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造成充實的人,寫作造成正確的人。”讀書是感受的過程,感受創作者的心境和意圖;而寫作是思考的過程,是自我反思和自我創造的過程。我們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學會了辯論思維,在與自我的談話過程中學會了創作自我。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借助互聯網平臺進行創作的人大量涌現,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文字傳達自己的閱歷、自己的心境、自己的觀點;也有人通過文字療愈自己,從而療愈他人;當然還有許多人通過寫作實現快速變現等等。
對于寫作領域的小白來說,自我創作的過程是十分艱辛而痛苦的。
如何寫好一篇立意新穎的文章?
如何起一個吸引人的的標題?
如何寫好第一段落?
如何將行文銜接好?
有思路也有情緒后怎樣讓它落到紙面上?
寫作“大牛”真的能實現日更嗎?我該怎么做?
每次想要寫一篇完整的文章都被各種各樣的問題所阻撓,于是每每都放棄,至今也沒有一篇成型的文章。直到我遇見秋葉大叔,讀了《寫作7堂課》這本寫作秘籍,我的思緒被打開,也有勇氣寫下只言片語。
《寫作7堂課》講解了高效寫作者的7個習慣,將秋葉大叔的寫作課的體系編寫成書,全書圍繞“系統思維”重點講解了“框架式寫作”、“復利式寫作”、“碎片化寫作”、“聯機式寫作”、“結構化寫作”、“清單式寫作”、“復盤式寫作”這7種寫作能力。
先搭好框架,才能又好又快
開篇第一章就講解了框架式寫作,也就是運用“系統思維”進行寫作。“系統思維”貫徹全篇,本書的每一個章節我們都可以看到作者的“系統思維”,每一章都遵循我為什么這樣做?我可以做什么?以及我該怎么做的思路。按照這樣一個系統化的思路去閱讀本書也可以更快速地抓住作者想要傳達的旨意和重要信息。
那我們如何讓讀者更快地領悟我們創作的目的呢?同樣也要具有“系統思維”,首先你要為自己的文章找到創作目的,在寫作之前多問問自己為什么寫這篇文章?然后理順自己寫作的思路,不要東扯一句西扯一句,隨心所欲地創作,寫到最后完全忘記自己所要傳達的想法,圖自己爽快只能是換來讀者的迷糊。所有公開發表的文章都要有一定的框架可循,讀者們讀完這篇文章可以快速理清我們的創造思路,也就更準確地抓住我們所要表達的旨意。
比如我在起草這篇文章之前我會思考我創作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我要傳達什么?然后圍繞中心思想去構造我的創作框架,并在寫作時始終圍繞這個框架進行,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明晰我的創作思路,從而實現共通。像這樣將自己的寫作思路畫成思維導圖,寫作過程中也就更加明晰,從而更能堅持寫完一篇完整的文章。
用一件事完成3個不同的目標
作者在"聯機式寫作“這一板塊中提到自己喜歡”用一件事完成3個不同的目標。”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化社會,隨時隨地都在信息里面翻滾,想要搜集信息自然不是難事。同樣我們也生活在一個碎片化的時代,“快餐式”的閱讀方式也讓我們很輕易地就錯過信息。所以總有人苦惱我該怎么尋找寫作素材?我怎樣才能有更多的積累等等各種問題,正是這樣一個時代讓深度思考變得不深度,碎片知識變得更碎片。那我們怎樣才能真正實現讓所有的信息都為我所用,最高效的方式就是“用一件事完成3個不同的目標”。
怎樣實現“用一件事完成3個不同的目標”,作者提到自己通過微信群聊的方式尋找靈感,他會專門找出一塊時間到微信群里與朋友聊天,聊天過程中他會為自己設置3個目標,一是維系感情,二是發掘寫作靈感,三是逼自己想出文案金句。
這樣一來是不是高效利用了碎片時間,一分一秒也沒有浪費,反而在結束群聊時還會覺得收獲滿滿。
同樣的,“用一件事完成3個不同的目標”怎樣應用在寫作上呢?比如我要開通小紅書平臺,我首先要思考我的目的是什么?我在小紅書平臺上想要打造的風格是什么?這也是“框架式寫作”強調的重點。我想要在小紅書平臺分享我的閱讀感悟片段,那我在使用小紅書平臺的時候就有了3個目標,一是搜集書目,二是研究相同風格博主的文案結構,三是學習他人的配圖以及文案裝飾。由此以來,別人用小紅書打磨時間,我卻用小紅書提升自我。正如魯迅先生所言: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來工作。
克服情緒化寫作,解決不想寫的問題
我認為“情緒化寫作”是很多新手小白都會面臨的挑戰,我剛開始通過寫作輸出時就有著這般煩惱,情緒上頭的時候一兩個小時就可以出一篇完整可觀的文章,然后接下來的一兩周都沒有寫作的情緒,哪怕讀再多的書看再多的名人演講也沒有想要寫作的沖動。秋葉大叔在書中提到:“越是在情緒不佳的時候,越要靠習慣來寫作。”這讓我想起了《像間諜一樣思考》這本書,寫得是如何教人們拉攏人際關系,從陌生人發展到親密關系,書中的“套路”普遍應用于服務行業。“那些我們覺得繁瑣不能實現的事情在專家眼里不過是一套系統的程序。”這也是我們需要養成寫作習慣的理由,秋葉大叔在書中為我們介紹了10種體裁的框架,按照這些框架每天輸出一點點,每一點點都圍繞一個明確的主題,最后將這些相同主題的點滴拼湊在一起加以修飾就是一片完整的有價值的文章。每天重復這樣的工作不僅應用了“框架式寫作”還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時間。寫得順手你就會發現日更文章早已不是難題。
慢慢來,比較快
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刻意練習》一書中提到:想要刻意練就某項技能需要四步,先有明確的目標,然后專注目標,努力挑戰走出當下舒適圈,最后在刻意練習過程中一定要有反饋。要想刻意練習寫作,實現寫作自由,我們就需要把每一次寫作都當成一次系統化的訓練,按照特定的模板進行反復練習,并勇敢地把自己的文章發布到公開的網站得到反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可以看到自己在這一領域中的進步。
《寫作7堂課》不是一本簡單的教寫作的書籍,更是一本工具書,正因為它是一本系統化的書籍,也就更方便針對某一主題、某一體裁的寫作進行查閱。比如說我今天想要搜索某一類素材,我就可以在書中找到相關的網站、app等的推薦;我若是想要練習“日記體”寫作,那我就可以在書中找到系統的訓練方法。寫作這一技能,是寫會的,不是聽會的,也不是看會的。只有練習練習反復的練習才能更快速地實現寫作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