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解決人身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主要的方法。
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在于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問題。在某些方面自律,只能解決某些問題,全面的自律才能解決人生所有的問題。
回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傾向,是人類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因此絕大多書人的心理都存在缺陷,真正健康者寥寥無幾。如果不顧一切逃避問題和痛苦,不僅錯失了解決問題,推動心靈成長的契機,而且還會使我們患上心理疾病。長期的心理疾病會使人的心靈停止成長,不及時治療,心靈就會萎縮和退化,心智永遠難以成熟。正確的做法是:我們要讓我們自己,也要讓我們的孩子認識到,人生的問題和痛苦具有非凡的價值。勇于承擔責任,敢于面對痛苦,才能夠使心靈變得健康。
簡而言之,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那如何通過自律來消除人生的痛苦呢?自律有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于事實,保持平衡。
推遲滿足感:一位財務專家老是改不了拖延工作的壞習慣,但是一直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直到一天,出現一個契機是問題出現轉機。心理醫生偶然得知,這個財物專家在吃蛋糕時喜歡先吃蛋糕上的奶油,然后再吃蛋糕。那么,從她吃蛋糕的習慣出發,可以探討出她對待工作的態度。在上班的第一個小時里,她總是先完成容易和喜歡做的工作,而在剩下的六個小時里,面對那些棘手的差事,她總是盡量回避,結果,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工作卻拖延下來。心理醫生建議她在上班的第一個小時里,強迫自己先去解決那些棘手的差事,而在剩下的時間里,工作就變得相對輕松了。按一天工作七小時計算,一小時的痛苦,加上六個小時的幸福,顯然要比一個小時的幸福加上六個小時的痛苦劃算。 這位財務專家完全同意心理醫生的建議,并堅決執行。由于她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所以,不久就徹底克服了拖延工作的壞毛病。
推辭滿足感,就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秩序。小海也是一樣,在開始學習時就要設置自律的原則,先成熟痛苦,再享受快樂,避免眼前安逸帶來的不利。正確對待家庭作業,培養“先苦后甜”。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做好十足的榜樣,遵守自律的原則,用言傳身教來影響和感染孩子,如果父母沒有做到,那就只能稱為自律的反面教材。
解決問題的時機:這位心理醫生在37歲時才學會修理日常用品,以前無論遇到這方面的什么問題,他都是花時間讓別人處理。有一天,他在花園散步的時候看到鄰居在修理一些東西,并被鄰居說的話刺激到了。接下來 很快有個機會,這位醫生主動承擔起幫助他的病人修理車子出的一點小毛病。他先是認真檢查了車子出現故障的可能原因,并嘗試修理的可能性,結果很快,當他扭動陳上的某個松動的零件時,車子很快就好了。心理醫生得到病人的極大贊揚,說他是一流的機械師。
心理醫生經過這次完全明白他之所以能修好車子,完全是自己的選擇,而不是基因的優越性。他開始相信,除非有智力障礙,不然制藥花時間學習,就沒有問題解決不了。許多人沒有付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社交,知識,心理方面的問題,見到問題就聳聳肩,攤攤手說這個問題是我不擅長的,是我不喜歡的,我解決不了。一個媽媽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碰到問題時就用家長的權威來壓制自己的孩子,根本就沒有花心思和時間去探究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樣肯定是解決不了孩子的問題的,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就開始抱怨自己的孩子太難教,太不聽話,甚至把希望寄托在老師身上,希望老師幫忙解決自己作為家長解決不了的問題。其實這些問題并非是智力上的問題,實質是缺乏自律。那位教不好自己孩子的媽媽代表著所有的人,很少有人能拍著胸脯說,自己總能花足夠的時間分析孩子的問題,解決家庭危機?很少有人真正學會了自律和自我管理,從來不會消極面對一切問題,不會心灰意冷的攤開雙手說“這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圍”。
更嚴重的是有些人希望問題會自行消失,一廂情愿的燈問題消失,事實上問題很少會自己消失,仍然會繼續存在,仍然妨礙著心靈的成長和心智的成熟。忽視問題的存在,反映出人們不愿推遲滿足感的心理,問題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阻礙心智的成熟。 對待問題和痛苦最明智的做法是放棄暫時的安逸去體驗程度較大的痛苦。現在承受痛苦,將來就可能獲得更大的滿足,現在啊不謀求解決問題,將來的痛苦會更大,延續的時間也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