緊張的工作節(jié)奏從去年一直持續(xù)到了現(xiàn)在。
年末將至,王凱主演的刑偵劇《如果蝸牛有愛情》剛大結局,馬上就有另一部主演作品《放棄我抓緊我》接檔,同時參演的電影《鐵道飛虎》即將上映,而傳言已經殺青的中國影版《嫌疑人X現(xiàn)身》(東野圭吾作品)或將于明年和觀眾見面,目前,他正在《歡樂頌2》劇組繼續(xù)“耗電”產出……
不僅于此,王凱還先后參加了兩檔真人秀節(jié)目——《戰(zhàn)斗吧男神》和《跨界歌王》,把留白的時間也“填滿”了。生活在于工作,他幾乎遠離了過去猶有余裕的日子。雖然,他也會有些惋惜地感慨,“自己的人生多遺憾,還有什么心情體驗別人的,”然而這已經是“很精挑細選的工作了”,王凱透露,被挑選在外的其實更多。
疲憊感裹挾焦躁,近期連起床低氣壓、抗拒開工這種以前幾乎沒發(fā)生過的事也發(fā)生了,“助手敲門,說要化妝。我當時就一股無名火不知道哪來的,躺床上沒起來,就對門口大喊一聲,‘我說我不想拍了’,但是說完這話以后,還是起來洗漱化妝去了……”
“現(xiàn)在我也是在一個上升期,這些工作也必須得做。”盡管王凱不避諱工作中有些“過度消耗”這個事實,但他很快收起情緒,以更加冷靜的態(tài)度表示,“一些劇本我也確實挺喜歡,覺得還是堅持堅持吧。因為有時候情緒只是一時的,可能過了這個情緒會覺得,如果放棄這個戲會后悔。”這大概就是王凱的現(xiàn)階段狀態(tài)吧。
“看不到未來更可怕!”
相較于成名后去努力適應忙碌的現(xiàn)實,在成名前那段十年奮斗的歲月里,“模糊的方向感”更讓王凱感到焦慮。對照前后,他幾乎毫不猶豫地回答,“那肯定是看不到未來更可怕!”
2008年王凱接演了《丑女無敵》,原是沖著主角去的,卻冷不丁被導演問可不可以演“另一個角色”——劇中一個徹頭徹尾的娘娘腔導演。“我說我從來沒有接觸這樣的戲,不過你可以給一段我試一下……”一面是內心糾結,一面是想要有戲拍,王凱權衡再三,言談中還是給自己留下余地。只是這樣臉譜化的角色會帶來什么呢?當時的王凱不知道。
《丑女無敵》在當年造成了不小反響。那個說話尖著嗓子,走路挺胸扭腰翹屁股,一舉一動甚至連毛孔都散發(fā)著“娘娘腔”氣息的陳家明,讓許多觀眾記住了王凱這張臉。那時候的王凱比現(xiàn)在瘦,正當“小鮮肉”,清爽帥氣搭配大長腿,笑容開朗,青澀猶存。而劇中的陳家明,從形象到人設無一不彰顯出獨特氣質,這樣一個張揚而醒目的角色,像是在王凱身上打了一道牢牢的印記,走上大街都能被路人認出是“陳家明”。
現(xiàn)實處境更加逼仄。劇熱播之時,王凱和劇中主創(chuàng)一起上《魯豫有約》宣傳,被魯豫姐姐一句“唉,你會好好說話哈!”弄得萬分尷尬,他無辜地愣了愣,有些不自然地笑道:“你這句話出來我都不會說話了。為什么我不能好好說話?哈哈!生活中我還挺正常的,不不……我還挺普通的。”
于是回到剛剛那個問題:這樣臉譜化的角色會帶來什么呢?這下王凱切身體會到了。
《丑女無敵》之后,找來的劇本千篇一律,一度讓王凱無從下手——他并不想成為“娘娘腔專業(yè)戶”。此外,觀眾也一時難以將他與角色剝離開來。假若換個其它形象,這個困擾既不過分也不算痛苦,但這個形象偏偏是個“娘娘腔”,因此困擾持續(xù)了很長時間。王凱未得有失,甚至當時的一部青春偶像劇選角(《流星雨》),也因他演過讓人印象深刻的陳家明,制片人就把他冷靜地擱置到一旁。
這么顛來倒去,就又回到了無戲可拍的階段。而上一個無戲可拍的階段,是出道后的那一年。
高中時期,王凱趕上了最后一班家屬“頂職”的順風車,干脆不讀大學直接進入新華書店就職,在當年,那是多少職工家庭眼中上了大學也難以找到的鐵飯碗。王凱的周圍,還有大學中途退學回來“頂職”的情況。
盡管當時的王凱對演藝圈已有所向往,但在“夠不上的愿景”和“還不錯的現(xiàn)實”之間,他還是妥帖地順從父母之意選擇了后者。
后來的故事很多觀眾也都知道——一次廣告試鏡,王凱被當時的評審誤以為是科班院校的學生,信心因此受到極大鼓舞的他,決心踢掉“鐵飯碗”,北上投入藝考大軍。這個大齡考生(21歲)憑著一股子沖動北上,在北京經歷磕磕絆絆,又輾轉進入上海戲劇學院一個培訓班進行,經過一年學習,成功考入中戲。
