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火星》
“可憐又可惡的地球人,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痛。”看著滿屏的大數據,O小O氣憤的拍著桌子說道。
4050年,距離地球人逃離到火星已經過去十幾個世紀了,但是現在又面臨著嚴峻的問題:地球人的劣根性把火星上有限的資源耗費的幾近枯竭,留還是走?作為人類星際戰略部決策總監O小O最近一直在被這個問題困擾。
“對現在的人類來說,走有什么意義。”O小O的助手Nothing頭也沒抬的說道。
“雖然現在人類已經擁有腦細胞植入技術,可以在機械體上保留人腦活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已經很強了,但這也失去作為一個人的意義了,我還是喜歡皮膚的溫度帶來的溫暖感。”
“這只是你個人的感覺,而且僅憑你喜歡并不能說服戰略決策部的董事們。”
“Nothing,你忘了我怎么教你的了?”
O小O作為戰略決策部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監,不是沒有道理的。她有強大的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靠著她幾個法寶,做出過人類幾項重大而正確的決策。
“Nothing,你聽好了,我給你好好分析,留還是走,可不是我個人喜好的問題”
“首先,我給你列個公式,離開火星=資源枯竭X30%+民心所向X40%+代表未來30%,我做過大數據調查,人類開始抱怨現在的環境,40%的人希望能夠離開火星,尋找新歸宿(公式思維)”
“第二,如果離開火星,要重啟星際航行計劃,陳舊的設備要迭代更新、相關的配套要完善。這么大的需求帶給各行各業的企業,你說他們愿不愿意?(先人后事思維)”
“第三,如果不走,最嚴重的是人類留在火星已經看不到未來了,還想重蹈地球的覆轍嗎?(反證思維)”
“第四,好好問問自己,為什么要留下來?難道你愿意若干年之后用冰冷的鋼鐵之軀換來毫無意義的永恒嗎?問清楚了再決定要怎么做”(為什么思維)”
O小O說完這些,Nohing算是明白了為什么自己還是個小小的助理,四個思維模式深深的烙在Nothing腦中。
五十年之后……
Nothing看著漸漸變小的火星,環顧窗外周圍,數不清的星際航艦尾部噴著火紅的氣焰,帶著人類踏上尋找希望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