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看一些投資類的書,也找來一些相關課程在聽。
載朋友一起出去吃飯,朋友在銀行上班,算是在金融圈混,本來以為對于投資他會比我了解更多,車輛一啟動,恰巧播放投資的課程。
朋友聽到后,就驚奇的問我:“你也在炒股?”
“我了解一下,只是買了點基金。”我答道。
“還買基金啊,最近跌那么厲害,炒股你可要小心啊,搞不好就血本無虧,最好還是別碰那玩意。”
我和朋友關系很鐵,這算是對我的忠告吧。
我笑了笑,不語。
因為沒有想到對于投資他是這樣隨便的態度,一點不像有點投資意識的人說出的話。
加上他又在銀行工作,別的朋友有時還找他買理財產品。
我突然對他的專業程度不敢恭維。
看來,投資的事情一定要自己下功夫,不能走捷徑,一定自己去摸索屬于自己的風格與方法。
我很崇拜一句話,投資的事要盡可能地先學習,盡可能地拖延行動。
為什么要拖延行動呢?
我想就是要對市場、對投資積累到現在的經驗教訓多一些學習借鑒,多一些理論知識儲備。
當然,重要的是敢于下水試一試。
不下水,看再多的游泳教程也無法學習游泳。
曾有一段時間,每次在書店看到巴菲特的書,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個炒股大神,很有錢。
我呢,覺得炒股像是投機,不是很體面的事情,也聽說很多炒股負面的信息,對之一直敬而遠之。
把炒股簡單等同于投資,把投資簡單理解為是有錢人才干的事,這就是很長一段時間的幼稚認知。
我知識自己還有很多其它認知盲區,至于如何掃盲,全憑興趣愛好的足跡所致。
從以前不怎么關注巴菲特,到現在提到投資便避免不了提起這位投資界的大師,我也成為自己曾經討厭的那一類人。
巴菲特說,一個人要想獲得投資成功,一定要有一個穩定的知識體系作支撐,一定要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讓情緒影響這個知識體系的作用發揮。
這句話,我感到很受觸動。
穩定的知識體系,在互聯網的當今,太容易獲得了,這也是我最近樂于做的事情,一本本大師經典,感覺他們的理念相互纏繞,也都有各自的風格與創新。
知識體系是可以輕松建立起來,但情緒控制卻要完全在于個人了。
最終最重要的是實際操作。
巴菲特說,他在開始投資生涯之前,幾乎把世面上的投資書籍看了一遍。
而現在,只要搜索投資一詞,簡直可能看暈你。
我還得到一個數據顯示,在我們大部分家庭資產配置中,股票類、基金等資產配置少得可憐。
但是股民常常就在我們身邊,而割韭菜也常常聽說。
最近一段時間的學習,提醒我們投資這件事有時間還是要付出精力學習研究,認真行動,并且融入生活,長期實踐。
我想,未來隨著更多人的覺醒,投資市場也會越來越火,投資也會像汽車一樣走進千家萬戶。
事實上,生活中我們身邊處處都有投資的身影。
保險、養老金、公積金等,也都是國家和其它專業機構在運營,確保增值。
對于有穩定收入的群體,越早地進行定投計劃,受益也是看得見的。
只是,當前一切都只于書面理論上,我買的一些基金也算是初步涉水,除了白酒、黃金小有盈利外,其它都暫時虧損。
不過奇怪的是,我竟然出奇的淡定。
有四個原因。
一個是這些錢都是零花錢,即便是消費掉了也不會影響我的生活,而現在我省下來做了定投基金,竟然成了資產,雖然帳面上在虧,整體看也是賺了。
這個提醒我們,千萬用閑錢去投資,當然你要是有錢人隨變玩。
千萬不要借錢去投資。
借錢、動用家庭重要儲蓄和用閑錢投資的心態完全不一樣。
建議,也把工資的10%拿出來定投基金或者投資實踐。
因為投資和跑步、寫作一樣,堅持下來,不會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二是我打算長期持有,怎么也需要五年再看效果吧,我相信對于定投來說,只要持有足夠長,長期一定會賺的。
越是發現虧的時候,基金走低的時候,心理也沒有波動,感覺這個時候,我也在買進了,而且在低估時買的份額還多一些。
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吧。
三是因為最近我對投資知識的學習,讓我堅定了要研究實踐這個領域,因為這個比起寫作賺錢更輕松一些。想想自己已經每個周都拿出一點錢在實踐,心里踏實多了。
四是我們每個人自身就是最大的資產。
對于我們靈魂與肉體的資產也要投資。
每天看書、寫作就是對靈魂的定投。
每天和我一起晨跑就是對肉體的定投。
這兩項投資也需要長期進行。
再就是多學一些技能去賺錢,教育投資對自己對孩子都是收益無限。
最后,這是國內一位知名基金公司理財師的話:
要一生投資成功,只需要做兩個因素。有一個正確合理的思考框架讓你能夠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有一種能力讓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以避免情緒破壞這個思考框架。
發現了嗎?其實就是上面巴菲特說的知識和情緒對投資兩大重要支撐。
現在世面上那么多高在上的理財師、出書人、投資界大咖搞來搞去本質上是學習踐行那些大師的經典理論。
所以,聽說是一方面,有時間還是要看一看原著。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已是投資界高手,歡迎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