畢業(yè)后王凱簽進華誼兄弟,感覺一切順風順水,很快就是大施拳腳。他預設前途可觀,便心滿意足地在北京按揭買房。誰知這一簽約,就是一年沒戲拍。
本來跟父母夸下海口自付月供,沒想到開局不順,連糊口都成了問題,這讓好面兒的王凱開不了口向父母說難處,他曾在訪談中直言,“我迫于現(xiàn)實生活的壓力開始慌。當人溫飽都不能保證的時候,你不會想到事業(yè)能怎么樣的。”在這現(xiàn)實的擠壓下,理想猶如撞上冰山的“鐵達尼”。
畢業(yè)后沒戲拍,一年不算長,努力努力就過去了,畢竟新人剛出道,難免碰一鼻子灰。誰承想《丑女無敵》火了之后又沒戲拍,這次一等便是兩年,王凱“有苦說不出”。都說“小紅靠捧,大紅靠命”,有幾分玄乎,也不是沒道理。要不是兩年后遇到生命中的“貴人”侯鴻亮(制作人),碰上了電視劇《知青》(2010年),可能凱凱王也不是現(xiàn)在的凱凱王。
時過境遷,現(xiàn)在回看,一切又似是水到渠成了。
“每天沮喪,不是我的風格”
從《知青》到《北平無戰(zhàn)事》,王凱得以真正解開“陳家明封印”。《北平》中他飾演男主角方孟敖(劉燁?飾)的弟弟方孟韋,名副其實的官二代,出身好家世好,還成了一個正氣凜然的有為青年。身兼要職,敬愛父親,親近兄長,多年鐘情表妹,坦蕩不阿又行事果敢,看不慣官場上的虛與委蛇,管你是何方大神猛鬼,惹急了爺照樣拿槍指著你腦袋……啊,這人設完全是一個招人待見的戰(zhàn)亂年代的浪漫人物!重點是那棱角分明清爽俊逸的臉,戎裝之下筆挺高個兒大長腿,剛柔并濟,顏好聲蘇,簡直是專為“制服控”們下的一劑猛藥。
雖說是幾經波折才迎來曙光,王凱從不覺得自己可以被歸入“在泥濘中掙扎”的底層隊伍,足以大聊血淚辛酸史。當被人問起,他會在暢聊過往經歷后,回以輕松的結尾,“這個過程其實不是很長,就那么幾年。再拖長時限的話可能就有點耐不住、有點灰心了。”他笑言,自己總能隱隱聽到一個來自內心的聲音,哪怕面對低潮,它也會篤定地告訴自己,“條件也好,愿意為這個職業(yè)付出的努力也好,你總有一天會出來的,你總有一天會和別人不一樣的。”
鏡頭轉回當下——成名后的王凱是不愁戲拍的王凱。工作很多,多到他想停停去生活,但也知道暫時停不下來。他不愿回到沒戲拍的時光,更不想被定格在路人只認識陳家明的日子。好在一切成為過去。雖然如今新增的煩惱看似不少,比如找上門的九成劇本同質化,佳作難找,整理不完的爭議和被無限放大的個人行為……但是“上升期的演員要認真工作”,慎重選擇,該拍就拍,“該面對就面對”。王凱說:“每天沮喪,不是我的風格。”
如何抵御爆紅與Flop之間的心理落差?王凱爽朗地表示,“在我沒紅的時候就想過這個問題。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所從事的工作,都會有高低起伏,不可能是一直走上坡路,到了一個頂點之后一定會走下坡路,所以你只要看清這個拋物線,就會明白,會提前給自己做好一個心理準備。”
“我的不安全感不在這個上面,我的不安全感是我怕我之后演的戲大家不喜歡了。”
這種心理準備不知能抵擋多少現(xiàn)實的挫敗感,但現(xiàn)在的他更怕在紛至沓來的機會中與不錯的角色和劇本擦肩而過。從過去的“被人選擇”,到現(xiàn)在走紅后猶如吃上豪華套餐,全年工作無憂,王凱與團隊不僅要適應這樣的“轉速”,還得盡量保持清醒與克制,避免負重過多沉入池底。
“好的劇本,它最后到熒幕上能不能受歡迎,其實中間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會導致很大變故。包括制作、檔期、平臺……”
“這也是有風險的,不可能說你精挑細選的劇本、你喜歡的劇本就一定能怎么怎么樣,只能說我們把這個風險降到最低,但我們還是得拍,你不能不拍。”
“我沒有說一定要那么絕對,絕對到來的每一個(機會)都得必須牢牢抓住。你不可能拍那么多戲。你再想抓,一年撐死了也就拍那么多戲。”
