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少用看電子書,一是嫌傷眼,二來則是不喜這種隨便翻翻式的快速閱讀,既沒多大質感,也無法滿足自己摘錄做筆記的習慣。
但由于現在的條件有變,暑假過來的時候,為了給行李減壓,只帶了幾本專業書過來,像其他的小說類書籍,根本沒怎么存帶紙質版的,加上前段時間剛入手了一臺kindle,就順勢用這個電子閱讀器下載了幾本小說休閑放空一下自己。
記不清是在哪個平臺上看到推薦的,就這樣沒有多大目的性的去讀了這本《一個人的朝圣》。
小說的故事很簡單,就是一個六十四歲高齡的老人(哈羅德)想要靠著一種信念和遠行的方式拯救一位身患癌癥的自己年輕時的同事兼好友(奎妮),于是獨自踏上了這條孤獨而又堅定的朝圣之路。
一個退休老人,收到了一封信,為了一個愿望而上路,如此而已。
沒有任何驚心動魄的情節構思,徒步的旅程中多是些溫暖的人和事,當然也有那么部分的虛偽矯飾之人穿插進了這個所謂的“朝圣隊伍”,但幸好他們最后和哈羅德分道揚鑣,沒有讓他的一路堅持化為一場如煙般的形式。
在沒讀完之前,看到“一個人的朝圣”這個書名,一種莫名的崇高神圣感從心底油然而生(有點雞湯味兒),但直至指尖劃過最后一頁,我方明白,原來這場說走就走的遠足不過是位老爺爺的沖動之舉。
他沒有走遠路的鞋子,沒有指南針,更沒有地圖和換洗的衣服,整件事考慮得最少的就是旅途本身。
這是書中對他這段義無反顧的旅程的一段鋪墊,直白簡單,清楚明了。
沒有任何裝備,亦沒有身邊親人的支持和鼓勵,可以說在物質與精神這兩方面他都是戰斗力不足的,除了奎妮的那一紙書信,幾乎是沒有任何理由讓他冒著這么大的風險上路。
于冒險家而言,徒步旅行或許件刺激的活動,但對于我們大多數普通人而言,遠足似乎是件沒有意義的勞心費神還消耗體力的多余之事。
“追求閑適,放松心情”是絕大多數人的空余時間分配法則,就算是外出旅行,也是要裝備齊全,“吃好、喝好、玩”是目標,安全舒適是保障。
所以,主人公哈羅德的旅程究竟有沒有意義?
西方人有宗教信仰,相信憑一己之力可以感動上帝,能夠產生能量和作用,殊不知這種美好的希冀終究不過是虛空執念。
故事的過程我在這里不想累述,來談一下結局。
我相信在所有的讀者意料之中,縱然最后哈羅德見到了奎妮的最后一面,奎妮的命運并沒有因為哈羅德的徒步旅程而改變。
癌癥是無情的,現實也是殘酷的,奎妮還是被病魘帶走了。
“或許,我一開始就不應該出發”。
這時,哈羅德迷惑了。
至此,我的思緒也開始隨著這位老人的節奏凌亂起舞。
若最后的結局已成定局,這場為朋友而上路的朝圣旅程是否成了一個大寫的笑話?
若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深究一番哈羅德在這場旅程中的收獲。
首先,從哈羅德出發的目的來看,他是想幫助奎妮擺脫癌癥的折磨,恢復健康。
這點是大家共知的,再探的深點,哈羅德年輕時和奎妮同在一家釀酒場上班,但因為一次酒后沖動他把老板的重要物品損壞,老板勃然大怒,是奎妮為他頂了罪,結果被老板辭退,所以說哈羅德晚年的這一“壯舉”其實也是想彌補心里對老朋友奎妮的虧欠。
所有欠過的債都是要還的,尤其是人情恩惠。
哈羅德行進的過程還是相當艱難的,一路窮游不說,連晚上的住宿都不確定,野外還有動物的出沒,他的勇氣著實令人敬佩。
雖然最后沒能通過行走的力量如愿讓奎妮恢復健康,但至少他還可以倚仗這番跋涉慰藉那顆因虧欠而敏感的心。
曾經的歲月里,你為我頂名離職,而今暮年之際,我亦甘心為你孑然一身上路奔赴遠方。
時間的年輪馬不停歇的旋轉,讓世事變遷,斗轉星移,也無法泯滅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義。
如果說彌補曾經的虧欠這種說法過于功利或是說目的性太強,那這場朝圣的旅程更是無形中給主人公哈羅德帶來了許多益處。
因為在行走的途中,有了充足的時間讓身體放空,人的思緒總會漂浮很遠,哈羅德亦是如此。
在他徒步走向貝克里郡的途中,對妻兒的思念也與日劇增,這讓他對自己的家庭關系和生活展開了細致的回顧和思考。
與兒子哈維的僵硬父子關系,與妻子莫琳的漸行漸遠,這種冷淡的家庭關系很凄涼很悲哀。
美好的回憶總能讓人沉浸的難以自拔,而這種痛到骨髓的回憶卻也越發深刻。 正視自己的與孩子相處時的膽怯,承認在自己身上爸爸角色的失敗,這種明白讓老人清醒了許多。
回溫與妻子在最好的年華里相遇相愛的點滴,讓老人也感受到歲月的一抹溫柔。
后來的后來,因為和兒子的關系不溫不熱,妻子也開始和他疏遠淡漠,一幕幕的畫面把他的心拉扯的生疼無比。
這種夾雜著痛疼和甜蜜的回憶讓哈羅德在旅途中不至于寂寞,也讓他在這個尷尬的年紀里保持了頭腦的清晰。
不管好的壞的,經歷過的就不該被遺忘,回憶的過程縱然有著鉆心之痛,卻也能啟發當下的人好好生活。
與哈羅德一樣,他的妻子莫琳在丈夫離家后也常常回憶起過往,哈維的死是讓人難以接受的,對哈羅德情感變化是糾結的,最后,在一個個場景再現后,她開始變得理性許多,不再用喪子之痛掩埋自己的理智。
以前,她總是覺得丈夫不是個好爸爸,對兒子的離去耿耿于懷,可再仔細回想,好像哈羅德對兒子的愛不比自己少,他也有盡力去扮演好“爸爸”這個角色,只不過是被自己屏蔽了而已。
想清楚了這些,莫琳對哈羅德的態度也隨著改變,冷淡退場,思念之情反占上風。
所以最后當哈羅德在奎妮醫院前獨自神傷時,她來到了他身邊,夫妻終是夫妻,總是在對方需要支撐時與之并肩,
夕陽西下,兩個老人互相攙扶的身影美麗、溫暖的令人心醉。
這場旅程不知不覺的成了哈羅德與妻子關系修復的粘合劑,功效很強,結局很暖。
朝圣之路,沒有爆發洪荒之力作用到好友的病情上,卻用對生命的尊敬和堅持的毅力感動了自己,重拾了妻子的心,這收獲足以為這趟旅途添上“有意義”的符號。
**有時候,我們下定決心去做某件事,并不是因為能夠事先洞徹其背后的意義,而是在完成這件事后,它在時間的遞進中帶給我們一些無法預料的欣喜和感動。
**
不是因為有意義才去做,而是因為做了才有意義。
PS:哈羅,俺是獨行霞~普通大學僧一枚,性格雙向, 面目平凡 ,脾氣欠佳,兩眼近視,三餐很飽,喜歡看書碼字,文筆一般(正在簡書提升戰斗力中~)還望諸君多多鼓勵_
如不嫌棄,點個贊再走唄,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