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餓魚小孩兒
《演員的誕生》火了,這個節目與以往的節目都大相徑庭。讓一票博眼球的鮮肉小花失了人氣,卻讓認真演戲一心琢磨演技的老戲骨收獲了不少粉絲。而在節目中擔任導師的劉天池正因她的敬業精神,被人們稱為“最具匠心的老師”
劉天池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出道便參演了張藝謀的電影,在《活著》中飾演啞女鳳霞的角色。在1988年,劉天池擔任了中央戲劇學院的教學老師,開啟了她的教學生涯。文章、白百合、唐嫣等演員都是她的學生。
作為老師的劉天池一直被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她獨特的教學方式。就在最近,她為演員王俊凱進行演技指導時的視頻上了微博熱搜,在短時間內劉天池竟然讓表演經驗不足的王俊凱爆發出驚人的演技,一改在觀眾中的白面小生的形象。在視頻中,劉天池帶著王俊凱進入情境,她陪著他一起演,一起哭。她的這種教學方式,無疑是最有效的方式,但同時也是最消耗老師的方式。這對老師的本身消耗巨大,因為老師是一個人,而需要教的同學卻是幾十人之多。但她卻一直堅持著這種教學方式,因為她始終相信著:身教大于言傳。
談起自己教學的方式,她還有很多獨到的見解,類如,曾為一個演員做指導。而那個演員要演一個“殺人如麻”的角色,劉天池就給他留了一個作業,讓他回家買一盆花,將所有花朵都掐碎,然后去感受從最開始的不忍心,到習以為常的變化。這種錘煉演技的方式,讓演員加倍收益。演員最主要的任務便是去詮釋人物。而第一要義就是要去感受人物。
在當老師的生涯中,讓她最痛心的就是這個速食時代的裂痕,生活節奏的變快,資本市場下,創作者不再勤奮,認為僅憑借一張臉便可以消費觀眾。她說,從前我們拿到一個劇本,整個創作組會拿著這個劇本去尋找最合適的演員,而現在導演來找我選演員,問的已經不是誰演技最好,而是誰長得漂亮。我只能回答:你們自己選吧,我天天見,真分不出誰長得漂亮了。2010年后,演員的性質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出現了好多新的名詞,流量,鮮肉,小花各式各樣的語言都蹦出來了,我明白了,演員的物種已經發生裂變了。
學生們也開始浮躁了,在大一就有各種經濟公司,出去拍戲,想盡一切辦法找我請假,甚至是找自己的爸媽來找我請假,我經常覺得自己需要當一個惡人,向他們發火,逼迫他們回來上課,否則就不讓他們畢業。但我不會求著他們學習,我還有老師的尊嚴。
談起如今的演員,劉天池言語間充斥著悲觀。她說,如今的演藝圈已經喪失了最基本的信念。一個演員最重要的已經不是演技了,是否漂亮,是否有流量,成為了挑選演員最基本的要求。談起參加《演員的誕生》的初衷,她坦言:原本我是拒絕的,因為我知道自己是一個沒有任何娛樂精神的人。我怕被節目的效果綁架,但導演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說,現在中國的表演是這個樣子,你就不擔心嗎?這個問題觸動了我的內心,就在那一瞬間,身為教師的使命感讓我決定要參加這個節目。
但好在從今年開始,演藝圈的風氣似乎有轉好的跡象,觀眾越來越重視演員的演技,不再像從前一樣盲目追星,觀眾的審美也開始提升,是從盲目到清醒的過度。而劉天池老師的出現,更像是給我們一記棒喝,讓我們看到原來還有這樣的好演員,好老師在堅守著高品質演員的陣地。只有懂得思考的演員才能過詮釋出好的人物,否則,就是在演一具軀殼。
“工匠精神”這個詞匯開始流行,而劉天池老師身上,有匠人的氣息。劉天池老師的出現,似乎燃起了觀眾的一絲希望,原來,還是有人在堅守著對于演技的追求,沒有被資本市場改變。她不僅僅教育了演員,同時也教育了我們這些觀眾,不止是娛樂圈,也許這個時代的每個人都都該反省:我們是否被浮躁的社會所改變,而忘了追求內心的寧靜廣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