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一直有提倡尊老愛幼風氣,無論是在地鐵上、公交車上、又或者是馬路、廣場等處都能隨處可見,“尊敬老人,愛護兒童”的大字標語。這在我小時候是不常見到的,那時候的標語雖然也很多,但大抵是“發展”、“強國”、“優生”諸如此類,直到高中時,大街上才隱然生出“傳統美德”影子,之后幾年的崇尚之風愈發盛行。該是教化有方,才有了“有辱德者,該當鄙夷之罪,受萬眾唾棄之恥。”的盛況。
記得那時坐公交車總須先看有沒有站著的老人和兒童,謹慎確定沒有后方敢落坐。唯恐被人指責有辱“傳統美德”,這種敬畏直到現在也如此。
有時會羨慕被愛護的兒童,覺著他們是社會公眾的寵兒,擔負著未來的希望;有時也會羨慕被尊敬的老人,覺著他們是文明社會的功勛,更是我們前進的基石。正因如此,傳統美德才更有意義,而今卻被一件小事打翻。
昨日上午,我途徑紡織城公園時,被一陣喧嘩聲吸引,湊近時才知曉,只聽一名八、九歲男童正站在池塘堰臺上叫囂:“是你先罵的我,你不罵我,我能罵你嗎?”
“你個狗東西…”。
叫罵得氣勢很足,但是臉上卻有眼淚在流,顯然是受到了委屈。
與他對峙的是位老人,約莫60多歲,個子雖然高,卻很清瘦。
“我怎么罵你了?”
“不讓你往池塘扔石頭,錯了嗎?”
我順著他所指的方向,往池塘里瞥了一眼,見冰面上橫著三四塊巴掌大的鵝卵石,想是男童想要破冰取樂,所以才與老人發生沖突。
倆人相距二、三步遠,爭吵聲卻傳遍整個公園,很快便引來一堆圍觀者,其中就有我。
起先我并不清楚事件緣由,所以不敢貿然上前勸解。生怕沾染上“不尊敬的老人,不愛護兒童。”的罪過,所以便一直看著。
上前勸解的人越來越多,但多數都在勸慰老人,大意是不讓他與男童計較。
老人克制住激動的情緒,聲音和緩下來,給圍觀者強調說“冬天池塘里的石頭難撈的很,上次我下去都站不住…太涼了…”大家也因此知道了老人的身份,按理說公園里的工作人員,阻攔破壞公園行為該是理所應當的,但偏偏壞在“有病”二字之上。
男童就緊咬住這句“臟話”,反復質問道:“你罵我干什么…你為什么不好好跟我說…你跟我好好說,我能不聽嗎!”
此時圍觀的人更多,老人忙不迭地解釋,
“我怎么罵你了…我罵你什么了?胡說呢!”
“給你好好說,你聽了嗎?我是不是說了兩遍別扔石頭,可是你聽了嗎?”
如此說來,老人是好好說過話的,只是男童沒聽,所以才情急漏出“有病”二字。
男童也不理會“好說”一事,只強調“有病”一說。
“你說我有病,這就是罵我…”男孩見勸架的人漸多,更理直氣壯起來。“我才不怕你…你個老神經病…”。
我暗想:“有病”何時成了臟話?若是臟話,那醫院豈不成了污言穢語之地。
老人想讓圍觀者評理,但圍觀者似乎并不在意,事件本身的對錯,只是不斷勸老人不與其計較。
男孩的嘴上功夫確是厲害,罵人的臟話層出不窮,老人終被男童罵急了眼,干脆就又“罵”了一句。
“我看你就是有病。”
男童也不甘示弱,怒目相向道,“狗東西,你才有病…你有病。”
倆人漲紅著臉,不停地對罵,誰都不肯退讓。事情發展到這一步,爭論的焦點已不再是石頭的問題,而是上升到“人格侮辱”。若按律法而言,“辱罵他人”是要定罰的。想到這,我開始替老人擔憂。
只是不知道執法者,是否認可“有病”屬于辱人的臟話。
反觀男童不免有些“佩服”他的機智,我覺得他是懂“法”的,只抓住“有病”二字,便讓老人投鼠忌器,顧不得糾纏石頭的問題,而是忙于解釋“有病”算不算臟話之論。
此時,老人抵不過男童的伶牙俐齒,放狠話道,“你今天別想走,非把你父母叫來不行!”
我又是一陣擔憂,暗想“限制人身自由”豈不是罪加一等。何況就算把他父母找來,也不見得會幫老人說話。
一直占領上風的男童,又豈肯受此威脅,“有本事,你就去叫吧!”
“你不讓我走,我就偏要走。”說著,他就往外走。
老人惱羞成怒,搶先揪住他的衣領,使勁往保安室里拽。
男童更急,四下掙扎,嘴里還不忘聲明“是你先動手的。”幸好老人身材較高,兒童打出的幾拳,并沒傷到老人。
在旁觀者極力勸解下,才把二人分開,避免了更激烈的肢體沖突事件。
有好心的路人勸男童,“你趕緊跑吧!他把你關起來,你就真回不了家了。”
男童卻不以為意,有恃無恐地叫囂道:“我偏不跑,我就慢慢地走!”
果真如此,只見他不忙不慌地往外走,嘴里還不停得碎碎念,大概是說老人的不是,而且走的越遠,說的越發難聽。
老人被一群路人纏住,圍著他勸慰道,“這孩子缺家教,以后定要吃大虧的,你別跟他一般見識,留著讓社會教育吧!”
“是啊,你別跟他置氣,以后自會有人收拾他。”
大都是說男童以后定要遭殃,現在且不必與他計較。
老人眼見男童大搖大擺地走遠,想必自知說話沒他快,跑路定然也不及他迅速,索性聽從眾人良言,也不再與他計較。事件也就到此平息。
在回去的路上,我竟胡想起來。倘是自己遇上又當如何?若依著性子教訓他,不免惹上官司,甚至還有“故意傷人”的罪過,到那時不僅要賠醫藥費,還要有刑拘的危險。權衡一下,著實犯不上;那便只有忍耐避讓,以后夾著尾巴上街,這樣也許就能免去官司的風險。
近來,總聽人夸現在的孩子聰明,今日看來確實不假,我甚至覺得他們不止于“聰明”,而且更加“勇敢”,沒有傳統美德得執念,敢于叫囂違逆行事,實在“后生可畏”。