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根據我的工作做的,覺得適用于各行各業的部分歸納等,分篇連載。為免泄露公司機密,僅個人歸納概括,希望對各位工作有借鑒作用:
一、工作流程:
產品規劃:產品不是一個功能的堆砌,一個好的產品要有規劃,所以負責各版塊的產品經理需要對其版塊有一個整體的規劃,一般來說產品經理需要為其版塊準備一個roadmap,把之后幾個版本的大致發展方向、思路等等寫進去(具體格式參見下集中ppt部分)
產品誕生:需求設想(老板需求、產品經理提的需求、規劃等)---產品組內部評審(用市場數據、用戶反饋、競品分析等作為依據,爭取同事和上級支持;一般會經過兩輪,一輪是跟自己老板、組長、總監等PK,一輪是在整個產品組內提出想法跟其他同學碰撞,確定優先級等等;這輪主要用ppt或者手繪草圖等論述即可)---內部PK通過,產品經理輸出需求文檔(產品的骨架、經脈分布、皮膚組成等等都要涵蓋)---交互設計(即產品的基礎模樣)---交互圖發產品組內,大家討論需不需要繼續優化---視覺設計(外面用戶看起來的樣子)---開發評審(跟開發兄弟們PK,以及投入人力、時間的評估,恩一個產品的誕生經過多次PK)---投入開發---開發完成,進入測試驗收---debug(測試同學和產品同學體驗開發完成的版本,發現bug,開發同學修復)---回歸測試(多次修復以后的最終版本再次投入測試)---測試通過,灰度發布(選擇部分用戶,小范圍發布)---收集灰度情況(如用戶反饋,數據等等),作出優化等---如無問題,則全量發布(全體外網用戶可體驗)---全量后數據及用戶反饋跟進,作下一版本新需求準備(回到第一個環節,重復全部流程)
個人認為騰訊產品誕生的流程值得不同行業的朋友借鑒。整個流程有幾大好處:
1、產品經理負責制---既民主又集中:套用黨的話,產品經理負責制確實發揮了民主又集中的優勢。一個需求雖然經過多個流程,但是從第一步到最后,都是由產品經理一人負責,他必須介入其中每一個環節,主導整個需求,可謂集中;同時的確也很民主,首先在需求誕生上,產品經理必須說服上級、同級,而且在這個PK的過程中基本上需求會有很多改動,大家都會指指點點,一定程度上優化了需求;其次在后面的環節中,由于產品經理在公司層級上并不領導設計和開發同學,所以開發和設計同學對需求可以暢所欲言,若一直說服不了他們,他們可以直接就不做這個需求(恩就是這么傲嬌);到最后測試驗收階段,測試同學也能對產品的缺陷提出意見。所以總體來說,也兼顧了民主(當然有時候也還是以貫徹老板意志為主,但的確是少數情況);
2、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整個流程上每個環節都是最專業的人去負責,確保了當前環節輸出的質量;同時流程管理還有一個項目經理,項目經理會協助產品經理去推動產品的進程,排優先級及人力投入等等;
3、產品完成質量較高:由于多個環節把關,所以最后產品的設計、體驗及bug情況都會比較高質量。由于本人大學有過創業團隊做產品的經驗,相比之下,這樣流程下的產品質量的確要比創業團隊快速做出來的產品質量要高很多;
4、時間效率依然很高:不要以為這樣一個過程很漫長,其實時間是十分緊湊的。相比起很多傳統企業的拖沓,由于產品經理、項目經理、以及下一個環節同學共同督促,每個環節上的同學都不敢拖沓,每一個人都要為整體進度負責。而且在每個環節的同學投入工作之前都有評審環節,需要評估工作量和排期,這樣就有了硬性時間規定,如果超過時間未能完成是要向產品經理以及項目經理解釋原因的。因此時間節奏也能控制在科學高效的水平(所以我們常常加班!!!!)
當然弊端也很明顯:
1、不便于快速嘗試:雖然說騰訊的迭代還是很迅速很密集,但是相比起以前創業時候做產品,還是較慢了點,畢竟互聯網拼的就是速度。創業團隊能在兩三天內完成一個小功能的策劃到上線工作,然后馬上看用戶反饋再優化,而騰訊這樣體制下的除了極小的功能外最快也得兩周才能走完流程,反應還是不夠迅速;
2、不便于集中力量嘗試大膽的想法:大膽的創新一般來說絕大部分人是無法接受的,所以在走這個流程的時候很容易被斃掉;
總的來說,騰訊的產品流程適合于打造精品,出產的產品即使不是精品,至少也是合格的產品;但不一定合適做一個大膽的產品。所以一般來說騰訊的產品,大家用起來基本不會有太多疑惑,體驗基本流暢,中間也極少出現bug。但很難有給大家眼前一亮,嘩的一聲,離經叛道卻又新奇有趣的感覺。至于對該流程更詳細的優缺點和優化分析,敬請關注以后的文章;
二、工作溝通:
1、周知制度:上面所提到的流程,每個流程的成果都需要輸出郵件周知,包括:需求預審(與會人員、需求內容、地點時間等)、需求評審紀要(評審結果、排期、人力等)、測試用例(整個產品、功能所有需要測試的點)、測試結果、灰度上線周知(就是告訴大家我這功能要灰度發布了,大家快用用看)、全量周知(產品全面放開啦,外面的用戶都可以用啦);
周知制度有效地讓組內同學了解產品進展情況,避免各掃門前雪;而且每個環節都留下了依據,方便出了問題后追蹤。
2、評審會:需求評審會,也是PK很厲害的地方,開發、測試、產品同學濟濟一堂,負責的產品經理先根據需求文檔和設計稿來講述自己的需求,要做成什么樣子,然后開發同學等會挑戰,細節另表,反正就是諸如臣妾辦不到或者這個需要時間研究研究等等。唇槍舌劍十分激烈(當然其實提早跟開發溝通好需求的話,那么會議上就不會有太多PK),但正因為激烈,所以大家都對需求有深入的理解,確保了執行;
3、晨會及周會:晨會是每天產品組內及項目組內的會議,各自匯報其負責工作的進度、昨天工作以及今天工作,和暴露問題,一起想辦法解決或爭取資源解決。產品組內晨會如:昨天工作重點:1、A板塊工作2、B板塊工作3、C板塊工作;今天工作重點:、A板塊工作2、B板塊工作3、C板塊工作; 如果有問題就說,x板塊的y因z原因而如何如何了(描述問題),現在需要如何如何解決(拋出自己大致的想法),如果能迅速確定就晨會上確定,不能迅速確定就會后討論解決;
周會就是在產品、技術、設計組長、總監等boss面前,每個人講述一下自己工作一周的進度以及負責板塊、功能的情況(諸如數據、用戶反饋等)和重要問題的暴露;并講述下周工作的安排等;
以上的制度可以看出,騰訊很注意團隊作戰,重視團隊內信息的及時互通
4、溝通工具:RTX
詳細內容見明天文章:【絕對干貨】騰訊工作個人歸納2,包括:rtx溝通注意事項、郵件寫法、word文檔格式、ppt示例及excel圖表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