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和B是同一個寢室的舍友,A喜歡安靜的環境,B喜歡聆聽音樂,兩個人慢慢的有了矛盾,A不希望B在自己學習的時候開音樂,那樣會很吵鬧,A完全沒辦法學習,而B喜歡開著音樂,B認為開著音樂更有助于自己學習。A和B找到了宿舍的管理員,那么宿舍管理員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第一個選擇,宿舍管理員可以充當協調的角色,規定好相應的時間,宿舍要保持安靜,在這個時間外,B可以開音樂。這樣的做法看似是一種公平的做法,但問題就是,A和B的訴求都沒有得到解決,A的訴求是一個安靜的寢室,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B的訴求是一個可以在想聽音樂的時候隨時聽音樂的寢室。在這樣的規定下,A和B得到了一個看似公平的結果,但兩個人的訴求都沒有達成。但是對于宿舍管理員來說,他要做的是處理兩個人的矛盾,一個這樣的結果,沒有解決訴求,但是給了兩個人公平的處理方法,解決了兩個人的矛盾。
第二個選擇,用錢來解決問題。宿舍管理員分別和A和B談話,由A和B出價,A愿意為了一個安靜的環境支付給B多少錢,B愿意為一個可以隨時開音樂的寢室給A多少錢。結果,B的出價比A更高,宿舍管理員決定,B可以隨時在寢室里開著音樂,但需要向A支付相應的補償,A獲得了補償,但要在寢室外重新尋找一個可以安靜學習的地方。這樣的處理結果,滿足了B的訴求,而A也獲得了其他方面的補償。這樣的處理方案會比第一種選擇更好嗎?如果從結果論來說,是的,因為第一種選擇沒有任何一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第二種選擇的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兩個人的訴求,同時,這兩種選擇,都能算得上是公平的。第二種選擇,A和B是同時出價的。但是當你把第二種選擇推薦給宿舍管理員的時候,宿舍管理員往往并不會采用,因為第二種選擇,沒有滿足宿舍管理員的訴求,宿舍管理員的訴求是解決A和B的矛盾,第二種選擇解決了A和B的矛盾了嗎?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并沒有。用錢去解決矛盾,沒有達成心愿的一方往往會產生強烈的抵觸心理,而達成心愿的一方如果習慣了這樣的解決方式,往往在實際應用中會大多碰壁。在學生時代,某些時候,不用錢的公平往往比解決實際問題更讓人在意。雖然,其實用錢的選擇也是公平的。
第二種選擇,是把人當成了經濟人,即理性的人,用經濟學解決問題,而實際上,就是人是非理性的,而且非理性的程度遠遠超過自己的想象。在以為自己理性的決定背后,往往是一個在潛意識中的感性因素在推動,理性的只是理由,而感性的才是決定。
用錢去解決問題,會形成的思考方式就是,任何人和行為都可以用錢來衡量。大多時候,這樣的衡量方式是無往不利的,可在有些時候,也會行不通。就像我們問,人工智能會完全取代人嗎?答案是不會。如果是用錢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方式,那足夠完善的算法,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取代人去做決策,理性的決策往往會更公平更有效。我們需要設計出的只是一套完美的邏輯方式,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可是現實是,人不理性,人是會胡鬧的,人會被各種因素影響,甚至做出明知是錯的決定。可是就是因為這樣的一份不可控,這樣的一份無法預測,人生才會更有趣。人和人工智能的區別是什么,是心中的那份愛,以及在愛的影響下的那份不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