“同時因為有很多戲,為了等你,可能別人等了很久了。我不可能說,我這個戲拍完我還休息一段時間讓他們再等我,那說也說不過去。”
“那能怎么辦?那只能是逼自己快點進入唄,以前不會現(xiàn)在學唄。不過還好,我覺得我是一個適應能力特別強的人。有的時候不太適應,但是用太久時間我就慢慢適應過來了。”
“如果同一時間段真的沒有特別好的劇本,如果我還ok,還能工作,可能會選其它的一些比如節(jié)目也好,去其它的領域工作。如果說我真的很累了,我就直接去旅游了。”
王凱談了許多關于“選擇”的話題,這些話相互照應,連起來便是一個現(xiàn)實的“上升期演員生存公式”。而活在當下,王凱不乏思考和遠慮,他最終希望過上“比較自在的生活,和比較自在的工作”的理想人生,但眼下,則是順時順勢,把“穩(wěn)中求進”當做行動方針,做好眼前事。
“先穩(wěn)住,然后慢慢地一步一步來。再過幾年我相信肯定會帶給觀眾一個改變吧。”
獨家對話王凱:一個上升期演員的自我覺悟
忙成這樣會不會覺得自己身體被掏空了有時候,想安靜下來充下電?
王凱:特別想。因為有的時候拍戲吧,你天天的生活就是不停地拍戲,人就麻木了。麻木了就會缺少一些激情,就會覺得每天在機械性的干同樣一件工作,就會覺得有時候莫名的煩燥,就覺得少了這個工作的一個初衷,沒有快樂。當你工作覺得沒有快樂的時候其實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所以每到這個時候我就特別想停一停,放松放松。因為這種高頻率的工作一直是讓我往外拿東西的狀態(tài)。所以我想回歸到生活當中吸取一些東西進來,然后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當中去。
現(xiàn)在的這些工作你怎么去取舍?所有的工作,包括演戲和其它的。
王凱:無論是戲上,還是其他的一些節(jié)目上,包括一些活動上,我們還是比較慎重,不想太走量,而想保質。想在質量上有一個保證,多選我合適的,我喜歡的,然后品質上還得有保證。
現(xiàn)在找你的本子,讓你挑下一個劇本,會覺得棘手嗎?
王凱:會有一點點比較傷腦筋,因為現(xiàn)在選擇戲可能要更慎重一些,而且我不想在不停的拍拍拍,拍很多。我想一年就拍一部電視劇我也愿意,但是一定要是很上乘的作品,一定要保證質量。但是現(xiàn)在其實說實話,這種好的戲真的很難找,現(xiàn)在好劇本真的很少,不多。
每次看劇本的時候是不是很多找過來的都比較同質化一些?
王凱:嗯,沒錯,90%。
都希望你演警察?
王凱:各種各樣的都有,農村戲,年代戲,抗戰(zhàn)戲,戰(zhàn)爭戲,古裝戲,反正各種類型全部都有,像什么警察的找我也多,霸道總裁也是各種小說翻拍來找我。但是我覺得就很難找到一個打動我的角色,就是我想去演的沖動的角色,基本上沒有。要么就是有一點點想去演的沖動的時候,發(fā)現(xiàn)劇本吧,結構上有很多問題,邏輯上有很多問題,就是毛病挺多的,沒有一個特別完美的劇本。所以也比較傷腦筋。
最近給過來,有沒有哪一個劇本的角色是你非常想演的,大概是什么樣的?
王凱:玄幻類的東西我還是挺有觸動的,而且電影我覺得更適合做玄幻類的東西,因為視覺效果會很好看。所以,有可能我會接下來去選擇一個玄幻類的題材的電影。
那有的演員小屏幕上火了,就很想往大銀幕上走,覺得大銀幕比小屏幕更加光鮮一些。你會有這種想法嗎?
王凱:這么說吧,電影應該是每一個演員最終的夢想,都想拍電影。你說的現(xiàn)象確實有很多,小屏幕火了之后就開始往大銀幕轉,甚至慢慢就只拍電影,不拍電視劇了。我是這么想的,電影和電視我想兩手抓。電影也是我一直的夢想,所以最近我也是看電影的劇本,看的偏多一點。我想,電視劇這塊,我就想不通為什么要放棄電視劇,當然電視劇和電影是完全兩個不同的體系,在表演方式上可能也會存在著一些差異。但是可能我對電視劇還是有感情,還是想演電視劇。所以我最后的選擇是兩條腿走。
其實你爆紅到現(xiàn)在為止也沒有很長時間,在剛爆紅階段,我聽說你一度連電話也不敢接?
