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品”指數:上品 8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部《偽裝者》,一偈無塵頌。也許是受到了劇中人物名字的啟發(明鏡、明臺),也許是‘心血來潮’、忽而頓悟,看了數遍的《偽裝者》原來不是在講‘偽裝’,恰恰相反,是在講‘本色’,在講‘皮相’之下的‘心相’。
無論是畫風的質樸,還是細節的精致,都是一種表現手段。該劇通過這種‘低沉而美’的元素,向觀眾傳達了一種‘純真的感情’。
兄弟情,姐弟情,師徒情,戰友情,戀人情都是那樣的純,那樣真,純真的畫面 ,純真的表演,帶給觀眾的必然是純真的震撼與感動。而在這不同的純真的感情后面,折射出的是思想的光輝。
明鏡亦非臺
明鏡,明家長姐,猶如慈母。
用著最本真的身份,出自最本真的心,做著最本真的事。
她是這部劇中,唯一一個赤裸裸的人。無論是對明臺的溺愛,還是對明樓的呵責,無論是對抗日的支持 ,還是對漢奸的蔑視,她都毫無保留的發乎情,顯于外。
家族的責任、家人的安慰、家國的興衰,不是一個女人所能承擔的,卻偏偏由這個女人承擔下來。這個看似魯莽,近乎愚蠢的“大姐”出奇地沒有遭到觀眾的抵制,反而獲贊連連,這也許便是“純真”的魅力,‘本色’終究才是最動人、最圣潔的顏色。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明鏡,明明如鏡,纖塵不染,非惟紅妝,實不讓須眉。
多少樓臺煙雨中
明樓,多重身份,多重偽裝,一顆真心,一種真情。
‘樓臺’兄弟,以多重身份,無可奈何地偽裝著。
生逢亂世,抵御外侮,多少兄弟姐妹,多少父老鄉親,盡在這日寇鐵蹄的煙雨中,而為了在煙雨中尋求生機,共赴國難,這些仁人志士便掩住了自己本來的面目,以一種偽裝者的姿態,使得自己也變得煙雨朦朧了。
多少人在這煙雨中(侵略災難)喪命,又有多少人在這煙雨(迷失本心,甘當漢奸)中失去自我,又有多少人舍生忘死的藏起自己本來的面目而化作煙雨(偽裝者)。
錦繡云臺山疊巒
多少次的相遇,多少次的患難,不同的陣營,不同的立場,相同的目的,相同的真情。
程錦云與明臺的這份愛情同樣也是本色的。
除夕夜,踏雪尋梅,揮灑嬉戲如頑童;
生死場,披荊斬棘,移山倒海為愛情。
干凈而錦繡的愛情為全劇注入了真摯的血液,這份愛,也許真的能夠移山倒海,這份愛也許真能將兩人緊緊連在一起。
天臺一萬八千丈
王天風是嚴師,更是慈父。
表面的嚴厲冷峻,內心里卻深深地關心著這個得意弟子。但,國難當頭,‘死間’計劃必須執行,于是他犧牲了屬下,犧牲了學生,也犧牲了自己。
沒有老師不愛惜自己的學生,沒有長官不愛惜自己的戰友,更沒有人不愛惜自己的生命與清名。
然而,王天風這個‘瘋子’將它們通通拋棄了,所謂:為了國家,沒有什么是不可以犧牲的。王天風圖什么,得到了什么,不過在于一顆‘本色’的愛國之心罷了。
“很多事就是這樣,你越想看清它,就會靠得越近,但當你靠得太近,你的視野就會變得狹窄,就越容易被迷惑,被欺騙”。
這便是偽裝,偽裝是為了迷惑,而‘偽裝者’是有著一顆‘本色之心’的,只有秉持此心,方可不失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