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有三件事值得記錄。
一是競爭性貶值是一種以鄰為壑的行為,每個政府都不惜以匯率大幅度波動和高關稅為代價,按各自的國際行事方式,挽救自己的國內經濟。這促使了整個世界無法從大蕭條中走出來,最終的解決方式就是戰爭。通過訴諸暴力的方式來解決經濟協調不能達到的問題,恐怕這也是熱戰的產生原因之一。
二是一個國家只有收支不平衡時其他各國才接受此國的匯率調整,換句話說使得收支平衡的匯率值是一個好的匯率。在國際貿易中追求收支平衡是我要繼續研究的問題。細思之,若以美元作為外幣參考,一個國家收支平衡則不存在順差或者逆差,即口袋里的錢總是夠用的,這樣的情況下不怕巨額順差積累外幣帶來的匯率波動風險,也不用擔心錢不夠用總是虧空的風險,總之是不存在財產的流失風險。這又引入了一個問題,即巨額順差積累的財富會帶來什么問題;這個問題的反面,當然巨額逆差會逐漸掏空一個國家,著本身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三是日本以及當時的歐洲即使在經濟恢復后,對進口和海外貸款的管制也只是逐步放松的,也就是說美國忍受了其他國家對美國出口的歧視。可以想見在日本貧窮的時代,它通過出口廉價的產品給美國來賺錢外匯,但美國的高級貨物在日本是沒有銷路的,只有美國的高端工業工具等產品可以讓日本花巨資進口,這也是就美國持續的逆差在一次大宗生意上就可以變為順差。更遑論這些對美國順差的國家都會將賺錢的美元在貸款給美國,美國的赤子得以緩解,手頭又有了錢花,而這些國家通過放貸獲取了利息收入。在這個循環中,如果日本逐漸富裕起來,那么日本也開始消費美國的高級貨物,此時日本可以逐漸達成貿易收支平衡,此時美國的貨物也可以賣出美國也逐漸達成了收支平衡,那么是什么導致這個循環無法持續下去呢?也許日本不開放市場,導致美國無法收支平衡最終走上了借貸促平衡的不歸路,最后美國產品在日本也沒有競爭力,再也無法走上實業平衡的道路才是這個循環無法繼續下去的原因。美國通過金融手段達成平衡是不需要付出多少勞動的,這是一件少費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