王凱:誰說我電話不敢接?(挑眉)
我忘了(保護爆料者)。所以來求證一下。(笑)
王凱:你們消息都不知道從哪來的!(笑)沒有過。該工作工作,該生活生活,沒有什么變化。
包括各種各樣關于你的爭議出來以后,那個時候你著急嗎?你會緊張嗎?
王凱:一開始可能會有一點點,但是到后來我覺得莫名其妙的。你不可能因為這個事兒你就不工作了,你也不生活了。每天沮喪,這也不是我的風格。而且我相信以后這種事情肯定會越來越多。這個事情對于我來說,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有很多人會關心我說,你沒事兒吧?我說我沒事啊。
現(xiàn)在成名比再早幾年、年輕一點成名來說,你覺得明顯的好處是?
王凱:好處肯定是最多的,因為你現(xiàn)在,所謂的成名了之后,資源肯定會越來越多,劇本上的選擇也會越來越多。那這個時候本身我就已經這個歲數(shù)了,有些角色可能是我,比如說七八年前演不了的,但是我現(xiàn)在能夠演。有很多22、23歲的孩子演不了那個角色,但是我能演。就是你還算是經歷過一些事情的人,有些事情你比他們能夠想的稍微深一點,這就是我的優(yōu)勢。
成名后的心理波折是什么?心理狀態(tài)有什么變化?
王凱:沒什么變化。但因為你的關注度高了,在一些言行舉止上可能更謹慎一些,不能像以前那么隨意。
這種適應的艱難度或者說級別,跟你沒有成名之前那段十年奮斗歲月里,無數(shù)次想要不要繼續(xù)做這行呢,那種“難”的程度比較,哪個是更難的?
王凱:其實每一個人成名都會有煩惱,都會有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壓力和煩惱,但是就看你選擇要什么了,你成名之后你肯定相應的,我覺得汪涵哥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對,就說你受了這么多人莫名其妙的愛戴,那你就得承受一些人莫名其妙的詆毀。就類似這樣的話,說你從社會得到了這么多東西,那么有些東西你就得去取舍。所以我覺得還是看你自己要什么,你要如果說想要平凡人的生活,可能這些煩惱就不會有。如果你想做一個公眾人物的話,這些煩惱和壓力是必須要去面對的。
剛剛談到紅了,自己會很擔心不紅嗎有一天?
王凱:在我沒紅的時候就想過這個問題。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都會有高低起伏,不可能是一直走上坡路,到了一個頂點之后一定會走下坡路,所以你只要看清這個拋物線,你就會明白,你就會提前給自己做好一個心理準備。不要奢望一直在上坡路,也不要一直奢望自己一直在山頂,你總有下來的時候,那個時候一定要放平自己的心態(tài)。
所以對你自己有一個中短期或者說長期的藍圖嗎?既然你不怕flop也不怕外界的聲音。
王凱:事在人為,我盡力去做好我每個工作,我也不懈怠。但是我做完之后會不會按照我的意志去發(fā)展,是不是會越來越走上坡路,甚至什么時候開始走下坡路,這個都是我不知道的。我只能知道的是我自己盡最大可能和努力去選好的劇本,去演好的戲。但是,我這么做能不能達到我們所期望的好的結果,這個我是不知道的。所以如果最后,我盡力去做了,最后的結果不盡如人意,那我也不會去患得患失怨天尤人,因為我覺得我盡力了。
除了這個以外,你現(xiàn)在會有比如說希望有一個演技上的肯定,例如獎項之類的嗎?
王凱:沒有,因為我覺得我還……演員就是需要不斷的突破,但是這個不斷的突破,我覺得不是每一部戲都要突破,你也要知道你自己什么時候能駕馭一些什么樣的角色。所以當你覺得看到一個劇本,看到一個角色,跟你之前的角色很不一樣,如果你接了會是很大的突破和挑戰(zhàn)的時候,你一定要問自己能不能駕馭。如果你的心里告訴你能駕馭,那可以去挑戰(zhàn)一下。如果你覺得唯唯諾諾的,害怕錯,其實那個時候你是拿不準的,所以建議還是先放一放。
穩(wěn)中求進?
王凱:對,穩(wěn)中求進,這個詞我愛聽!先穩(wěn)住,然后慢慢地一步一步來。再過幾年我相信肯定會帶給觀眾一個改變吧,大家可能會看到我以前沒有演過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