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之前看的比較快,很早的時候就已經看完了,然后就各種趕deadline 沒有及時的寫讀書筆記,周末的時候又拿出來翻了翻,覺得從書中真得還是學到了不少東西。大致感興趣的內容總結在下面:
人類的記憶是一個對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和提取的信息處理系統。記憶三個階段的每個階段都以不同的方式對信息進行編碼和存儲,但是他們通力協作將感覺體驗轉變為具有特定含義的持久記錄。無論是內隱記憶還是外顯記憶,成功的讀取取決于記憶是如何被編碼的,以及用怎樣的線索去提示。大多數記憶問題都是由記憶的“七宗罪”引起的,而這“七宗罪”實際上是人類記憶的適應性特點所具有的副產品。
思維是一種認知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腦用來自感覺、情緒和記憶的信息創造和操控概念、意象、圖式和腳本這樣的心理表征。好的思考者不僅掌握了叫做算法和啟示的有效思考策略, 他們還知道如何讓規避在解決問題和進行策略時會碰到的障礙。心理學界一直對智力測試存在爭議。但是,大多數心理學家現在將只能視為一種正態分布的特質,這種特質可以通過個人在多種不同任務上的表現加以測量,一些心理學家相信,智能是由一個一般因素組成的,而其他心理學家則認為,智能是不同能力的集合,雖然大多數心理學家認為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都會影響智能,但是,他們對于導致不同種族和不同社會群體之間智商差異的原因卻存在不同的。
情緒的進化旨在幫助我們隊重要的情景作出反應,并且幫助我們向他人傳達我們的意圖,腦中存在著兩條不同的情緒喚起通路。這一發現讓我們搞清楚了許多與情緒相關的生理結構是如何讓關聯的,而且也為情緒心理學領域許多存在已久的問題提供了答案,雖然我們無法一直有意思的控制情緒反應,但是我們可以學習對它們進行控制、激勵有許多的形式。但所有的形式都與選擇和引導我們行為的,經推測而得的心理過程有關 。
一般來說,人類對于感知到的威脅所作出的應激反應會激活那些能夠促進人類適應和生存的想法、情感、行為和生理喚醒,生理上的應激反應從喚起開始,喚起會刺激身體的適應性反應。但是,長期壓力下的這種反應對健康是有害的。我們對于應激源所作出的心理反應,無論健康與否,都取決于感知、人格和習得的反應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壓力、健康和幸福都受到了生活方式的影響。
柑橘人格的心理動力學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和認知理論,人格是一個持續變化的過程。人格是由我們內部的需要和認知,以及來自社會環境的外部壓力所塑造。另一種研究人格的方式使用穩定的特征來描述人格。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會發展出有關人格的內隱假設,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內隱假設差別巨大。
醫學模型將心理障礙視為“疾病”,而心理學觀點則將心理障礙視為生物、心理、社會和行為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Dsm-iv所使用的精神障礙分類系統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分類系統,它根據心理和行為的癥狀對各種障礙驚醒分類。在理想狀態下,準確的診斷能讓患者得到恰當的治療。但是,診斷液可以變成一種標簽,這種標簽會讓人忽視患者的個人情況,以及會導致患者患病的社會、文化背景因素。
醫學模型將心理障礙視為“疾病”,而心理學觀點則將心理障礙視為生物、心理、社會和行為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Dsm-iv所使用的精神障礙分類系統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分類系統,它根據心理和行為的癥狀對各種障礙驚醒分類。在理想狀態下,準確的診斷能讓患者得到恰當的治療。但是,診斷液可以變成一種標簽,這種標簽會讓人忽視患者的個人情況,以及會導致患者患病的社會、文化背景因素。
我們通常會根據社會情境的需要來改變自己的行為,而且在模棱兩可的情景里,我們會從周邊其他人的行為之中獲取線索。我們所作出的對于他人的判斷不僅取決于對方的行為,而且還取決于我們如何解釋他人在特定社會背景下做出的行為。情境的影響力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暴力和恐怖主義,但是對于這類問題更為全面的理解需要超越傳統心理學邊界的多種視角。
期待下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