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知道了很多寫作技巧,諸如:“寫好標題的10種方法”,“開頭的6種寫法”,“打造爆款文章,你要懂這4點”……然而,真正動筆時,仍然澀澀難言。那么請往下看,或者有幫助。
筆者此前有這種境況,公眾號文章收藏了一篇又一篇,網文看了一打又一打,差點被信息洪水淹沒。寫作的提高是卻寥寥甚微。
后來,幡然醒悟,這么碎片化的知識積累方式,何時是個盡頭?這么碎片的知識,哪能支撐高系統要求的寫作?
你需要系統地構建寫作的知識體系。
本文啟發于PPT的知識體系構建——從四大設計原則出發,在具體情景中打磨;基于從入門到精通的認知層級模型——道法術器例,總結出5步法,構建寫作知識體系。
1、主題閱讀,建立完整的知識框架
《讓創意更有黏性》,建立好文筆的底層框架:簡單、具體、情感、意外、故事。這是基礎中的基礎。除此以外,筆者還總結了好文筆金律:畫面感、吸引力法則、重復等底層原則。
《從零開始寫作》,建立情景框架:標題、開頭、結尾、框架、修改文章、寫書評、收集素材、豐富詞匯等。
《寫作技法薈萃》,建立技法的框架:立意、描寫、敘述、結構、修辭、整體。
《好戰略?壞戰略》,《定位》系列,建立策略框架:聚焦、揚長避短、差異化、成為第一等。
《金字塔原理》,建立表達邏輯清晰的框架:結論先行,歸納分類,以上統下,邏輯遞進。
……
2、碎片閱讀,為知識體系添枝加葉
你總能道聽途說一些零星的理念、方法、工具。雖然零星,卻能聚沙成塔。當然前提是有塔的框架。
我刷抖音時,聽何捷老師講“不”是最好的人生感受。尋隱者不遇,游園不值……哪怕事情是舊的,只要感受不同,文章也是新的。
這是一個碎片知識,很快就納入我敘事的知識體系里了。在原敘事的框架里,這可是新枝嫩葉。
以此為磁力點,我還吸附了大量的“不”的案例,統統納入敘事框架,建立了“不”的體系,蔚然成林。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秾る[者不遇》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队螆@不值》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大林寺桃花》
泛舟南北兩湖頭,到處青幽不用求?!队午R泊湖》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 《劍門道中遇微雨》
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 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蜀道后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如夢令》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兜秋w來峰》
3、完型知識層級模型:道法術器例
舉個例子,費曼學習法的認知完型。大家知道史上最強效的費曼學習法有下面4步,僅僅如此,仍然是孤立的知識點,還不夠。
如何完型呢?3步法。
(1)往上知所以:
費曼學習法,本質是什么?本質上是生成效應。由深奧向樸素切換,是知識自我生成的過程,讓知識在大腦里牢牢扎根。
(2)往下知案例:
還有什么案例應用了費曼學習法?比如廣義相對論的解釋,就是費曼學習法的經典案例。
(3)橫向知相似:
類似費曼學習法的經歷、知識有沒有?有的。李笑來說:“向小朋友講解一個概念?!碧镏緞傉f:“不能簡單地解釋,證明你沒掌握。”還有,我一度想試著跟小朋友講解量子力學,最后發現我還沒掌握這個知識點……
人類只能用舊知理解新知,尋找已有的經歷、知識,打開理解之門。
4、在豐富而具體的情景下,融合知識
體裁即情景,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散文、詩歌、小說等
類型即情景,敘事、寫景、寫人、狀物、游記、讀后感、看圖寫話等;
問題即情景,流水賬怎么解決;詞窮怎么辦?寫作雷同,怎么辦?如何寫出文采?
主題即情景,古人情話指南,我與祖國共奮進,進步的階梯……
就像學PPT,底層的原則如:對比、對齊、重復、親密、圖效優勢等,最終要在時間軸、圖表、團隊介紹、產品介紹、公司簡介、封面頁、轉場頁、致謝頁……等多種豐富而具體的情景下融合。
無怪乎,學習千遍,不如做一遍。做,就是融合的過程。
一篇好文章,也會融合底層的多種原則。像畫面感、結構化、簡單、吸引力法則、沖突、重復……中的多種。比方說,寫植物的作文《陽臺上的山茶花》,要融合畫面感、結構化、重復、對比手法的知識。
我見過四季常開的三角梅,也見過嬌嫩欲滴的桃花,卻情有獨鐘于陽臺上的山茶花。(對比)
你看,它的葉翠綠翠綠,鋸齒狀的邊緣刺刺的,摸起來像被軟軟的鋸子劃過。(畫面感)
再看,牛奶咖啡色的莖,粗細不勻分叉出許多枝丫,像鹿角一般。
還有那花朵,粉白相間,白的似雪,粉的如霞。銹球狀的花型,稀稀落落地點綴在綠葉叢中,到了晚上,就像元宵節遠遠望去的小燈籠。
清風席席,香氣陣陣。時常引來蜂兒忙,蝶兒忙。(重復)
山茶花的花語是可愛謙讓。山茶花迎風搖曳,仿佛時時刻刻在提醒著我要保持謙讓的心態。
情景越是豐富,知識用途越廣;越是有挑戰性,融合的知識越多;融合得越是頻繁,知識再次調用就會越快。這是技能向高階晉升之道,也是刻意練習的原則之一:高頻練習。
在具體的情景下,還可發現知識缺口,進一步完善框架。
5、迭代更新
介紹3種快速迭代的方法。
(1)迎接必要難度的挑戰
從字數、時間、限制、門檻等來增加必要難度,可以快速迭代既有知識體系。
比如寫篇1萬字的《陽臺上的山茶花》(字數),1小時內完成(時間),不能用“的”(限制),去參加征文比賽(門檻)。
(2)奧卡姆剃刀
比如關于峰終定律(peak-end rule) 的理解,人們傾向于選B。
A:這個定律說, 一段經歷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這段經歷的峰值瞬間 —— 包括最好和最壞的體驗 —— 以及這段經歷結束的瞬間。而我們對這段經歷的總時間長度,對其中不好不壞的那些時間段的體驗,則常常忘記。
B:多數可遺忘,偶爾特漂亮。
(3)找競品
哪怕是介紹知識體系的構建,在網上總有千百篇文章。這些就是同類競品。你可以分析分析,這些競品和你相較而言,差異在哪里?你有什么優勢?還有什么不足?
以競品為鑒,優缺立現,快速完善框架,迭代落后的理念、方法。
總結
簡言之,構建寫作知識體系就是不浮于淺層技巧,到底層去,從案例出來;完型知識層級,在豐富的情景中融合,然后盡情迭代吧。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