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莫嗔堂堂主
年終歲末,又到了寫總結的時候。今年我不太想像個老太婆一樣,什么都嘮嘮叨叨的,那樣似乎對自己沒有什么幫助,別人看起來也像流水賬一般。就簡單提幾個問題,來思考一下吧。
當下我的心情是什么樣子的?
在敲下這幾個字的當下,我的心里還是挺焦躁的,或者說有點憂慮。因為沈陽又剛剛確診了幾例新冠患者,而我即將結束元旦假期,趕赴沈陽去上班?,F在距離農歷春節也不太遠了,一個多月。按照目前的政策,沈陽中風險地區人員不準離開沈陽,如果鐵西區始終都控制住,我過年還可以回來。如果一旦發生風險升級,估計過年我都要在那個小公租房里過了。
保持一顆平常心是很關鍵的,但是當不好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便很少人可以保持得住了。所以,我現在除了有點兒焦躁,心里也會偶爾罵罵那個“滅絕師太”的。
能在這樣的心情下等到教訓么?
追根溯源,最本質的原因還是離家工作,一家人沒有在一起。對于未來,我想我明確知道應該怎么辦了,不會再這樣兩地奔波,這樣的狀態是如此壞,即累壞了自己,也讓家庭處于一種不好的狀態。未來,回歸一定是上上策,換成另一個詞,也就是團聚。
我們不要經常想當然的認為一件事好或者壞,比如說當年要去沈陽工作,我便非常樂觀的說“沒關系,很近的,高鐵也就一個多小時”。是的,我描述的狀態在正常情況下是沒有問題的,頂多是費點兒錢。但是一旦發生暴雪,來回可就是不那么容易了。還有更普遍的,這個疫情,就活活將我與家庭隔離成了孤島-我在沈陽回不了家,而家里卻又很需要我。這些話我也想當成一個忠告送給那些想兩地奔波的人,不是那么容易,不要等到勞民傷財的時候,才感覺后悔莫及。
對于這個目標,目前能做的是什么?
什么也不做,堅持著把身上的債務還清。畢竟這份工作是自己的第一份超過兩年的,況且也有一些堅持下去的必要?,F在自己也有些驚訝了,居然是第三個年頭了。之前工作的時候,心里總是忙三火四的,心里長草。有干一年的,有干一年半的,結果都是把自己給折騰夠嗆,到頭來什么也沒得到。前幾天看到吉林大學招聘實驗人員,我在想要不要借著這次機會回家(當然,這種機會內定的居多,投了多數也是陪跑)。仔細權衡了一夜,我覺得沒有必要去做這樣的傻事。一來身上的錢要還,二來自己之前的工作經驗又都白瞎了。堅持著,至少我現在心里沒有之前那么焦慮了,心中寧靜,在哪里都能堅持。
我發現自己好傻,之前的很多事情做得都不夠成熟,是心智上的不夠成熟。大概這些年奔波給我帶來最正面的東西,就是這些感悟吧。
過去這一年,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最大的收獲是,我更加相信我自己。無論是夏天每天跑步將體重從一百四十多斤,降到一百二十多斤(本來目標是到一百三十斤),還是多年研究的命理終于有一點點開悟,還是自己投資的基金收益不錯,這些事都讓自己相信,目前的路是最適合自己的。未來無論是否能夠登上三尺講臺,我的未來都是可期的。時機過了,再去勉強做一件過去應該完成的事情,哪怕只是完成某個心愿,那都是有些浪費時間的。
如果當不了一名大學老師,那就當一名合格的工程師,再去做一些自己愛好的事情,將人生的經驗總結一下,讓自己的女兒少走彎路,這樣也便是很好的了。時運不濟的時候,那就努力積累自己的功德與知識,說不準哪天就用上了。
對于兩地奔波的人,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的?
除了要保持身體健康,我想在家庭生活方面我創新了一些舉措,讓這種奔波狀態不至于傷害到家庭。如盡量保持夫妻間的和諧,我自己想到了一個辦法叫“三問法”。第一問,你是否關注自己另一半的心愿?第二問,那他/她的心愿是什么?第三問,怎么才能幫助他/她實現這個愿望?兩口人坐下來,到咖啡館簡單聊聊,至少要有些面對面溝通的時光。像我都是把孩子哄睡(家人哄睡的),然后聊聊,最好再去看一場電影。有時候也會抽時間去吃個飯,總之是要找一些獨處的時間,不然這樣兩地的狀態對婚姻也是蠻折磨的。
有時候只是單純地去咖啡館喝點兒什么,然后一起看看書,也是非常美好的。我想,陪伴確實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當有效交流在兩個人之間產生的時候。
即將到來的2021年,你想說些什么?
我想說疫情早日得到控制,希望每個人都健康快樂。
(尊重原創,歡迎轉載,請簡信聯系本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