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長時間的恍恍惚惚,渾渾度日總讓人在夜里有種焦慮感。二十五歲心死,等七十五歲埋入泥土。日復一日到最后頭發沒了,牙齒掉了,夢想死了。不知在某個失眠的夜晚回憶起如今的生活,搜腸刮肚最終想出來四個字形容就是混吃等死。
? ?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币恢睂@句話堅信不疑。二十幾年來所擁有的一切無一不是因為遠在外地,晝夜連軸轉地付出的雙親。二十四年后,當你獨自面對世界,開始需要自己背著人生石前行時,說實話內心真的很自私,害怕失去卻又急迫想得到。如果有一天讓我拿最珍惜的東西來交代今天的生活,我一定沒有勇氣失去,當然,也不應該讓另一個人來替我承擔得來的代價。然而人本懶散,只知道生活少了點什么,卻疲于追究它究竟是什么?
? 于是扯上正題,帶上這一疑問去遠方。我以為別人的生活就充滿驚喜,她的世界處處有我驚嘆的目光和欣賞的掌聲。我以為她就會是我人生的指南針,給我這一旅程帶來神奇般的回饋。我滿心歡喜的尋情路,帶來的是一潑冷水。盡管有親情,有美食,有友情,這讓我很滿足,但是欲壑難平,腦洞無限大。她的生活的的確確讓人歆羨不已,但還是有數不盡的人生百事愁。什么是你少了的東西你清楚,但你不知道你要什么?你只知道自己不快樂!可你什么時候又能看清自己,看到自我的生命價值和意義,能在里面找到獨特的痛苦和歡樂。每個人的詩和遠方在心中的意義不一,你的是我喜歡的,卻不是我想要的。
? 回來的路上,憶起跟我爸的小別扭。想想覺得可笑,不關人事,其實就是心里害怕那種失去感。一樣東西它在那里由我決定要不要,而不是別人告訴你只有你,你可以要,但要多少在我。這種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處置權,讓人有些岔氣。但其實,事情的本質是那樣東西本來不屬于我,得到已經是超越了界限。看看,私欲下的自己有多可怕。
? ? 歸根結底,就是想不失而得。我記得我曾說24歲應該是人生最美好的年紀。那時精神自由,思想自由,經濟自由,人身自由,想一切所想,行一切所行。然而,在這最好的的年紀,暫時帶來的只有欲望和迷茫。追求美好,就應該忘記這一切砥礪前行。前路平坦,也需自己走不是?
? ? ? 看了《解憂雜貨店》,再一次點醒我:你想要的一直就在你心中,只要確認一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