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清明。
前天跟同事勝夜班聊天,聊起來剛參加工作的人的狀態,可能是有點冒冒失失和年輕氣盛,很容易發泄自己不滿,把看到的網絡上的反饋和自己現實生活中的狀態疊加起來,然后用于實踐。
在這里不想聊怎么工作的問題,而是勝跟我說的另外一個問題,我倆都是已經畢業后在職場熬了五年的人了,已經算是老人了,勝說:“不過該我的工作,責任心驅使著,不會草率。”我是認可這句話的,畢竟責任心是應該每個人都要有的,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簽訂了合同、答應了承諾是要去負責的,直到你決定終止這個行為的時候,當然任何失約你都要為此付出代價,或大或小。
你想過怎樣的生活呢?
大學期間寫過很多散文和隨筆,大多都是面對未知的恐懼以及給自己的打氣,預想到在工作之后,生活和工作都會有很大的變化,很大的生存壓力。特別是在另外一個陌生的城市生活和生存的如我一樣的這類人。租房、工作、吃飯,成了最基礎的生活組成,你可以一天不掙錢,但是你不能一天不花錢。有人說“在城市里空氣都是收費的。”開始還覺得差異,后來想想,可能也是如此。
我們都有自己想象的生活,穩定的工作,充足的個人生活,健康有保障的原生家庭、三五好友、固定的興趣愛好、定期旅游、品鑒美食和畫展、活躍的同事關系……很多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卻能接收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大致上分為了兩類,一個是在此工作的外地人,基礎生存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工作、生活,能夠在拿到工資后出去走走、吃吃做點喜歡的事情就很好了,現實是大部分人都背負了壓力,可能是老家的房子、未來的目標和當下的生活。總之沒有特別輕松的存在。第二類是本地人,可能在生存上更加輕松,沒有最基礎的生存壓力。更多是在個人情感上的追求,愛而不得、相親、旅游等需求了。
畢業五年,和更多的人會聊到關于生活的問題。大家心里都對已有的生活狀態有所抱怨,但是又無可奈何,心里能瞧的上的,遠比手頭能創造的要多。這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生活。大家能夠簡單的共情,又無法真正的共情,能做的只是口頭簡單的一句安慰,這也夠了,反過來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心事,都有自己眼下最頭疼的事情。事分輕重緩急,有些事情太重,有些事情比較輕,但是每個人的抵抗風險的能力和心態又不是一樣的,總會造成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個人反應。
你喜歡現在的生活嗎?
我跟勝聊天,我說如果能夠接受且愿意,說不定會好過很多。起碼現在是這么認為的,因為愿意,才有更好的心情去做,接受,才會穩定的去做。社會上,不是校園里面穩定的升學。可能一二十年你也是一個打工的普通人,可能有簡單的職務變遷,但是也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固定事情。有朋友和同學去了事業單位,聊天完,可能不太愿意,但是接受了,因為家里兜底買房買車,只要一個穩定的事業就行了。我說也挺好的。他說,比較乏味,有時候很忙,有時候很累。看,這不是他喜歡的生活,但是他現在接受的生活。遠比一般的在外工作的狀態要好很多了。
去過你想要的生活。
最近心事重重,卻不想跟別人分享了,也不想在文中展示。但是大學同學給我發消息,表現出的狀態也是有一點壓抑甚至是抑郁的感覺。我問他你想做什么,他說想騎摩托,想去騎行。我說去做你喜歡的事情吧,讓自己開心起來,畢竟壓抑和抑郁不是什么好的東西。他說錢都寄給家里了。我說攢錢吧。他打算今年重新攢錢。有了一個目標,可能才有一點動力。
對于普通人來說,哪有那么多如意的事情。繁忙中抽出一點空閑時間,在困苦中勉強自尋歡樂,已經很不容易了。
在生活和工作壓力下,太多人需要為了維持穩定的生活和對家庭、愛人的責任而堅持現有的狀態,即使現在的生活和工作狀態可能帶來的是高強度的壓力、有限的收入增長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如果事情已經成了,在這個基礎上,去改變一點點不滿意的地方,然后去接受且面對。
去過你想要的生活,可能這個想要充滿瑕疵,但是有一點總比沒有好。
小時候我喜歡吃蛋黃派,我覺得里面的心很好吃,但是必須把外面的面包吃了,才能吃到里面的心,于是我有幾種吃法,一個是直接一口一口吃掉,第一口是面包,接下來幾口是面包+甜甜的心;第二種,是分開外面的面包和里面的心,吃完心再吃面包;第三種是跟第二種倒換。
我們既要迎著烈日上班,也要冒著大雨下班,有人走路、有人騎車、有人開車,有人甚至不用工作。無論哪種方式,都有與你一樣的人。在你的生活里,唱你自己的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